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台股

〈觀察〉認識比特幣 不能不知ICO 台灣須正視監理挑戰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8-03-10 16:00


儘管比特幣一直被認為終將泡沫化,但是比特幣還是在全球發燒,甚至在台灣金融監理沙盒即將上路之際,傳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 BitFinex 原本有意申請實驗,然而卻不符合入沙盒條件,不過,金管會倒是樂觀看待比特幣 ICO(數位貨幣首次公開發行),因此對於身為主管機關而言,仍須正視相關的金融監理挑戰。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多達約 1500 種加密貨幣,截至今年 1 月底,所有加密貨幣的總市值逼近 5900 億美元,超過台灣逾 4557 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規模。


很多人對於加密貨幣還是停留在「只知其名、不明白其運作方式」的程度,但是這個運用密碼學與資訊系統創造出來的貨幣,已經可以在部分通路,如同一般貨幣進行買賣,其交易行為更已遍布世界各大國家。

隨著比特幣加密貨幣的流行,並成為投資人的關注焦點,區塊鏈技術也逐漸成為新科技的重要代表趨勢之一。

要談比特幣,就要先說區塊鏈,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曾這樣解釋,區塊鏈的觀念源自於一個帳本紀錄(Ledger),當某甲想要給某乙 100 元時,按照目前的方式,可以透過銀行轉帳來完成,這時某甲銀行戶頭會減少 100 元,某乙則會增加 100 元。

但在網路交易時,假如不透過金融機構,要如何確保某甲給某乙的 100 元會被完整紀錄而不被竄改,一個簡單的想法就是如果這一筆交易被傳送到網路參與交易的每一個人,並且被每一個參與者確認,這一筆交易便會被永久真實的被保存,而不用擔心被造假,這種分散式的記帳技術 (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或所謂的智能合約 (Smart Contracts) 便構成區塊鏈技術的核心觀念。

簡單來講,相較傳統以銀行為金融中介的交易模式,區塊鏈技術提供了「去中心化」、「匿名性」、「不可竄改性」、「可追蹤性」以及「加密安全性」等特色。

再回過頭來談談為什麼加密貨幣這麼受歡迎,基本上,加密貨幣屬於全球性的虛擬支付系統,運用區塊鏈的技術,使用者之間是對等的,可透過 P2P 直接進行交易,所有交易往來紀錄可公開保存於各個節點,不能任意竄改,完全「去中心化」。交易人只要透過電子私鑰來認證、簽章便可使用,身分也會保密。

加密貨幣的好處,包括提升交易速度、大幅降低交易成本,而且即使是遠在千里之外的跨境交易,也能迅速完成,相當便捷,於是加密貨幣的身價也水漲船高。

比特幣 2017 年備受追捧,聲勢達到高峰,比特幣最高價曾觸及 20000 美元,不過,2018 年 1 月卻出現反轉,不但腰斬,甚至一度跌破 6000 美元,這也讓比特幣的泡沫說再度甚囂塵上。

「新末日博士」魯比尼就不看好比特幣,認為比特幣是「泡沫之母」,價格早晚要歸零。

不論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將如何變化,但無法否認一件事:數位貨幣已經撼動全球各項金融創新服務與支付系統。

對台灣來說,隨著金融監理沙盒 5 月即將上路,傳出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所 BitFinex 原本有意申請實驗,但因為央行和金管會目前立場都把比特幣視為「虛擬商品」,而非貨幣,商品的商業交換模式,並不屬金管會所管轄,而要進入沙盒實驗的第一個規範,就是申請的業務範圍必須是金管會所監理的業務,因此,比特幣不符合入沙盒條件。

不過,加密貨幣還衍生出 ICO(數位貨幣首次公開發行) 的問題,ICO 的概念很接近股票市場的 IPO,不同的是,IPO 是企業為了發展業務、擴大規模而向公眾籌集資金,而 ICO 募集的則是數位貨幣,公司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來吸引投資者,投資者取得其加密貨幣後,成為股東。

金管會就認定,比特幣一旦 ICO,成為有價證券,那麼金管會可能就會介入監管。

對於國內發展 ICO,鄭貞茂就曾以主管機關的立場表示,對監管機關來說,透明度和適當監管頗為重要,然不只是加以監督、管理,其實也希望能透過 ICO 的管道,支持輔助原有金融系統運作的新技術,誠如金融業授信對象侷限性較高,P2P 借貸平台出來後,可以滿足更多有融資需求的人,主管機關也樂見 ICO 能促進新創業者募集資金。

有鑑於數位貨幣來勢洶洶,各國紛紛開始研擬將其合法化,或納入監管制度,連鄰近的日本都已經允許比特幣作為合法貨幣,並由日本金融服務局 (JFSA) 主管監督,台灣有完整的產業鏈,有成熟的金融服務,有優異的資工人才,在數位貨幣的時代,數位貨幣可為產業界帶來嶄新的契機,對於金融監理機關而言,也應持續研究數位貨幣 並正視監理會帶來的挑戰。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