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中國砸重本、猛併購 為何拚不出第二個台積電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06-02 14:00


作者:陳良榕 攝影:AFP

為了強攻世界龍頭地位,中國以人口紅利、租稅優惠吸引外商設廠,加上整併手段,用「市場換技術」壯大自己的科技產業,早已不是新聞,唯獨半導體像扶不起的阿斗。成立近二十年的中芯,為何原地踏步?


「美國現在是要認真地對付中國」4 月底,一位美國半導體大廠副總在越洋電話對《天下》記者興奮地說,他相當支持川普對中國打貿易戰、制裁中興。「美國前幾任總統,對中國都太軟弱了,」他說。

川普政府指責中國竊取美國企業商業機密。他的公司是主要受害者。

「(中國政府的人)晚上衝到我們上海辦公室,叫你開門,直接把電腦裡的資料拿走……,」他說,但因該公司高度依賴中國市場,也只能「啞巴吃黃蓮」,默默承受。

這是中國大陸最擅長的「市場換技術」戰略當中,比較「暗黑」的部份。

較常見的方式是,外商被逼著與中國對手、國企成立合資公司「分享」技術,培養未來對手。

例如,近幾年,英特爾曾以 15 億美元入股紫光旗下、由展訊和銳迪科合併的 IC 設計子公司,最近也與中國清華大學合組伺服器晶片公司。

中國扶持國內產業的慣用絕招:「以市場換技術」,用在半導體業成效不彰。圖為台灣晶圓代工廠力晶與合肥市政府的合資公司——合肥晶合。(王建棟攝)
中國扶持國內產業的慣用絕招:「以市場換技術」,用在半導體業成效不彰。圖為台灣晶圓代工廠力晶與合肥市政府的合資公司——合肥晶合。(王建棟攝)

高通最近甚至與大唐電信子公司合資,在中國研發銷售手機晶片;也與華為、中芯合組技術公司,研發十四奈米半導體製程技術。

在部份技術比較成熟的行業,「市場換技術」成效卓越。例如,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中國宣稱是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其實是利用與日本和歐洲企業合資的技術發展出來的。

想當大國,中國力跨半導體鴻溝

但在中國政府最關注、貿易逆差最大(達 1.2 兆人民幣)的半導體產業,中國政府可說使盡渾身解數,卻進展有限。

這在合肥的中國科技大學,一場針對海外學人舉辦的論壇,可見一斑。

台上投影片,秀出 15 樣中國主要電子產品,核心晶片的「國產佔有率」,多數掛零。最高的是有海思、展訊撐住場面的手機用通訊晶片 22%。

「我想告訴大家,有再大困難,都要發展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的道理在這裡,做為要在全球崛起的大國,沒有芯片支撐是不可能做到的。」

「如果沒有集成電路支撐,國家根本安全是沒有保障的。」

在台上以江西鄉音慷慨激昂演講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劉明,她是中國記憶體技術權威,之前也協助武漢新芯的技術研發。

中科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劉明。(王建棟攝)
中科院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劉明。(王建棟攝)

近幾年,中國震驚世界、四處收購、入股半導體企業的諸多大手筆作為,均始於 2014 年 6 月,中國國務院批准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

該《綱要》除了設置產業發展大基金,另一大重點是培養人才。直接在中科大、北大、清華等 25 所重點大學,成立「示範性微電子學院」。

效果立竿見影,至少在半導體的國際研究,中國學者的能見度已大增。

劉明表示,該領域最權威的兩個期刊:EDL(Electron Device Letters)、TED(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過去 30 年全中國累積發不到兩百篇。但 2017 年,中國學者已經佔到這兩個期刊發文量的 1/3。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來源:《天下雜誌》 64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天下雜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