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A股投資大事記 IPO更明顯、一帶一路更明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2-15 13:35


A 股投資大事記

一、IPO:


去年下半年,管控再融資,放鬆 IPO 趨勢已顯現。自 2016 年 11 月以來,A 股市場 IPO 發行節奏明顯加快,從之前一個月兩批次,逐漸提升至一週一批次,月均籌資規模達 200 億元以上,IPO 塞車的問題也獲得一定程度的解決。

去年證監會每月核發 IPO 批文家數: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07 家

09 家

15 家

14 家

09 家

16 家

27 家

26 家

26 家

28 家

52 家

46 家

假設 2017 年 1 月會有 38 家已過,企業會成功上市,以及目前有超 600 家企業在等候上市審批的情況下,預計 2017 年將有 380 家到 420 家公司上市,共融資 2500 億元至 2800 億元。以此預期,新股上市數量和融資額均有大幅增長。

IPO 加速對 A 股市場有何影響:

IPO 是實體經濟融資的解藥。

1, 信貸融資仍是主要,在直接融資中股權市場有待發展。目前中國股權融資仍較小,加上債券融資後直接融資占比也不高,貸款仍為主要融資渠道。

國家

日本

美國

中國

中國

非金融融資

非金融企業融資

非金融企業融資

非金融境內股票融資

非金融境內債券融資

佔比

60%

80%

7%

16.8%

2016 年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占社融比重為 7.0%,債券融資為 16.8%,而日本同樣是銀行主導型金融制度國家,其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比高達 60% 以上,美股則高達 80% 以上,中國直接融資市場還有較大發展空間。

在直接融資中,當前債務融資發展過快,企業部門槓桿率高達 123.1%,高於國際水平。沉重的債務負擔拖累企業長遠的發展,這就迫切需要企業改變融資結構。

2、IPO 融資助力企業業績改善,支撐實體經濟增長。上市公司較非上市公司更易獲得持續的低成本融資,這既支撐企業迅速擴張,又利於降低財務費用。

長期看 IPO 發行不改市場趨勢

1, 回顧市場表現,IPO 發行節奏與市場漲跌幅關聯不大。IPO 供給基本上保持動態平衡,IPO 發行節奏與 A 股行情更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在牛市中 IPO 發行較多,在熊市中 IPO 發行更少,在震盪市中 IPO 發行節奏保持平穩。

2, 長期看 IPO 發行對 A 股資金面影響不大。從 A 股資金供求看,資金流入主要來自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銀證轉帳、保險加倉、滬股通、融資餘額,資金流出主要來自 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

資金流出

IPO

再融資

產業資本減持

交易稅

金額

1496 億

16967 億

1140 億

3780 億

佔比

6.4%

72.6%

4.9%

16.2%

在 2016 年 IPO、再融資、產業資本減持、交易稅費分別為 1496 億元、16967 億元、1140 億元、3780 億元,分別占全年資金流出額的 6.4%、72.6%、4.9%、16.2%,相對而言 IPO 對資金面的衝擊較小,從長期看 IPO 發行不改市場趨勢。

二、混改 (國企混合所有制):

在國有控股的企業中加入民間 (非官方) 的資本,使得國企變成多方持股,但還是國家控股主導的企業,來參與市場競爭,混合所有制目的是為了讓國企改革中能夠增加競爭力和活力

混改將可以為已上市公司創造資產重組的機會

  1. 大型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更大比例的非國有資本
  2. 非國有控股的中小上市公司併入大型國有上市公司
  3. 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實施產業鏈等的結合
  4. 剝離相對低效的資產板塊和產業板塊,優化上市公司的資產

三、創業板上半年是否止跌回穩:

2017 年開局不利,創業版創下八連跌的紀錄,盤中跌幅逼近 2015 年股災的最低點,上證綜指一度跌至 3000 點附近,1 月 19 日兩市成交額跌破 3000 億元,創出 2014 年 11 月 21 日以來的新低,A 股市場情緒低迷。創業板的調整尚未結束,但是 2017 年全年來看,對整體市場還是偏樂觀的看法,預期 A 股走勢會與 2016 年熔斷以後的走勢差不多。

創業板的修正自 2015 年創下最高點就開始了,經過這一年半的修正,創業板偏高的狀況依然嚴峻,大盤股估值和小盤股估值差距很大。估值較高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因為 A 股過去上市困難,已上市的股票尤其是小盤股隱含了殼價值;另一方面是因為 A 股的投資人結構仍是以散戶為主,換手率高,對長期估值的重視程度較低。

自去年開始,這兩方面因素都在發生變化。IPO 審批加速使投資者的選擇變多,對公司質地的要求變高,A 股的估值會發生結構性變化。另一方面,市場投資者的觀念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現在要找到未來持續具有高成長、有吸引力的股票的機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會回到從價值角度去尋找投資機會。今年上半年還是價值股的走勢會比較好,因此創業板在上半年壓力還是較大。

四、一帶一路並不是一個實體機制,而是一種合作發展的理念與提倡:

借用古代 (絲綢之路) 的歷史遺跡,讓中國與相關國家和地區透過既有的雙多邊機制發展與沿現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一帶一路計畫包含有 (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 - 中亞 - 西亞、中國 - 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 六大經濟走廊。

