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監管來臨 中企首季跨境併購驟減2/3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07 16:45
中企跨境併購數量在過去 5 年穩步增長,然而據統計,約 6 成的交易並沒有創造實際價值。隨着強勢監管到來,今年第 1 季,海外併購交易總值與去年同期比減少 2/3 左右。
據《新京報》報導,中國企業對外投資過去 10 年每年增幅達到 33%,2016 年跨境併購交易金額超 2200 億美元,是 2015 年的 2 倍,超過 8 成由民營企業參與發起。易界-胡潤的報告顯示,這些併購交易最集中行業是在,金融服務、電腦、文化娛樂、消費、傳媒和醫療健康等佔據多數。
以併購交易活躍度排行第一的海南航空 (600221-CN) 為例,去年斥資至少 300 億美元買遍全世界的酒店、高爾夫球場、科技公司、飛機租賃業務,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宗新的併購案。在今年 6 月遭到嚴查之前,還宣布購買香港啟德地塊、紐約摩天大樓、德意志銀行股份等等。
然而根據麥肯錫今年 4 月的報告,過去 10 年的跨境併購中,超過 6 成、逾 300 宗沒有獲利。
長江商學院李偉教授對《金融時報》表示,不少都是從製造業等緩慢增長的產業轉型,試圖實施代價高昂的海外併購,以求提升自身在並不熟悉的行業的資質。地方政府和銀行的支持,是推動這波企業轉型、海外併購的重要力量。隨着中國製造業和其他產業放緩,企業和政府都過於急切地想讓企業找到生存的新手段。
《星島日報》報導,根據調研公司迪羅基 (Dealogic) 統計,過去 5 年,萬達、安邦、海航和復星 (0656-HK) 至少完成了 410 億美元的海外收購,相當於同期減少的外匯儲備近 5%。中國官方顯然認為企業的瘋狂收購已經影響國內金融安全。
然而從 2015 年冬季開始,中國外匯儲備暴跌 10%,逼得官方不得不收緊個人和企業購匯管制,穩定人民幣匯率。另一方面,中國面臨極高的債務水平,政府、企業以及居民債與 GDP 百分比漸近 300%,加劇了泡沫風險,去槓桿也成為金融系統重心之一。
2016 年,萬達以及旗下公司宣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公司等多間電影公司和院線,耗資超過 50 億美元。但據《財富》雜誌統計,萬達去年的利潤僅有 7.5 元 (人民幣,下同),而王健林自已表示負債 2000 億元,融資水平相當可觀。
今年 6 月,銀監會要求各大銀行清查對海航集團、安邦、萬達集團等境外借款情況及風險分析,相關股票暴跌,王健林身價一日縮水 40 億元。緊接着外媒爆出,萬達、安邦等企業已經被限制為海外併購融資。
王健林不再任性,表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7 月,萬達宣布折價出售酒店以及文旅業務,回收的現金將償還銀行貸款。
國家外匯管理局也罕見點名 9 家銀行的地方分支機構,批評違規處理外匯高達 3.6 億美元。
中共十八大之後,中央多次強調金融風險,十九大估計在 9-11 月之間召開,中央再次出手強勢監管。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認為,嚴查境外投資的方向是正確的,資產在海外,但風險集中在國有銀行,國內監管方向正確。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