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客戶慣性難改 2/3拒交賬戶資料 歐PSD2恐出師不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3-22 15:58
西方社會近年積極研究金融數據共享,歐盟早前推行支付服務指令修正案 (PSD2),要求銀行開放賬戶數據,容許客戶使用第三方程式理財。英國《金融時報》形容,PSD2 將是繼自動櫃員機 (ATM) 面世以來,銀行業面臨的最大變革,金融科技企業則摩拳擦掌,期望搶佔龐大的電子金融服務市場。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媒報導,PSD2 要求銀行開放轉賬、付款等客戶數據,只要客戶授權,銀行便須向第三方分享客戶賬戶資料,每天最少 4 次更新賬戶結餘。如此一來,公眾將能使用第三方軟體,查閱所有銀行的資訊,例如利率、交易費用和產品種類等,從而按照個人需求,選擇適合的金融產品。另外,用戶也能利用第三方軟體,於國外以本國銀行的賬戶付款,如同使用信用卡。
隨着銀行數據鬆綁,金融科技公司將能通過第三方軟體,整合並分析公眾消費行為,並開發人工智能 (AI) 理財等新服務,發展潛力巨大。
2017 年首 10 個月,歐洲投資者對金融新創企業的風險投資達 250 億美元,較前年全年高接近 8 成。預料蘋果公司 (AAPL-US)、亞馬遜 (AMZN-US) 及 Google(GOOG-US) 等跨國科技企業亦可能開發自家軟體,試圖分一杯羹。中國金融科技企業亦不例外,兩大巨頭騰訊 (0700-HK) 及阿里巴巴 (BABA-US) 可能更易進入歐洲市場。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發現,2/3 德國人計劃把賬戶資料,分享至第三方系統。德國諮詢公司 Roland Burger 分析估計,歐洲約 4 成零售銀行業務收入可能流向金融科技企業,嚴重衝擊傳統銀行業。
美國金融科技企業近年長足發展,當中以 Mint 發展較搶眼。Mint 跟美國約 99% 金融機構合作,容許客戶通過應用程式,直接管理銀行儲蓄、貸款、退休金及投資等賬戶,更提供消費分析、財務規劃等功能,至今累積逾 2000 萬賬戶。
金融科技企業有如雨後春筍,亦可能產生監管及保安問題。歐洲消費者中心網絡警告,第三方程式可能儲存用戶資料一段長時間,呼籲公眾小心選擇,確保資料獲充分安全認證。
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FPB)2016 年 11 月就金融數據共享展開諮詢,2017 年訂立 9 點指引,期望改善規管,促進業界良性發展。
目前中國金融業以國內市場為主,外資影響力有限,若日後金融數據共享於歐美發展成熟,中國亦可能需跟隨開放市場,亞馬遜、Google 等科企或可藉機進入中國市場,恐造成激烈競爭。
中國金融市場環境特殊,騰訊及阿里巴巴已掌握大量客戶的消費資訊,反而銀行業擁有客戶資訊的規模可能更小,若要求銀行分享賬戶數據,銀行業很可能反過來,要求科技企業分享數據,當局或需採取措施,平衡各方利益。
不過,埃森哲諮詢公司 (Accenture) 去年調查發現,2/3 受訪者不願意向第三方交出賬戶資料,更有 53% 受訪者揚言不會改變使用銀行服務的方式,反映人們或需一段時間,才能逐漸適應流動理財模式的轉變。
《泰晤士報》援引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 (CMA) 高級經理蘭德形容,開放金融數據是里程碑,徹底改變人們管理銀行賬戶的方式。然而顧客使用現行服務多年,早已存在慣性,加上匯豐、巴克萊、蘇格蘭皇家銀行等多間大型銀行均推遲交出客戶資料的時間,使 PSD2 出師不利。
小商戶亦對第三方軟體感憂慮,目前歐洲大多數小商戶均以現金交易,但若第三方軟體普及,顧客即使只作小額購物,也能利用軟體付款,商戶卻需為交易支付手續費,降低利潤。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