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燒錢超歐洲國防預算!Meta、微軟、Google領跑 科技巨頭勝負初現?
鉅亨網新聞中心
以 Meta(META-US) 、微軟 (MSFT-US) 、Google (GOOGL-US) 、亞馬遜 (AMZN-US) 、蘋果 (AAPL-US) 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今年在 AI 基礎設施上的支出預計將逼近 4,000 億美元,甚至超越歐盟去年全年的國防預算,引發華爾街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在資本市場,高額的資本開支通常被視為對利潤的侵蝕,並引發投資者擔憂。但在本輪 AI 燒錢大戰中,一些巨頭的 AI 投資不僅沒有侵蝕利潤,反而帶來了更強勁的增長,進而支撐其進一步擴大開支。
其中,Meta 的 AI 投資已直接轉化為廣告收入的成長,使其股價飆升;微軟則透過 AI 驅動的雲端業務成長,市值突破了 4 兆美元大關。Google 的巨額 AI 投資也已初見成效。
與此同時,亞馬遜的 AWS 雲端業務增速則因落後於競爭對手,引發市場對其 AI 戰略的質疑;蘋果則開始被華爾街視為「落後者」,其在 AI 領域的保守投入和內部困境,讓投資者對其未來的創新能力感到擔憂,甚至有分析師直言,收購是其唯一的出路。
專家指出,這些科技巨頭的 AI 資本支出,有望在 2024 到 2025 年間為美國 GDP 貢獻 0.5 個百分點。
摩根士丹利更是預測,未來幾年,AI 基礎建設投入更可能達到數兆美元的規模,且從 2025 年到 2028 年,科技巨頭們在晶片、伺服器和資料中心基礎設施上的總支出將高達 2.9 兆美元。
同時,美國政府近期通過的《大而美法案》也為這些搶先投資的公司,提供了稅收減免,進一步釋放了這些科技巨頭的現金流。
根據摩根士丹利估算,這場 AI 基建競賽中仍存在高達 1.5 兆美元的融資缺口。儘管如此,投資人似乎並不擔心,微軟和 Meta 在公佈了龐大的支出計畫後,股價反而觸及歷史新高。
領跑者:Meta、微軟、Google 跑進正向循環
在這場 AI 競賽中,Meta、微軟與 Google 無疑已跑入了良性循環的領先梯隊。
Meta
Meta 第二季財報公布後,股價大漲逾 11%,市值一舉增加 2,000 億美元至 1.75 兆美元。該公司也將年度資本支出預估區間上調至 660 億至 720 億美元,並暗示 2026 年可能突破 1,000 億美元。
Meta 執行長祖克柏強調,Meta 正在打造一款 AI「個人超級智慧」系統,預計將重塑其社群與廣告生態。
其 AI 推薦模型已顯著提高廣告轉換率與使用者黏著度,為業績直接貢獻營收,也讓華爾街更加接受其龐大支出規模。
分析認為,Meta 的核心優勢在於,AI 已經直接為其廣告業務創造了價值,進一步使華爾街完全認可了其高達 720 億美元的年度資本開支計劃。
微軟
微軟也在最新一季財報中交出亮眼成績,在第二季財報公佈後微軟股價上漲 4%,市值突破 4 兆美元,成為繼晶片巨頭輝達 (NVDA-US) 之後第二家達到此里程碑的公司。
其財報展現出驚人的「自上而下」的實力,即便資本開支大幅增加,毛利率和營運利潤率依然堅挺。
微軟也宣布,當季資本支出將達到創紀錄的 300 億美元,此前其 Azure 雲端運算業務銷售與預測均超出預期,展現了大規模 AI 投資的回報效果。
此外,微軟也首次披露 Azure 年銷售額超過 750 億美元,其 Copilot AI 工具用戶數突破 1 億。
分析師指出,AI 的高速需求正推動 Azure 與 Office、Windows 等高利潤產品一同成長,成為微軟獲利結構的重要驅動力。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強勁的第二季業績則表明,公司在大幅增加投資的同時實現了超預期成長。
Google 同時也宣布,2025 年資本支出預期自 750 億美元上調至 850 億美元,創下 2006 年以來最高年度支出佔比(達預期年收入的 22%)。
儘管市場曾擔憂其 AI 搜尋摘要功能「AI Overviews」可能削弱廣告價值,但事實上,期用戶互動量不減反增 10%,未對營收造成負面影響,顯示 Google 的巨額投資已初見成效。
Sonata Insights 創辦人兼首席分析師 Debra Aho Williamson 表示:「隨著 Alphabet 和 Meta 等公司競相兌現 AI 承諾,儘管資本支出高得驚人,若核心業務保持強勁,就能為它們贏得更多時間,向投資者證明,其在基礎設施、人才和其他技術相關費用上的數十億美元支出是值得的。」
蘋果
相較之下,蘋果則被視為這場 AI 戰爭中的「明顯落後者」,被華爾街普遍認為已經落後。
雖然執行長庫克在財報會議中宣稱將「大幅增加 AI 投資」,但蘋果的實際資本支出仍遠低於競爭對手。內部研究團隊因資料使用受限、模型訓練困難而士氣低落,開發進度嚴重落後。
有傳聞指出,Meta 正在用高薪挖角蘋果的不滿員工;而業界分析師更直言,蘋果若無法加速研發,收購 AI 新創 Perplexity 可能是唯一出路。
Perplexity 估值約 140 億美元,若蘋果以傳聞中的 400 億美元價格完成交易,將刷新其歷來最大收購案紀錄(2014 年以 30 億美元併購 Beats)。
亞馬遜
另一邊,亞馬遜雖然年度資本支出高達 1,180 億美元,但 AWS 雲服務成長動能疲弱,Q2 年增率僅 18%,遠遜於微軟 Azure(34%)與 Google 雲端(32%),引發了投資人的強烈質疑。
財報公布後,亞馬遜股價重挫 7%。執行長 Jassy 在財報會議中為 AWS 辯護,強調自研 AI 晶片 Trainium2 具 30% 至 40% 成本優勢,並推出 AI 產品組合,包括 Alexa、Kiro 與機器人助手,希望說服市場 AWS 仍具 AI 長期競爭力。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亞馬遜仍需用更明確的營收與用戶數據證明其 AI 策略成效。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