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應超:找聰明人潑自己冷水,別跟股票陷入熱戀
文/林心怡 2017-12-03 18:00
塞勒是我母校芝加哥大學的教授,他的行為經濟學理論,其實對我們在投資判斷決策上,有至關重要的助益。」曾為知名外資分析師、現任異康 Fintech 集團及青興資本首席資深顧問楊應超說。
他在就讀芝加哥大學 MBA 期間就曾接觸過塞勒的理論,包括稟賦效應、代理問題等,對比日後工作內容,「的確讓我避免掉很多人性心理所造成的錯誤。」他先以「稟賦效應」舉例,在塞勒的理論中,稟賦效應說明了「對於自己已經持有的資產,人們總會高估價值。」
「分析師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愛上一檔股票。」楊應超說,其實這跟大多數散戶會犯的錯誤一樣,往往持有一檔股票就會高估它的價值,即使趨勢反轉向下,或者個股出現結構性的負面變化,仍然一路惜售持有,導致虧損加大。
「所以你會看到,有些分析師喊進某檔股票後,接下來往往就會一直喊買,就算股價超過了原先設定的目標價,也很少會建議減碼,相反的,是會一直調高目標價。投資人如果誤信這類型的外資報告,其實是很危險的。」
楊應超舉例,就像當年從幾百元開始一路喊買宏達電到高點一千三百元、一戰成名的某分析師一樣,當宏達電股價自千元以上跌到六百元,這名分析師仍然覺得股價被低估,結果是股價跌破百元、甚至跌破五十元。回頭來看,這樣的評估過程顯然充滿了不理性的成分,但在當下,卻很難避開人性心理的稟賦效應。
購入青睞的個股前,你該⋯⋯
先研究同題材類股,換個角度判斷
他回憶自己在擔任外資分析師期間,曾有一個同樣是掛「董事總經理」職稱的優秀分析師,因為鍾情一檔黑莓機(BlackBerry)製造商的股票 RIM,一路喊買,而最終丟了飯碗。
那麼,連訓練有素的分析師也無法避免的人性謬誤,一般投資人又該如何戒除呢?楊應超首先建議,假設你看好一檔股票,就得說服自己先研究同類型的公司、供應鏈、競爭者廠商,才能轉換另一個視角做判斷。
他以自己的作法為例,在研究個股時,當然會與該公司的高層訪談,但別忘了,公司主管也是人,也會受到稟賦效應的影響,認為自己的公司具有過人價值,談話內容難免偏向正面,「所以我都一直會自我提醒,不能『聽到什麼就信什麼』,還得從其他業者提供的資訊交叉對比。」
「情有獨鍾」某個股,你該⋯⋯
找信任的夥伴簡述理由,尋找盲點
在參考其他分析師的報告時也是一樣,既然分析師也有「與股票談戀愛」的可能,那麼,就不能只看「買賣評等」、「目標價」等結論,更重要的,反而是仔細分析這位分析師對該股提出評價的邏輯內容。「投資人也一樣,看新聞或研究報告,都不能只看標題。」楊應超說。
另一個戒掉稟賦效應投資病的作法,就是「向聰明人請益。」某種程度來說,稟賦效應就是「當局者迷」,而當局者迷的下一句是「旁觀者清」,因此,當你意識到自己對某檔個股「情有獨鍾」的時候,不妨找一個值得信賴的投資夥伴,簡述自己的看好理由,往往就能從對方的口中,找到原本沒有發現的個股破綻。
簡單來說,無論是研究另一檔同類股,或是找聰明人評論,目的都是給自己多一個「被潑一盆冷水」的機會,讓自己不會因為一頭栽進某檔個股,而沖昏了頭。
除此之外,楊應超建議,投資人必須要保持「體檢持股」的習慣」,列出自己看好個股的理由清單,隨時檢視原本的假設是否成立。最後一招,則是建立「紅燈」機制,也就是一五%至二○%的停損點。
他表示,「很多外商的投資機構,就是嚴格設定股價跌幅二成的停損機制防火牆。」即使分析師與個股的戀愛情節有多深,一旦股價跌破防火牆,就是不得不分手的時候了。
來源:《今周刊》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 遊學是花錢出去玩?這三點打破家長的迷思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