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量測算貿易戰得失:蘋果或損失600億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8-03-26 21:07
摘要:如果蘋果接受政府的價格戰,其邏輯就會成為:生產成本抬升——美國產品利潤變薄——提升其他國家價格——其他國家產品銷量進一步減少——投入新產品研發力度減少——其他品牌搶占市佔率——蘋果進入死循環。
過去幾年中,蘋果公司以及其帶動的整個產業鏈都在全球自由貿易的環境中大獲裨益,如今貿易戰硝煙燃起,將對蘋果公司有怎樣的影響呢?
如今「美國公司 中國製造」的產品隨處可見,蘋果可謂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而中國和美國這全球前兩大經濟體正是此次貿易戰煙火的主角,未來任何政策變動的細節都將在蘋果的利益天平上「左右開弓」。
財通證券電子行業研究趙成團隊在研報中得出這樣的結論:
假設關稅稅率提高 1 個百分點到 20 個百分點 4 檔進行計算,在蘋果產品價格無法轉嫁的情況下,我們按照 2017 年美國市場 966 億美元收入計算:
出口到美國的關稅每提高 1 個百分點,則成本增加 9.66 億美元,對凈利潤影響為 2%。那麼如果提升 10 個百分點,則對凈利潤影響將提高到 20%,或 96.6 億美元(約 600 億元)。
蘋果產業鏈 中國是主場
趙成團隊提到,蘋果產業鏈總體分為元器件、模組和代工等三個環節,今年 3 月發布的蘋果供應商數據顯示,涉及 30 個國家的 756 家廠商為其提供了服務。其中,iphone 產品組裝任務絕大部分交給了鴻海精密(約占 70% 的市佔率),其餘台灣、新加坡、大陸廠商分享代工剩餘市佔率。鴻海精密子公司富士康控股主要承擔蘋果公司的生產任務,在大陸設立多個工廠,擁有 27 萬員工。
產品從中國生產出來後,其中 42% 甚至更高的數量銷售到了美國。(考慮到美國 iPhone 售價低於中國,從數量上看這個比例可能高於 42%)。
(圖片來自財通證券)
如果把生產地搬回美國,需要增加多少成本?趙成團隊測算顯示:
中國工人成本為 598 美元 / 月,而美國為 3977 美元 / 月,相差 5 倍多。我們拿富士康為例,平均月薪 1071 美元,如果扣除掉管理人員工資應該很接近 598 美元,即使按照增加 10 萬勞動力看,在美國人工成本每年為 50 億美元,凈利潤直接減少 10%。
因此,讓蘋果產品換血成完全的「美國基因「」短期也不現實。
貿易戰會讓蘋果進入「死循環」
在華為、小米等國產智慧型手機商的崛起之後,蘋果在中國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市佔率都受到了不小的擠壓。此前市場選擇相對較少,而蘋果 iPhone 系列推出之後「神一樣的地位」讓無數「果粉」趨之若鶩,如今,在高價策略和更多選擇的驅動下,不那麼堅定的「果粉」們轉而投向了「爭氣國貨」的懷抱。
趙成團隊指出,蘋果公司在 2015 年達到收入高峰 2337 億美元之後兩年保持高位盤整;區域結構上看就是美國國內產生的收入占比越來越大,2012 年美國貢獻收入占整個收入的比重為 36.7%,而 2017 年則達到 42%;大中華區(主要指中國)收入占比則自 2015 年 25% 下滑到 2017 年的 19.5%,收入絕對額也是下降了 140 億美元(這個 140 億美元被 HOV 拿走了)。
在美國市場,對蘋果來講,貿易保護的度很重要。美國政府將華為擋在大門之外,對於蘋果來講無疑是件好事,因為可以保護其在美國市場的市佔率;但如果美國進一步貿易保護增收關稅,情況又將不同了。
再看蘋果在中國市場的處境。旭日大數據統計結果顯示,2017 年中國品牌在國內智慧型手機市場市佔率占比達到 85%,從更為動態的數據來看,中國品牌的全球市占率在不斷提升中,且仍在進一步提升。可以說,蘋果的市場市佔率在一步步萎縮。
趙成團隊預計,蘋果公司未來 3-5 年面臨中國廠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差距會逐步縮小。如果蘋果接受政府的價格戰,其邏輯就會成為:生產成本抬升——美國產品利潤變薄——提升其他國家價格——其他國家產品銷量進一步減少——投入新產品研發力度減少——其他品牌將印度、中國、印尼、日本等人口大國全部占據——蘋果進入死循環。
『新聞來源/華爾街見聞』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