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零售寒冬結束了嗎?恐怕比你想的更糟
鉅亨網編譯林懇 2018-01-09 17:02
近來美國零售百貨希爾斯 Sears (SHLD-US) 因業績不佳,自去年關閉 300 多間店面後,已於今年宣布再關閉旗下 64 間生鮮超市 Kmart 及 39 間希爾斯,然而其實 Kmar 與希爾斯,往往是商家進駐更多的實體購物中心 (Mall)。
房產分析顧問《GreenStreet》分析了 2017 年全美共 950 間購物中心後,發現願意承租櫃位的實體商家,是正在出現快速減少,這也直接導致賴以租金為生的實體購物中心,營業狀況顯得更糟。
美國大多數的「百貨公司」與台灣不同。
美國的「購物中心」則相對與台灣的「百貨公司」較為相同,因營收來源皆是店家承租櫃位的營運模式。
據了解,美國的零售業關店潮,如梅西百貨 Macy"s (M-US) 及 Sears 等,對於美國購物中心的營收及利潤衝擊量較低。因百貨業對於購物中心來說,屬「錨定型房客」(anchor tenant),租金為其次,主要是提供客流量。
如下圖所示,購物中心主要盈利來源來自於其他長期及短期租客,如中、小型零售服務業,提供較短期的租約,但租金較高。而各大購物中心的財報也都較注重非「錨型房客」的質量。
但對於大型「錨型房客」陸續倒閉的現象,身為房東的購物中心必須另尋「租客」以求客流量。故購物中心在盈利方面也因此受到壓縮,數據顯示,2017 年關店的中、小型零售店面達 2468 間,其中 979 間並未被報導出來。GreenStreet 總監 Jim Sullivan 提道,這些店選擇不再續約、或完全網路化。
Sullivan 認為,新入駐零售商如服飾品牌 H&M 還是存在的,但入駐的數量大大少於不續約的零售商,而這個現象應會持續惡化。
另一方面據諮詢公司 Cushman & Wakefield 數據顯示,美國零售業已於 2017 年關閉了近 9 千間實體門市, 估計 2018 年零售業寒冬仍將持續,實體關店潮將上看 12000 間門市。
- 2025這樣投資AI最穩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