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打造新鮮人的投資理財術 郭莉芳與你一起保障下半人生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8-10-12 10:03


文.洪寶山

「任何違背人性的事,注定要失敗。」是財經作家郭莉芳在她一生當中所堅持的事。消費行為可說是有行為能力者的天性,若將購買慾望降至最低,沒有自律的堅持總會有破功的一天。而對社會新鮮人來說,在收入不高的情況下,亦有幾套方法能將錢財運用妥當,又不失生活品質且保障個人的未來生活。


過去曾是月光族的郭莉芳表示,她也同樣是花錢不手軟,畢竟身為女人,購物慾望實在不小。撇開房租以及生活開銷,月薪兩萬五根本存不了錢。直到某日被母親提點:「為何畢業領全薪後,存款比當初在學時期打工存的還低?」

郭莉芳才省思自己,過去有能力在過節時包紅包孝敬母親,而出社會後,「薪水入帳,花費都在何處?」她才開始培養記帳的習慣,持續兩個月後,發現帳務不全然能一一對上紀錄,自覺這方法行不通,才決定將每月收入先存三千元至銀行的「零存整付」,剩下的才能花用。如此,一年後存下三萬六千元,能任意運用,讓她明白存錢也有一套公式:「收入-儲蓄=支出」。

社會新鮮人要學習的   不只有投資理財

先了解自我消費習慣,知曉自己適用的儲蓄方式。因此,當時郭莉芳自有專屬的投資方式。第一,運用銀行資源「零存整付」。第二,不辦信用卡。超出能力的消費行為不做,除非能駕馭塑膠貨幣,不成卡奴。第三,降低房租。一個月就又多出三千元做投資運用,如:基金、股市等,由於投資績效不錯,也讓郭莉芳逐步往投資理財界邁進。

現今成為財經作家的郭莉芳,呼籲年輕人在「職場、理財、投資」必須面面俱到,尤其職場上,應當兢兢業業的認真表現,替自己找到加分的空間。再加上人際關係的經營,讓事業更順利,設法將「人脈轉為商機,且增加自己被利用的價值。」自我投資才是首要目的,郭莉芳一語中的地表示:「把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就就會呈現在哪裡。因為現在不是努力就能突出的時代,比你優秀的人都比你更努力。」

因此,在三十歲前,千萬別用投資理財的方式取代本業,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先充實理財的基本知識。當有了資金再進入股票市場,郭莉芳以長期投資且保守的方式建議投資新手。首先,若不知如何選股和基金,可以從台灣 ETF 下手,因為 ETF 0050 的年化報酬平均有八.五%,可說是相當不錯的投報率。再者,對投資有概念的人,可以投資基金或存零股。長期關注股市的郭莉芳也指出兩大市場,一是新興市場,二是中國市場。她提到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未來股市一定會向上成長。

不過,「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金額的配置也很重要,以資金一萬元以內的投資者,可將資金全數放入 ETF 0050。倘若超過一萬元以上,可五五分,一半買台灣 ETF,另一半買基金。如:新興市場基金及中國基金,但發現新興市場波動太大的話,也可選擇債券型基金 (複合債或收益成長基金),都相對穩定。

運用社會資源  也能保障並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職場上,另有社會保險保障勞工權益,如:勞保、健保以及勞退等,亦為累積資產的方法之一。依法規規定勞保投保金額最高四萬五八○○元,表示薪資若為六萬,一個月勞保費亦是九六二元 (勞工自付二成)。但勞退機制類似金字塔的概念,且改成「勞退新制」,企業雇主必須幫員工提撥六%,也是所謂的企業保險。

然而,郭莉芳提出一項,不僅能增加未來退休金也達到節稅的方式,就是員工同時能自提六%的勞退金。企業勞退金的下限為六%,而勞工自提上限為六%,表示每月可多存一筆。額外的好處是「自動節稅」,假設薪資是三萬元,自行提撥六%,一年十二個月代表有二萬一六○○元,若每年是繳五%稅額給國稅局,相當減少一○八○元的稅金,簡直一舉兩得。

另外,購買保險是保障人生當中不可預料的事情,基本上,郭莉芳有屬於自己的保單規劃。第一,她不買終身醫療險,原因是這類型保單通常不便宜,且未來通貨膨脹的力量不容小覷。假如一張保單住院日額是理賠一千元,但三十年後,通膨成長二%,一千元可能只剩四百元的價值,根本不夠。因此,郭莉芳認為一張二至三千元的實支實付醫療險較終身醫療險來得重要。

第二,實支實付醫療險通常是附約,因此需要搭配的主約可以是重大疾病險。比如:殘扶險,現今稱「失能扶助險」。若發生一至十一級殘廢,就能補助你的生計,或許每年還有額外津貼,且確定極殘者,就會豁免保費而保障依然存在,實支實付醫療險也不會失效。這是與終身醫療險最大的差異。

最後,意外險是必要的,保額最好買到三至五百萬,且分為兩張。一張買保險公司,另一張為產險公司。郭莉芳巧妙地分析指出,因產險公司在一次意外理賠後,若隔年想再重新投保,產險公司未必再讓你保意外險,但保險公司較不會有如此爭議。

投資不在金額的多寡  而是行為的持續

但人生總充滿著意外,我們該如何確保退休生活?根據內政部民國一○六年數據統計,國人平均壽命為八○.四歲。意味著六十五歲退休後,保守估算必須存有約二十年的退休金。

郭莉芳再三強調,「不論今天是否有投資型保單或定期定額存款等,一定要有專款專用的概念。」概念一,不將子女的教育基金、購屋頭期款、旅遊基金放在同一個籃子。概念二,未來至少要有一理財工具。從年輕時開始,存零股、定期買基金或投資保單,待你六十歲後,也能滾出一桶金。

千萬別嫌錢夠多,郭莉芳語重心長地說道,「學投資最難的一件事,不是資金的多寡,而是投資行為的持久力。」因此,她舉出一實際案例,小保全禹安。他與老婆兩人月入不到十萬,卻存進許多績優股,且購買一棟在紅樹林約七百多萬左右的房產,靠的就是毅力及恆心。十幾年下來,先生早午餐只吃四十元的鐵板麵,嚴控開銷及勤記帳,將多餘的收入投資理財。觀察個股的營收成長、殖利率、配息率變化等,一一記錄及統整,依環境選擇民生消費類股、電信股等,讓他在帳面上的資產逐漸增加。讓我們明白:「時間是你最好的朋友,對市場沒信心的話,反而會失去獲利機會。」

相信這對大眾來說,是最貼切的實例。因此,郭莉芳也統整出自己的獨特理財心法,一為遵照比例原則分配資產。若今年達到理財目標後,隔年記得將目標價的一○%領出來犒賞自己,未來也更有動力儲蓄。二為每月存收入的一○%,不用勤記帳也能存下一筆,是月光族首選。三為必有一筆緊急預備金,大約是生活費的三到六個月,若有收入中斷等風險就能救急,但一定要存定存,千萬別用以小搏大的心態拿去投資

 

來源:《理財周刊》 94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