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名家論壇》徐佳馨/價量之外的買房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4-11 10:01


▲買房除了考慮價、量,還要從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著手,多走多看,找一間自己和家人都能安心舒適的家。(圖/NOWnews 資料照)

本月初,六都公布三月份買賣移轉棟數,總計達 1.7 萬棟,較去年同期大增三成,今年第一季 4.5 萬棟的移轉量,更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41%,在分區季度表現上,成長幅度最為驚人的是新北市,年增 69%,其次依序為台中 37%、高雄 36%、台南 35%、台北 31%及桃園 25%。


即使外界看漲幅看得熱鬧,相較於過去市場多頭時的成交量仍有相當落差,甚至於有不少因為交屋,帶入的「水分」也在其中。以近年推案少的北市為例,今年 3 月份成交量為 1993 棟,和去年 3 月的 1500 棟相比,確實有 32.9% 的成長,可是還不及過去每月至少 2000 棟的水平;至於外界樂觀看待的新北市,雖然攀上 4000 棟大關,可細究起來,是淡水、新莊出現上百筆大社區交屋所致,真實買氣不如並沒有帳面上那麼火熱。

至於民眾最關注的價格表現,從第一季的數字來看,六都平均成交價皆下跌,但修正幅度在 5% 以內,成交量增加、跌幅縮小的市況,某個程度看出買賣雙方在價格認知上也漸有共識,換言之,在短期內不見快速升息的狀況下,只要不是案量太大、假利多太多的區域,多數買方心中都有「現在價格距離價格底部不遠」的認知,也寧可透過殺價,磨合到心中的甜蜜點。

不過,價量作為入市指標,終究只是數字而已,對於有心買屋者而言,與其關注量化數字,心情受到報章雜誌解讀的牽動,或許更該去檢視居住者對於居住本身的需求,和房子的本質,或許更來的切身。

這陣子聽身邊已經購屋多年的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居住經驗,應該是因為近年價格下跌,多數也不再把行情掛在嘴上,取而代之的是,住起來舒不舒適、鄰居好不好相處、小孩就學如不如意、生活環境便不便利… 等等,這些我們在過去從來不會去特別提及的生活瑣事。

五年前成家的 A,當年她買得真便宜,可是這幾年下來,房價賺得不如一肚子火多。為了能夠有更多的使用空間,在預算考量下買進有電梯的六樓老華廈,搬進去剛開始還好,住了一陣子之後,才知道裡面都是自掃門前雪的鄰居,老華廈戶數和剩餘公積金都不多,問題卻不少,只要有公共空間的修繕問題,常常吵到沒有結論,過去房價好,很多事情都可以視而不見,但忍到現在想賣掉,卻沒有那麼簡單。

買新屋的,倒也不是每個人都順風順水,就拿 B 來說,三年前搶進某知名建商的個案,當初預期房價會漲,沒想太多就買了,雖然價格也算區域中價位,買的也算比鄰居便宜,沒想到房子住滿一年就漏水,怎麼修都修不好。凡此總總,都是房價之外,影響生活品質的要緊事。

現階段購屋人以自住客占了大宗,自用戶多數都有買屋經驗不多、持有時間較長的共同特性,加上房價處於修正期,過去很多瑕疵都會因房價漲上去,就視而不見,此一時彼一時,這些問題除了住進去不舒適,等到要賣的時候,也必然會讓買家拿著放大鏡檢視。

真想買房,這當下除了眾聲喧嘩的「價」、「量」,與其聽人說、聽電視講,還不如從最基本的居住需求著手,多走多看,找一間自己和家人都能安心舒適的家,會是比看著數字喊燒,更要緊的事。

世事難料約莫是這樣吧,多頭時期視而不見的事,到了空頭時期就會成為坐立難安的刺。

(作者徐佳馨,從一無所知的房產門外漢到如今房產略懂略懂,專欄散見先探、新新聞、聯合報、聯合新聞網、YAHOO 奇摩房地產、香港東方日報等媒體,著有《房市專家教你買一間會賺錢的房子》、《30 堂千萬房產課》,現職為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任。)

 

『新聞來源/NOWnews http://www.nownews.com/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