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鉅亨選書〉教練自己:長大後的灌籃高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8-20 10:04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COSTCO亞太區總裁張嗣漢 (時報出版提供)

「原來這個張嗣漢就是那個張嗣漢?!」這是很多四、五年級生乍見張嗣漢時的驚喜反應。「這個」指的是為 COSTCO 打造台灣耀眼業績的專業經理人,「那個」則是民國 70 年代以美式強力籃球風靡全台的籃球明星。從球場到商場,張嗣漢究竟如何華麗轉身?《教練自己》一書中,首度完整披露張嗣漢心路歷程。
─以下摘自時報出版《教練自己》

文/熊明德


回到二十幾年前,是我還在念書的那些年,還記得那時生活中最期待兩件事,第一,老師趕快下課,我要和我的戰友衝去球場打籃球;第二,每週的《少年快報》(集結各漫畫的連載週刊)能不能第一個看到。在眾多漫畫故事中,我最關心的,是那個始終搞不清楚狀況的櫻木花道,在有限連載的短短幾頁裡,能不能發揮潛力,突破限制,迎向全國大賽中,那些比他強大太多的對手?

就如所有的漫畫故事,「灌籃高手」有一天就這樣結束了,依稀記得最終話的時候,櫻木花道還是個高中生,全國大賽還在熱烈的舉辦,等到再下週拿到厚厚一本的連載週刊時,翻來翻去找不到灌籃高手,心裡好像空空的,下一屆全國大賽,湘北會捲土重來嗎?他們有達到全國制霸的夢想嗎?又或者,等到讀完大學,出了社會,這些灌籃高手長大後,他們都在做什麼?他們都還是一本初衷,擁有那麼青春無悔的人生嗎?

還來不及等到答案,我念完大學了,也出社會了,然後,我碰到一個在真實世界裡,長大後的灌籃高手,他的名字叫做張嗣漢。

從球場到商場,他為何這麼順利?

時報出版公司提出了一個出版計畫,想要請張嗣漢先生出書。坐在會議室裡,與他開會的時候,我一直沒有辦法專心,因為我腦子裡自動開始重播,小時候看瓊斯盃的種種,中華隊迎戰日本韓國,體育主播傅達仁的現場轉播,中華體育館萬千球迷的鼓舞躁動,那是混合在我記憶裡,忘不了的聲音。

好吧,我必須承認,我沒有什麼運動風度,我看瓊斯盃的時候只有一個渴望,就是中華隊一定要打贏日本韓國。因為這樣的渴望,我對張嗣漢的印象非常深刻,當年他是 NCAA 的現役球員(也就是流川楓的夢想,到美國打球),所以整套動作和技法全都是美式強力籃球,當他接受徵召回台,第一場代表中華隊出賽的時候,中華體育館的屋頂都差點被歡呼聲掀翻過來,我們的禁區變成固若金湯的龍潭虎穴,對方球員闖進來一定討不到好處。

我也還記得張嗣漢第一次抓到空檔雙手灌籃的時候,從對方禁區球員臉上的神情,你看得出他受到多大的震攝。那時開始,台灣籃球的黃金年代在球迷心中華麗展開,每年瓊斯盃的比賽,球迷們引頸期盼著今年的中華隊,要如何力克日本韓國菲律賓,拿下亞洲最強球隊的獎盃。而這些交雜興奮與懷念的回憶裡,正如中華隊歷屆的球員名單,張嗣漢於我而言,是一個始終鮮明的名字。

時光開始快轉,瓊斯盃的記憶逐漸成為往事,當年在球場上驍勇善戰的這些球員,也紛紛走下球場,高掛球鞋。就在這時候,張嗣漢這個名字以另一個身分橫空出世,他成為台灣 COSTCO 的總經理,這個名字就好像在 LINE 裡自顧自的換了個群組,從球場到商場,以另一個身分重新出現在我們眼前。

「你想想看,他是一個運動員耶,他是如何從球場走向職場,並且走得這麼順利?」「而且我告訴你,現在年輕一輩的已經不知道他打過籃球了,只知道他是 COSTCO 的 CEO,他是怎麼從一個小職員做到 CEO 的?」「COSTCO 決定來台的時候,他是天字第一號員工,他是怎麼把 COSTCO 的制度從美國帶到台灣來,並且做出現在的規模?」

