中等收入人群金融需求報告:四成人竟不能接受損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1-20 17:21
財商,又稱金融智商(FQ),指的是創造與管理財富的能力。財商與智商IQ、情商EQ一起,被稱為一個人命運的三要素。而在橄欖型社會特徵中,中等收入人群的財商水平,往往成為考量整個國家國民財商的重要因素。
日前,吳曉波頻道、百度理財和艾瑞諮詢聯合發布了《中國中等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報告,通過這份報告,我們可以了解到中國的中等收入人群在財富管理上的基本特徵以及中等收入人群對於提高自身財商的迫切需求——股票和理財產品仍然是中產階級的主流投資方式;風險承受能力弱,四成人不能接受任何損失;大多數人投資理念落後,理財知識匱乏,86%的人對自己的理財能力不滿意,迫切需要一些專業的理財指導。
中等收入人群的年齡分布圖
在這份報告中,中等收入人群被界定在月收入8–50k之間,基本符合中國社會的特徵。在中等收入人群中,男性占比超過人群總數的四分之三。在年齡分布上,超過90%的中等收入人群處於25-49歲之間。收入得到顯著增高的白領人群構成了中等收入人群的主力軍。
在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中等收入人群的理財特點、投資偏好、融資需求,呈現出以下三大特徵。
首先,他們是食宿相兼的矛盾綜合體,對高風險投資感興趣,但實際風險承受能力普遍較弱,遇到風險首先想方設法尋求剛兌。調查顯示,26.9%的中等收入人群預期取得8%-12%的年化收益率,占比最高。有28.4%的投資者對高風險投資很感興趣,但在可承受的最大投資損失中,但卻只有15.2%的人認為自己能承擔20%的投資損失。40.2%的人選擇不能承受任何損失。即只能接受至少保本的投資結果。對於高收益的追求和對於風險的規避,嚴重矛盾。
其次,他們是「苛求金錢掌控感」的謹慎理財客,對預期收益要求高,不願把錢交給第三方管理。數據顯示,只有9%的投資用戶願意把錢交由第三方進行投資管理,且需要有15.5%以上的投資回報率。但事實上,收益率超過15%的理財產品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並不現實。
第三,他們是愛面子的融資貸款人。根據吳曉波頻道的調查,在借貸方面,有55.4%的用戶表示只有在緊急情況下才會選擇貸款。但實際上,有37%的用戶曾經使用過電商平台進行借貸。數據顯示,除了安全係數較高的銀行借貸渠道以外,金融機構線下渠道、電商平台、以及民間熟人間借貸等也十分常見,這四種方式共占據了超過70%的渠道市佔率。
通過數據化的理財、借貸分析,報告特別指出——中等收入人群普遍需要提升財商,他們熱衷於融資借貸,追求「高品質」生活;但他們在面對收益與風險的選擇時,又陷入了矛盾與焦慮之中,迫切需要一些專業的理財指導。
財商最早走入國人視線,是在1999年出版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中由美國作家兼企業家羅伯特·清崎(RobertT.Kiyosaki)提出,隨後被業內廣泛關注。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繼智商,情商之後最重要的生存技能。
根據吳曉波頻道此前發布的《新銳中產大報告》顯示,86%的調查對象對自己目前的理財能力不滿意。而在此次調查中這一問題再次得到印證,調查顯示,中等收入人群在規劃理財時,認為最不可缺少的是投資理財的基礎性原理,其次是市場和政策動態的資訊,以及家庭財務的規劃和具體的投資理財執行方法。然而,由於投資理念落後,理財知識匱乏、資訊獲取渠道偏少、對政策趨勢判斷不准、以及對風險認知能力較弱等原因,使得中等收入人群對自身的理財能力缺乏自信。這也體現了我國國民在財商培養方面的普遍缺失。而隨著中等收入人群理財需求的增加,提升個人的財商水平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在被問及認為自己何時最需要理財時,37.3%的人選擇了「人到中年」這一選項。艾瑞諮詢數據顯示,曾經歷艱苦生活的中老年人更容易被恐懼所驅動,有國家信譽做擔保,風險相對較低的傳統金融機構更能吸引他們;而成長環境相對嚴格,個人主張和個人意志亟待張揚的80、90後則更容易被高利益所吸引,而忽視其帶來的風險性。
中年人則處於二者之間,經濟壓力上升而風險承受能力下降,同時處於一生中最為自信的時期,如果理財機構能夠提供給用戶十分透明的資金運轉情況,同時讓用戶感到隨時可以收回對資金的控制權,將會獲得用戶更多的青睞。
而在如何提升自己的理財能力,最想了解哪些理財知識方面,調查顯示,中等收入人群更願意了解一些大額資產的資產項目。房產在這一收入區間成了毫無疑問的第一名。而屬於新興投資方式的互聯網金融則以39.01%的優勢占據了第三名的位置。
對此,百度理財認為,隨著科技金融(Fintech)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由以場景為核心轉向以數據、技術驅動為核心。互聯網金融公司可以通過大數據、科技手段,降低服務門檻,提供專業、有差異化的組合產品,逐漸形成投資渠道的馬太效應。
對於專業理財指導的標準,中等收入人群則認為,一個好的理財規劃師,應當具備根據用戶全方位情況制定投資方案的能力,以及良好的風險管理和保險規劃能力。而在最希望獲取的理財建議內容上,產品預期收益、存在的風險則排在前兩位。至於產品資金用途和產品類別則不是中等收入人群主要關注的內容。
同時,報告還顯示,中等收入人群再融資借貸需求上也在不斷提高。房產和汽車是年輕人的剛需,排在了前兩位;根據百度金融的數據顯示,25–29歲的人群對車貸的需求占比高達48.7%,對房貸的需求占比43.6%。對融資借貸渠道進行選擇時,銀行網絡渠道成為最常使用的渠道;教育和旅遊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新崛起的80/90後中等收入人群也正在成為借貸市場中的絕對主力。
最後,報告指出,隨著我國國民收入的增加,人們生活中的主要關注點由溫飽等安全需求,向更高程度的發展與社會認同,及自我實現與財富傳承這樣的問題延伸。
因此,互聯網理財的行業邊界將逐漸上探,更為關注高收入人群體的需求,而消費金融則相反,會變得更加普世並向低收入人群下沉。當中國社會家庭結構隨著經濟發展而逐步變化時,金融產品的設計方向也將逐步隨之調整。長遠來看,針對新家庭架構而設計的有關教育、養老、醫療、家庭財富傳承的金融服務,將成為新時期互聯網金融的新價值窪地。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