這一跨國計畫涉及 60 個國家包括煤氣、礦產、電力、電信、基礎建設、農業等總量超過 900 個投資項目。投資資金超過 8900 億美元,這筆天文數字將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亞投行) 和絲路基金提供資金支持,這一帶一路將會創造出 2.5 兆美元的附加價值也將會推動亞歐互聯互通產業合作,促成利益的融合。

五、軍工改革:

2017 中國國防預算突破兆元大關,也許這數字看似驚人,但以美國與俄羅斯國防預算支出占 GDP 比重約 3~5% 來看,中國不到 2% 的數值,後續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中國官方版國防白皮書強調,將會發展海軍裝備,國防資訊化與軍民融合等。當中的國防資訊化所涉及包括:雷達、衛星導航、資訊安全、軍工通信以及軍工電子領域,隨著現代化戰爭對於國防資訊化重視程度的提升,2015 年相關支出為 2513 億元,占國防裝備總支出比重 40%,預估未來 10 年總產業規模將達 1.66 兆元。

軍民融合並非短期一時炒作,而是代表未來軍工產業發展的長期趨勢,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的成立,將繼續強化市場對軍民融合的認知,有利整個軍工板塊。進入 2017 年以來,從中美博弈、南海問題等事件,到軍工混合所有制改革,軍工板塊熱點頻出,一馬當先領漲市場,但市場普遍關注傳統軍工股。

預期軍民融合,尤其是民參軍,將接捧。2017 年將是 “改革風口 + 產業共振 + 事件驅動” 共同催化的軍工大年。

前車之鑒:美國軍民一體,與前蘇聯軍民分離,天壤之別的發展模式導致截然不同的國家命運,美國軍民融合使其軍事實力大增,也帶動了科技發展和經濟繁榮,電腦、互聯網等都是軍工轉化而來。

當務之急:十三五,中國將進入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大週期,中國經濟也進入 “新常態”,當前中國軍民融合程度較低,加快中國特色的軍民深度融合,迫在眉睫。

民參軍企業迎來新的轉型高峰

近年來民參軍政策不斷開放新的領域。2014 年以來,軍民融合發展加大民營企業參軍的市場空間和開放度,特別是 2015 年 1 月軍品採購首次實現網上公開招標和 2016 年 8 月軍品預研首次實現網上公開招標,更是激發了民營企業參與軍工產品研製的積極性。

隨著一些軍工出身的領導,主導地方省份,地方軍民融合的措施也在持續推進,如成立地方軍民融合辦公室等,而此次軍工融合委員會的成立,更是從高層表達了軍民融合的意志,民參軍也會因此迎來新的高峰

民參軍上市公司市值和股價獲得大幅提高,從機構市調發現民企切入軍工領域後,公司平均 PE 增長 40%、股價增長 80%,剔除掉大盤影響,公司平均 PE 增長 24%、股價增長 63%,公司的市值和股價都有明顯的提高,尤其是在軍工電子資訊化領域更高。

軍工資產證券化會加速進行

集團公司通過混改持續推進資產證券化,各集團資產證券化目標相繼確定,2016 年作為十三五開局年,軍工集團紛紛制定資產證券化目標,並在 2016 年進行目標分解,為 2017 年打了堅實的基礎。

混改指向資產證券化:中船工業集團等推出混改,通過集團公告的綱領和方針,可以發現軍工集團混改不應再,單純理解為引入戰略投資者,而是應指向資產證券化和員工持股方向,反映各集團混改為契機,實現資產證券化和員工持股。其中,中電科、船舶集團等資產證券化。

相比於其他集團,中電科具有資產優質、 人員歸屬清晰、管理現代化等特點,同時,集團也積極推動下屬科研院所的資產整合,跨所先後成立網安集團、通訊事業部等二級機構,所以在未來資產證券化和院所改制中,中電科會更具有先行優勢。

六、總結:

近期市場反反覆覆,指數也幾乎原地踏步,這也進一步凸顯了 A 股節後行情的三大特徵:

1, 央行頻頻放出貨幣政策偏緊信號,這直接制約著 A 股成交量難以真正放大,所以創業版 20 日線和滬指 60 日線是市場短期一道屏障。

2,  指數調整未引發恐慌情緒,兩市跌停股數量為零,殺跌股數量也維持在低水位,這表明有資金在趁機低吸承接了大部分賣壓,市場短期出現系統性風險可能性大為降低。

3、儘管短期指數難有太大作為,但區間震盪行情下,個股結構性賺錢效應依舊火熱不減,特別是有業績支撐的中小盤股受到資金持續強勢追捧,成為主力發動春耕行情的首選對象。

對於今年全年的整體市場走勢,還是偏樂觀的。今年 A 股市場會緩步向上,但不會有急漲或者急跌的行情,投資策略上偏向於區間操作。回顧去年的金融市場,美元、黃金、大宗商品表現較好,顯示出投資者的避險情緒,然而經過去年一年的炒作,這幾類資產已經沒有太大的吸引力。

全球低利率時代行將結束,但市場資金仍較為充裕,投資者有願意調高風險偏好,權益類市場是不錯的配置機會。市場普遍認為貨幣政策的空間有限,財政政策成為支持經濟向上走的有力支撐,其中蘊含了不少投資機會。配置上,上半年建議傳統產業與中小新創產業投資比例為 8:2。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