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中國人瘋狂搶注伊萬卡商標 IP之國距離真正創新還差多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特朗普的女兒伊萬卡在中國國內的風靡又有了新的故事。最近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布的信息顯示,北京的機構新受理了60多項以“Ivanka”?商標的注冊申請,來自10余家公司。當中業務範圍涵蓋健身,酒類和衛生巾等五花八門。在感歎國人做生意觸覺敏感之余,也讓人不得不反思風頭正盛的IP潮流。伊萬卡膚白貌美身材火辣,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又當了總統的女兒,這在中國時下的流行價值?簡直是教科書級別的正面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她成功透過自己小女兒用中文歌給華人拜年的視頻,一夕之間火遍中國互聯網,做得一手漂亮的營銷。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簡直就是一個新的IP。在充分挖掘這個IP的價值之前,得先占個位置,令自己擁有中國區的名稱使用權。這樣的商業操作本也無可厚非,但總給人一種見風使舵、占人便宜的low low的感覺。靠耍小聰明的能成大器嗎?
■ 從商標注冊說起
不知從何時開始,國人開始熱衷于注冊商標,具體說應該叫搶注。從公司到名人,從國內到國外,但凡將來可能被用來開發商業價值的東西,全部都引起?人的興趣。開玩笑一點地說,也許是因?我們被韓國人搶注怕了,他們要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搶注端午節,搶注屈原,搶注任何我們文化中本來存在的東西。搶注的背後,都存在巨大的商業誘因。今天只要付出100多塊錢的注冊費,再施展一丁點的聰明才智,將來可能被人買去,一朝富裕天下聞。
在台灣的網站,有人專門提醒台資企業注意大陸商標被搶注的現象,並且附上完整的應對方案。譬如,台灣的一家服裝公司A,在經營B?品的國際貿易,委托大陸企業C在制造B?品之後,貼上自有品牌D銷往國際,即所謂的貼牌生?。不過當A公司打算經營大陸市場,在注冊D商標時發現已經被人搶注,而搶注的對象就是C企業的總經理,或是負責人。文章提醒台灣業者這不是特例,但也不必慌張,大陸的商標法對此有關于申請評定或撤銷的規定。
如果商標被發現已經注冊,商標使用者,即使是大型跨國公司,或者選擇付出高昂的版權費,或者改一個名字才能在中國市場繼續銷售其?品。台灣的網站提醒,雖然說在大陸被搶注的商標有機會通過法律途徑索回,但當中付出的成本可能是注冊一個商標的數倍和數百倍,而且非常有可能忙到最後,既要不到商標,也支付了大筆費用。過去也有不少因?搶注發生的著名糾紛事件,最後原告變被告,原本的商標使用者被迫改名。幫助江蘇衛視打出一片收視率的相親節目非誠勿擾,就是因?商標被人提前注冊,被法院判?商標侵權,?避免發生更多的糾紛,只能改名字?緣來非誠勿擾。
在“大?創新萬?創業”的重鎮移動互聯網領域,很多新興的科技公司非常重視域名的注冊,卻往往忽略了商標本身的價值,因此往往在商標注冊領域栽了跟頭。交友軟件陌陌直到赴美上市之前,居然不知道自己的商標已經被注冊。是因?陌陌沒往商標保護的地方去想嗎?不是的。其實陌陌已經注冊了多達60多種的商標權,但依然成?了商標侵權的被告,這是?什?呢?其實在國內辦商標注冊,要預先選擇不同的類別,比如第9類代表可下載軟件,第35類代表廣告,第42類代表計算機編程。陌陌的問題在于,他把自己定位成一家互聯網科技公司,卻忽略了其業務本質是做婚戀交友類的,所以知道上市的一刻才從夢中驚醒。同樣轟動一時的搶注事件,便是國內的滴滴打車。當時滴滴打車還叫“嘀嘀打車”,因?“嘀嘀”才是按車輛喇叭的象聲詞。嘀嘀打車一出來,就遭到杭州一家企業起訴,並索賠8000萬人民幣;雙方相持不下之時,滴滴CEO程維意外發現客戶和媒體經常把“嘀嘀”寫作“滴滴”,遂決定改名字,才化解了這場商標風波。
■ IP之國
目前國內有很多家幫人搞商標注冊和查詢的中介公司,就知道商標注冊在國內的學問有多大。這些中介公司的宣傳語一般都是“專利、商標、智慧?權一網打盡”,可見在行業領域,這三者密不可分,這些似乎都可以籠統地歸類?智慧?權(IP)。
