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門檻高 張鴻仁籲政府應設立專業法庭避免錯失產業發展先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7-09-04 10:06
東洋控告前董座林榮錦掏空背信一案,纏訟時間長達兩年半,台北地院裁決林榮錦有罪,合併執行十年有期徒刑,全案可上訴。
林榮錦表示,尊重司法但遺憾迫於結案時間壓力,在法庭上的說明仍有不足,導致結果和期待有些出入,將在收到法院判決書後聲請上訴。
此案的專家證人生醫聯盟成立大會主席張鴻仁對此表示,東洋指控林榮錦且最終起訴成立的關鍵是一份鑑價報告,其中內容故意混淆原廠藥和學名藥並衍生出 30 億預期獲利,誇大自身損失,成為本案的癥結點。
張鴻仁強調,近年幾起生技訴訟案件都再再凸顯台灣司法體系對於生技產業的陌生,從世基案、浩鼎案到現在的東洋訴訟案,都因司法體系不了解生技產業而起訴或做成判決,甚至未判決前就先透過媒體操作,使得企業名譽受損,人才流失,對外募資困難,乃至於被低價收購,或停止運作。台灣醫療與生技實力在國際間享有盛名,為了避免喪失優勢與競爭力,張鴻仁呼籲生技新藥產業應比照金融產業,設立專業法庭並尊重產業生態與專業,才不會因司法的不當干擾,而錯失發展良機。
有生技教父之稱的林榮錦在生技圈赫赫有名,光在他手中上市櫃的生技公司,就約有十幾家。憑藉著精準的投資眼光加上生技專業背景,林榮錦協助許多公司躍身成功企業,除創造醫療貢獻外也帶動產業發展。1994 年他接任東洋製藥座,讓當時瀕臨倒閉的東洋公司起死回生,除了代工製造曼秀雷敦,東洋也在其帶領下成為癌症研發大廠。林榮錦在卸任董座後卻被現任東洋董事長控告私自將公司乳癌、卵巢癌等製藥技術,無償授權給一家瑞士公司 Inopha AG,讓東洋嚴重虧損。
事實上藥物研發的過程中有許多風險存在,以新藥為例,從誕生到上市必須經過漫長的研發過程,前期包括藥物的發掘,確定療效和動物試驗就要花上 7 年左右的時間,中間還要經歷一到三期的臨床試驗,到藥品查驗登記 NDA,全部過程長達 10-15 年,平均耗費資金 150-240 億元台幣。不過一旦新藥上市成功,投資報酬率是十倍百倍起跳。因此,許多國際藥廠也藉由授權或階段分工合作,共同分攤風險並分享預期的高額利潤。
張鴻仁表示,以此案為例,林榮錦一開始在評估時認為這是東洋開拓國際市場的機會,但其背後也蘊藏著投資風險,因為沒人保證產品一定會成功上市或預知何時可回收成本,然而企業經營的本質就是在平衡機會與風險。因此,當初東洋和 Inopha AG 授權合約的目的就是分攤風險,由對方尋找資金來進行最燒錢的臨床試驗與海外藥證申請和商品化等一系列後端投資,若最終產品成功上市,則共享市場與分潤。
張鴻仁指出,全世界沒有人能在 2008 年未卜先知,知道 Caelyx 的原開發廠,國際知名的 J&J 居然幾年後 GMP 生產出了問題,結果當年與 Inopha AG 的耕耘,突然價值大增,反而讓東洋受惠於與 Inopha AG 的合作案而成為其中一家有能力代工的公司並得到製造訂單與後續授權分潤的機會。現在法院以事後諸葛的態度反而回頭指稱當初授權合約的內容不公、圖利對方,其實更彰顯司法體系對於生技產業共同合作、接力開發、分擔風險的商業模式毫無所悉,如果所有商業契約都可以用未來的情況來將過去努力為公司奮鬥的經理人,用司法定罪,再這樣下去,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將被扼殺,最終喪失和國際競爭的契機。
台灣生技發展本就不易,再加上近年幾起司法對於生技領域不瞭解而重創產業的案件,讓整體產業進入急速冰河期,除投資人信心崩盤也讓大多業者市值被嚴重低估且募資艱鉅,此案勢必為目前低迷的生技產業再添波瀾。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