沒有人天生是凡事順遂的成功者

坐在南京西路的咖啡廳裡,這本書的編輯問了好多我也想知道答案的問題,在寫這本書時我很小心的避開「為成功者找理由的 23 堂課」這樣的邏輯,因為每個人的故事都有他的人生紋理,沒有人天生就是凡事順遂的成功者,每個人的生命都有高峰低谷和陰晴圓缺,眾人羨慕的笑容背後一定有不為人知的掙扎時刻,面對張嗣漢,我不願意把他的故事說得膚淺了。

如果用咖啡來比擬故事的話,他的故事像是一杯 Double Expresso,25 歲以前是一杯,25 歲以後是另一杯。25 歲之前,他是一個籃球員,那是一個體力的世界,他在那個世界裡打出了一些令人回味無窮的比賽;25 歲以後,他成為一個上班族,那是一個腦力的世界,他在台灣努力 20 年打造出現在的 COSTCO。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經歷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如果細究下去,我們應該能夠找到一些貫穿其中,足以借取的心靈特質吧!我如此相信並好奇著,於是開始了長達一年,不佔用上班時間,週六早上採訪的旅程。

在一次又一次的採訪之中,我真正看見的,不是一個明星球員光彩耀目的際遇與成就,而是在眾人艷羨的鎂光燈外,只能一個人咬牙挺住的困境與掙扎。瓊斯盃看起來是他球員生涯的高峰,但是回台打瓊斯盃之前,他在大一比賽時就重傷,一復健就是兩年,光是腿上包著石膏的日子就過了八個月,這段時間一面要讓腿傷復原,一面也不能荒廢其他的肌肉訓練。大一大二的年齡,別人過的是青春正好的大學生涯,而他必須一個人撐著柺杖,孤獨反覆的進行復健與訓練,對於一個還不到 20 歲的孩子來說,兩年好長,以後會怎麼樣?記得有一次採訪的時候他說,身體復健不難,反而是心理如何復健,那才是真的難。

25 歲那年,在他自己的生涯規劃下,他打完最後一場比賽,決定就此告別職業球員生涯,離開球場。他說當時在他的行事曆上,他容許自己難過一天,隔天就要打包回美國,開始到處面試,找一份工作,一切從頭來過。很多人以為勝利組就是可以球場職場皆得意,一個華麗轉身,毫不費力就可以在職場上繼續當個 MVP。但鮮少人知道的是,雖然當時他才 25 歲,但是從小學開始當校隊,一路征戰所累積的運動傷害,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右膝蓋動過兩次大手術,每次手術都留下將近 20 公分的傷疤,要繼續走職業球員這條路,這樣的傷無疑會是很大的未爆彈。

1825 天的質疑與壓力

而要進入職場,說進就進,有這麼容易嗎?他的課餘時間都在打球,結束職業球員身分時已經 25 歲,也就是說,跟他在柏克萊同屆畢業的優秀同學們,都已經在職場有了兩三年的工作經歷,要和他當年的同學競爭同一份工作,他比人家落後兩三年;而就算要找一份不需經歷的工作,跟應屆畢業的學弟妹相比,他的年紀長了兩三歲,但這兩三年在工作經歷欄上卻是空窗期,對於他想求職的企業來說,「在台灣打球」並不會在履歷表上有任何加分。所以他的第一份工作,只是在加州當地的一個商業不動產公司做房屋仲介。

即使來了台灣,順利在高雄開了 COSTCO 第一家賣場,幸運也沒有這麼輕易的眷臨他,之前在大學受傷兩年,找工作比同學晚了三年,相比之下都不算什麼,因為 COSTCO 台灣第一家店,一賠就賠了五年。五年就是 1825 天,在這些天裡面,他每天要接受別人的質疑,接受總公司的檢驗,接受合作夥伴的不解,接受台灣消費者的不接受。商場是一個勝者為王的現實戰場,業績報表跑出來,身為代表 COSTCO 來台的第一人,經營獲利自然會搏得滿堂彩,但遲遲沒有損益兩平,也就理所當然成為全台唯一的箭靶子。這個 1825 天的壓力他只能自己擔負,自己扛下來,這條路是怎麼走過來的,箇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最明瞭。

原來在他不同的人生階段裡,有好多的阻難與困局啊!但就在這好事不多的經歷中,我彷彿在他類似重複的人生逆境裡找到了定錨點,我們真正要問的問題,不是長大後的灌籃高手怎麼變成現在的 CEO,而是不管在球場或是職場,當他面臨每一個難以突破的困局時,他是如何找到力量,帶自己走出來?

