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全球合力反恐 ISIS難逃衰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1-23 16:35
巴黎恐襲及俄羅斯客機空難後,各主要國家誓言要將「伊斯蘭國」(ISIS)斬草除根,聯合國安理會更一致通過相關決議。《觀察家報》分析師伯克指出,自1960至1970年代以來,極端主義至今已經歷4個演化階段。隨着ISIS成為全球頭號公敵,國際合作打擊,該組織終將陷入衰落的循環,目前恐襲浪潮早晚會結束。
香港《文匯報》綜合報導,二戰後,西方國家在穆斯林世界的殖民地陸續獨立,成為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傾向西方價值。隨着社會問題浮現,西方思想開始失去支持,由宗教理想取代,多國爆發伊斯蘭革命,當中以1979年伊朗巴列維王朝倒台最具代表性。埃及、黎巴嫩及敘利亞等亦有武裝分子策動襲擊及暗殺,惟以執政者強力鎮壓告終。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經10年戰鬥後以失敗告終,在阿富汗參戰的武裝分子回國後,在阿爾及利亞、埃及和約旦等地發動內戰。各組織內訌嚴重,加上沒能力支持長期作戰,內戰逐漸結束。
「基地」組織2001年發動「911」襲擊,舉世震撼,也標誌極端主義的目標擴至全球。美國受襲後傾力剿滅「基地」,2011年擊殺「基地」領袖賓拉登,美國也逐漸從伊拉克及阿富汗撤軍,持續多年的反恐戰似有落幕跡象。不料中東地區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累積已久的政治和宗教矛盾一併爆發,ISIS也逐漸崛起。伯克稱,ISIS在過去各階段的恐怖主義特色上,再加入殘忍及「重建哈里發」等元素,氣焰囂張,但如今各國聯手打擊ISIS,或會成為它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與「基地」等以往的恐怖組織不同,ISIS在伊拉克和敘利亞佔領大片土地。研究聖戰組織的普林斯頓大學學者邦澤爾指出,ISIS把佔地分為真實和虛構兩種:前者是敘伊兩國被佔的土地,後者是ISIS聲稱屬於它的地方,例如沙特阿拉伯或阿爾及利亞,目標是建立一個統治全球的「哈里發國」。邦澤爾認為,ISIS贏得極端分子支持的原因,在於它能守住現有土地,兼不停向海外「輸出革命」。
具體反恐策略方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去年空襲ISIS以來,多集中轟炸軍事設施,較少攻擊發電站等基建。伊拉克前國家安全顧問阿魯巴伊認為,行動應針對基建和供應鏈等重要戰略目標,這樣才可予以重創。除了大規模軍事行動,打擊ISIS還應「攻心為上」,削弱ISIS在穆斯林世界的號召力,其次是擊殺個別重要的恐怖分子,盡量避免傷及平民。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聯軍要用武力消滅「伊斯蘭國」(ISIS)其實不難,只需4萬士兵加上空中支援,可望在2個月內摧毀其總部。問題在於沒國家願意收拾戰後的爛攤子,尤其經過阿富汗及伊拉克戰爭,西方領袖都汲取了教訓。除了軍事行動,還要在其他方面下功夫,包括截斷ISIS資金來源、遏制該組織的宣傳以及盡快就敘利亞前景達成政治共識。
以空襲為主的軍事行動效果不明顯,但若動員地面部隊,ISIS可趁機聲稱西方侵佔阿拉伯人土地,從而吸引更多人加入「抗敵」。
分析認為,要有效打擊以至瓦解ISIS,必須截斷組織資金來源,亦即敘利亞及伊拉克的石油。近來各國似乎意識到這點,加強打擊開採、煉油設施及運油車等。各國還要對抗ISIS在網上的宣傳攻勢,有學者建議可找來變節武裝分子,向網民講述ISIS殘暴的真實一面。
目前西方和俄羅斯合作軍事打擊ISIS,但在敘利亞問題上存在分歧,雙方因烏克蘭局勢而鬧僵的關係亦未解凍,使國際社會未能真正團結,拖累反恐工作和成效。有歐洲外交官及學者認為,近來連串恐襲成為促進國際合作的催化劑,各方逐漸顯示讓步意願,或有望打破當前困局。