如今IP這個名字在國內幾乎無人不曉。一個動漫形象,一本小說,一個網名如Papi醬,都可以成?一個IP。不斷購買和發現新的IP,幾乎也成了所有互聯網公司,視頻網站的成功套路。在電視劇領域中,IP的概念尤其突出。一般一部網絡小說在網上火爆之後,它的版權會被公司買斷,IP價值成功實現,然後被翻拍成電視劇或者電影,IP價值成幾何倍數放大,之後IP還會被制成周邊?品供粉絲們購買。不管是古裝劇甄嬛傳還是盜墓小說鬼吹燈,都是IP運用成功的典型代表。造車狂人賈躍亭的樂視來香港宣傳時,賈躍亭就透過視頻連線告訴大家,樂視將來的重點之一就是發現和制造IP,充分挖掘IP的市場潛力。但是賈老板不知道發現沒,其實樂視最大的IP就是自己呀。要說提到哪個IP是樂視創造的大?可能不知,但賈老板的大名可是與網紅並駕齊驅的。
其實IP涵蓋範圍很廣,主要包含商標Trademark,專利Patent,和版權Copyright,創造IP這個概念的始作俑者,正是世界貿易組織WTO。連中國的智慧?權法都是以WTO的TRIPS Agreement(與貿易有關的知識?權協議)?藍本而修改,而設立。這個協議給了所謂智慧?權一個國際文件的法律保護,比如規定寫作者的版權在其去世50年內仍然有效。
IP之火在國內延燒,每個人都在談論IP,也是IP概念空洞化的當口。說IP概念形象負面,因?它完全反映了急功近利的世界觀,這與創新本身的意義還相差十萬八千?。是因?中國人口多基數大?,怎?大家總喜歡瘋狂幹同一件事,羊群心態?古不變,其直接的後果就是?能過剩和投資泡沫化。
■ 還差多少個IP我們就是創新之國了
世界知識?權組織WIPO去年發表的報告顯示,中國成功?身世界前25名最具創新力的國家和地區,在中等收入國家中算是做了領頭羊。我們應該?此而欣慰、而興奮嗎?看看我們鄰近的新加坡、韓國和香港的排名吧。
圖:2016年全球創新排名,中國?身第25名。來源:WIPO
華?手機在世界範圍內算是小有名氣的中國企業了,而前一段華?內部傳出說要幾年內幹掉三星蘋果之類的狂語。好在任正非立馬跳出來制止這個風氣,說誰要是再說這樣的話就要罰錢,真正正視差距的存在,不僅是認清自我,也是認清對手。
■ 智慧?權的爭議
中國智慧?權中心(CASS)的Li Mingde 的數據,2013年中國的商標申請量達到180萬,專利注冊申請更達到230萬,體量驚人。但是如何利用好這些商標和專利,成?眼下商業領域的最大瓶頸。
創新也需要研發上的長期且巨大的投入。目前世界上一些新型科技公司,都不敢怠慢所謂的R&D,在經費預算方面都留有足夠的空間。最近醜聞纏身的三星,雖然在電子?品上面的毛利微薄,但保持至少10%的比例投入研發。如今電子?品領域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用戶的口味也越來越刁,追求新鮮感,因此快速地發布新?品,成?尤其是智能手機領域的普遍現象。不過創新畢竟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在巨大壓力下出來的所謂?品,自然與風險相伴隨。Samsung Note 7電池過熱手機發生爆炸的事件轟動一時,主要就是其電池出現嚴重的缺陷,無法負荷高功率的系統運轉。曾經在三星服務超過7年的德國籍老師在授課時不諱言,其實在?品出來之前,三星的研發團隊非常清楚可能會爆炸這個缺陷,但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之下還是選擇了沈默。另外蘋果也有這個問題,因?他們的電池來自同一個供應商,他補充說,不同的是,當蘋果手機出現爆炸時,蘋果官方回應說是用戶操作不當引起。而這樣的直接後果,就是導致了三星這個品牌的再一次受衝擊。其實三星在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歐洲市場時,他的商標名字叫做Lucky Star,給歐洲人的印象是,質量低下,全靠運氣。經過這些年好不容易把Samsung這個牌子打出去,現如今又給人感覺爆炸與否,全靠運氣了。
如果說以上只是在商業領域自我矛盾的結果,那?有些所謂的IP簡直就是荒唐可笑。經常有美國的農藥種子公司,在南美洲當地通過認證一些特有的谷物品種,或者經過小小修改而注冊專利,這就導致當地農民不能夠使用一直以來的種子了,反而要向他們購買。國內也聽說過連姚明的名字也被注冊了的,連其本人都不能使用自己的名字了。
所以,無論是智慧?權法律制定者,或者是創作者,都應該思考了,什?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義:難道就因?提早一部申請注冊,別人習以?常的東西就被奪走了嗎?
■ 文|楊傑東,香港財華社自由撰稿人。
本文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想轉載請關注官方微信號港股解碼,留言獲取授權。
更多精彩內容 請登陸財華智庫網 (http://www.finet.com.cn) 財華香港網 (http://www.finet.hk)或現代電視 (http://www.fintv.com)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