最終,這凝聚成了主編想出的書名:「教練自己」。

坊間有一種說法,當你面對困局的時候,你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堅持堅持再堅持,有一天你一定勝過它。但是有的困境太大,有些艱難太深,曾經有過經歷的人就知道,那不是一味盲目的堅持就可以破繭而出的。

獻給不到最後一刻永不言敗的行動者

教練自己,很樸實,很基礎,沒有什麼天縱智慧,就是一個如你如我的普通人面對困難的時候激勵自己,讓自己繼續前進的方法。這個方法裡有兩個角色,一個是教練,一個是自己,如果把自己視為一個球員,在不同工作的各個球場上面臨不同的比賽,那麼在人生的球場上,我們還要為自己找到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這個角色就是教練。當然在球場上,努力與堅持是絕對需要的,那可以視為一個球員的「戰技」;然而面臨不同的競爭,不同的比賽,不是傻傻去打去衝就行,我們需要在每個賽局中找到正確的策略,需要用一個教練的高度來綜觀整場比賽,把視角拉高一點,教練要有一個超越現況的看見,要把我們的人生視為一個整體,在不同階段的歷練中,教練會幫助我們找到下一個球場,幫助你重新定義,找到力量,堅持下去,直到我們成為一個超級球員。而我們最好的人生教練,不就是自己嗎?

回到張嗣漢的經歷,好像可以看見人生教練在每個困局中帶給他的影響,大三的時候好不容易復健結束,校隊的新教練想要叫他退隊,他此時的重點應該是乖乖留在校隊裡打好自己的位置,最重要的是別再受傷,但人生教練卻在這個時候指引了一個千里之外的球場給他──台灣的瓊斯盃,這個決定雖然難,但他還是回來了,打瓊斯盃讓他與自己生長的地方重新連結,人生的每個光點都是可以串起來的,他當時還不知道自己後來會進入 COSTCO,也不知道 COSTCO 這麼快就決定來台展店,但他球場上的台灣經歷在職場上串起來了,奠定了他成為七年後 COSTCO 來台拓點的不二人選。

就是因為 25 歲才開始當職場新鮮人,他的確比同齡者缺了經歷,所以要在態度上,更誠懇、更成熟的補回來。所以地產仲介做了一年後,他的工作地點換到馬來西亞的木地板工廠,「如果能留在美國工作不是更好嗎?」以球員的眼光來看,當時的他一定會有這樣的質疑,但是從教練的眼光來看,馬來西亞雖然遠了,但這個球場的經驗很有價值。若是一直待在美國工作,與其他大部分的職場新鮮人差異不大,但在亞洲成為全球製造工廠的時代,大學主修「國際經濟」的張嗣漢若能擁有與亞洲代工廠的合作經驗,這不正切合了眾多國際企業的需要嗎?事實上張嗣漢能進入 COSTCO,正是這個馬來西亞的工作經歷所促成,因為當時 Price Club 是他們木地板產品的採購者之一,張嗣漢也因此得到 Price Club 的工作機會,而 Price Club 正是 COSTCO 的前身。

而在台灣 COSTCO 剛創立的那五年,從球員的眼光來看,球場在高雄店,在拚會員增長,在拚多一點業績;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教練的眼光看的不是這場比賽,而是這個球隊,這五年的時間是一個 team building 的時間,這五年的時間淬鍊出一個團隊,團隊成熟了,自然也就轉虧為盈了,這個團隊成為現在全台十三家店的中心骨幹,而這個團隊現在正持續的向前走,成為管理亞洲各國展店的核心團隊。

主編、我和張嗣漢都很喜歡「教練自己」這個書名,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這個「教練」不只是名詞,也是動詞。動詞裡有一種生命力,代表他是不斷在行動的,這本書要獻給那些在困局裡不畏懼、不放棄,不到最後一刻永不言敗的行動者,人生的光點不會毫不費力就串在一起,我們要教練自己的是,有些事情當下看起來沒有那麼美好,但你若把他當成人生教練給我們的訓練課程,用一個最好的態度來面對,我們會發現這些辛苦不會白費,會成為一條奇妙的延伸線,把點連成線,讓生命發光。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教練自己》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8362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