目前國際社會針對ISIS的打擊行動,仍主要集中在戰機空襲和導彈轟炸。曾統領英國皇家海軍的前第一海務大臣韋斯特建議,可分3步消滅ISIS,首先空襲該組織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的重要據點,再出動地面部隊消滅佔據伊拉克摩蘇爾的極端分子,最後直搗大本營敘利亞拉卡。 (接下頁)
[NT:PAGE=$]
美、英、法組成的西方聯軍多次轟炸伊拉克和敘利亞ISIS勢力,俄羅斯則主要針對敘利亞境內。英軍戰機出動350架次,炸死350名武裝分子。韋斯特認為除伊拉克外,英軍亦應轟炸敘利亞的目標。空襲加上庫爾德武裝的地面行動,令ISIS損失大量兵員,其中來自外國的武裝分子人數由1.5萬人急減至8000。
韋斯特分析,ISIS在伊拉克的勢力較薄弱,因此在空襲之後,國際社會應先清除伊拉克境內ISIS,特別是聯軍及俄軍加強空襲拉卡後,ISIS不少高層逃往摩蘇爾,情報總部、軍火庫、化武實驗室等均移師當地。若派地面部隊成功收復摩蘇爾,將對ISIS構成沉重打擊。
伊拉克庫族武裝之前已在地面戰鬥取得進展,韋斯特指,國際社會應團結包括庫族武裝在內的民兵組織,尤其是積極游說遜尼派武裝倒戈,因為他們的支持對消滅ISIS不可或缺。目前敘利亞拉卡仍有約2萬名武裝分子,面對猛烈空襲,他們開始分散至郊區,同時在市內挖掘戰壕及地道掩護。韋斯特認為,打擊敘利亞的ISIS勢力時,必須與敘總統巴沙爾配合,而俄羅斯及伊朗的合作亦不可或缺。
美國率領的國際聯盟早於去年起,已在伊拉克及敘利亞空襲ISIS,但一直未見顯著成效。伊拉克庫爾德武裝日前從ISIS手上重奪戰略重鎮辛賈爾後,發現ISIS在市內挖掘了大量地道,四通八達而且相當堅固,足以抵禦地面爆炸,或解釋為何聯軍空襲未能收效。報導指ISIS對挖洞相當在行,不僅用於防守,更會挖至敵人下方放置炸彈,或用作偷運石油。
辛賈爾是被ISIS佔領後成功奪回的少數戰略要點,外界得以窺探ISIS戰略運作。ISIS去年8月攻陷辛賈爾後,隨即奴役居民大舉建造地道,其分佈經周密規劃。庫爾德武裝少校穆拉德指,辛賈爾地道「多到數不完」,有些出入口設在市中心店舖內,武裝分子可經此前往市內各處或炸彈工廠。
恐怖分子利用堅固地道作防空洞,即使其中一處地面建築被炸毀,地道依然絲毫無損。庫爾德部隊亦在地道內發現生活物資,例如衣物、煮食爐及即溶咖啡,另有一些用過的塑膠水樽,部分盛有尿液,反映恐怖分子為躲避空襲,人有三急也寧願在地道內解決。
美軍承認ISIS的地道妨礙偵察工作,但影響不算太大,又指地道太窄僅可供人通過,無法搬運重型武器,因此戰術上作用有限,例如在辛賈爾攻防戰中,地道沒起到太大作用。美國防務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中東安全問題研究員埃拉則指,ISIS可在地道囤積武器及食物,有利長期作戰。
法國在巴黎大恐襲後加大空襲力度,連日轟炸敘利亞境內多個ISIS目標,但法國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德維利耶昨日坦言,打擊ISIS難以在短期內取得軍事勝利。
德維利耶受訪時指出,軍方一直習慣長期作戰,但輿論通常要求迅速見效,「如今我們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便處於這矛盾的核心」。他又稱,很多人都知道這場衝突最終會通過外交和政治渠道解決。
法國和俄羅斯同仇敵愾,接連針對ISIS採取軍事行動。法國總統歐蘭德本周將到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談,接着會前往莫斯科與俄總統普京會面,討論軍隊合作。德維利耶透露已跟俄總參謀長通電話,討論法俄派至敘利亞的船艦,但指法國仍未與俄方協調空襲或確認目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