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核心基金正式命名"預設投資策略"基金 管理費上限0.75%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香港強積金一直被批評收費貴,積金局昨(12)日公布「核心基金」發展建議,命名為「預設投資策略」,立法設定其管理費上限為0.75%,同時規管積金受託人,將高風險投資比例,由50歲以下的6成,逐步降至65歲以上的2成,即當打工仔接近退休,其積金的低風險投資債券比例增至8成,最快明年底前推行。這類預設基金主要為不願花時間作選擇的打工仔而設。
《星島日報》報導,香港積金局去年9月完成3個月的「核心基金」公眾諮詢後,昨公布結果及定出核心基金未來方向建議,積金局將核心基金正式命名為「預設投資策略」基金,昨獲董事會通過,今年底將向立法會提交修例建議,料明年底前可推行。
積金局建議立法規管各積金受託人,日後要以「預設投資策略」取代現行的預設基金,主要為「不懂、不願意、沒時間做投資選擇」的打工仔而設,涉及的基金組合每年管理費不得多於0.75%。
積金局亦參考經合組織專家顧問研究,規管基金組合的風險比例,隨年齡愈大,高風險投資的比例必須逐步降低。50歲以下打工仔,高風險投資的環球股票比例可高佔6成,低風險的環球債券比例則佔4成;但當達65歲,高風險投資組合比例需自動降至2成,低風險則回升至8成;至於在50至65歲之間,高低風險組合比例調整次數多少,則要進一步研究。
基金經理獲准有5%的重置投資比例彈性,在投資組合內,可有至少2支強積金基金。積金局亦會制定有關投資比例基準,受託人需跟隨。
總結諮詢結果,收回的266份書面回應及接觸近3000人當中,81%人支持劃一規管預設安排,63%人認同管理費不多於0.75%,但有近37%人反對做法。
積金局機構事務總監鄭恩賜昨指出,「預設投資策略」與現行其他基金一樣,交由私人市場推行。今次只立法規定管理費上限,但不會確保回報率,期望可有漣漪效應,引入更多低收費基金刺激競爭,令整體收費下降。他認為,設管理費上限,已經變相提升打工仔積金回報。
他指,積金局同步規管基金的收費開支比率(俗稱FER)不多於1%,但不會立法,現時一般實報實銷FER為0.3%至0.4%。
全港現有1/4人從沒選擇過強積金組合,在5600多億港元的強積金資產中,有10%資產屬於預設基金內。由於全港270多萬名有供強積金的打工仔,日後也可選擇「預設投資策略」,現難評估日後將有多少人選擇預設投資策略基金,當局將再檢討下調管理費水平。
香港《文匯報》社論指出,積金局建議推出簡稱「核心基金」的「預設投資策略」,簡化計劃成員進行投資決定的程序,以回應外界指強積金「收費高、選擇難」的問題。事實上,自強積金「半自由行」推出後,受託人管理費未有明顯下調,主因是現時市場上缺乏管理費低廉的強積金產品,導致僱員「揀無可揀」。積金局推出「核心基金」不但可以為僱員提供更多選擇,有利增加市場競爭,而且基金管理費設定上限,可促使業界推出更多優惠產品供僱員選擇,並降低管理費。政府應繼續推動強積金改革,擴大產品種類,加快推行「全自由行」,讓僱員受惠。
強積金自2000年實施以來,管理費一直居高不下。儘管政府於2012年11月推出俗稱「半自由行」的僱員自選安排,但整體費用亦只是由推出前的1.74%,降至去年4月底的1.69%,降幅未見顯著。箇中原因除了是不少僱員缺乏投資知識,不懂如何挑選合適計劃之外,更重要是市場並沒有足夠的廉價產品供僱員選擇。
積金局推出的「核心基金」,管理費不高於每年管理資產的0.75%,並會隨著成員愈接近65歲而自動降低投資風險,令供款起碼可達至保本水平。計劃還可以為缺乏投資知識或沒有時間選擇的僱員,提供一個低廉穩健的選擇。同時,設立「核心基金」引入競爭,變相促使業界要推出更多優惠產品以爭取僱員參加,有助拉低管理費,讓強積金更好地發揮退休保障作用,並為將來強積金「全自由行」後開放市場競爭做好準備。
應該看到,「核心基金」雖有助促競爭減收費,但並不是「萬靈丹」。自「半自由行」實施以來,約270萬個強積金計劃成員中,只有約12萬個轉換計劃,反映強積金計劃的競爭動力不足。設立「核心基金」只是改革強積金的第一步,下一步還應加快研究實施「全自由行」,逐步擴大強積金產品的種類,包括A股和其他人民幣資產、新興巿場的股票和債券、私募基金以及海外物業投資,並容許市民將強積金投放在指數基金等穩健而管理費較低的產品上,既為僱員提供更多投資選擇,也可降低管理費。
- 降息行情啟動,受惠標的搶先看!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 講座
- 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