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證券:大數據告訴你牛市在途 積極擁抱牛市
鉅亨網新聞中心
海通證券(行情600837,問診)發布A股規則周報稱,增量資金入市的三大邏輯被強化。第一,財政部萬億存量債務臵換有助利率中樞下行,17日央行逆回購招標利率下行10bp,利率下行趨勢更明確。第二,上海、安徽等地國企改革提速說明改革進程正在加快。第三,英國等歐洲多國近日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穩中求進的轉型之路推進。
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已經確立。2014年股市最大的變化不是指數漲多少而是生態環境變化,由存量博弈市變為增量趨勢市。我們用幾個代表性的指標測算到底多少資金流入,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銀證轉賬(代表散戶資金)、融資余額(代表杠桿資金)、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份額(代表機構資金)、滬股通流入額(代表外資),幾項14年7月以來凈增長分別為20147億、9329億、468億、1223億,總計31168億,同期A股自由流通市值增長82921億,比值為37.6%。2015年以來各數據為分別為13680億、3397億、1412億、477億,總計18967億,比自由流通市值增量為54%。
熱情仍在早中期,資金入市才開始。上文數據可見,入市的新增資金主要來源於散戶、杠桿資金。證監會3月20日新聞發布會上提到,2015年來自然人投資者交易金額占全部交易金額的90%左右,這個比例高於2007年來的均值84%,兩組數據互相驗證。對照此前數據,當時5萬億中對個人投資者的儲蓄搬家保守測算1萬億,而2015年來銀證轉賬凈增長已經1.368萬億,可見5萬億的預測仍是低估。換個角度,從資金入市節奏和熱情分析,之前報告分析指出,現階段的增量資金主要是個人投資者中的大戶、超級大戶(賬戶規模1億以上),他們多是男性職業投資者,善於用融資等杠桿工具,因此當前主要是“大叔”入場,代表中小投資者的“大媽”(賬戶規模50萬以下)才開始慢慢入場。對比當前市場與2009年8月4日、2007年10月16日上證綜指高點時,全部A股PE(TTM)分別為19.9、36.1、53.5,年化換手率分別為387%、489%、903%,交易活躍度(單周參與交易的賬戶數/總賬戶數)分別為12.5%、19.2%(07 年無此數據)。市場面數據可見市場的熱情還處於早中期。
以下為全文:
上周上證綜指振奮人心地站上了09年以來的高點,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我們一直強調,這是增量資金入市的牛市,本文我們再列數據、擺事實探究增量資金入市的節奏、市場的情緒。
1、增量資金入市,真真切切的牛市
堅定認識:增量資金入市的牛市。上證綜指終於創09 年8 月以來新高,這是熬了5 年迎來的牛市!15 年初市場熱議重回存量博弈,兩周前還有人擔心大小齊跌,這一切隨著指數新高不攻自破。我們一直強調,14 年7 月行情已由存量博弈市演變為增量趨勢市。14 年6 月《撥云見日——2014 年中期A 股投資規則-20140624》開始看多,從未動搖。14 年8 月上證綜指2200 點徘徊市場分歧很大,《海內外牛市基因探秘系列1-3 及總論PPT》4 篇報告,指出無需糾結於GDP,以過去70 年長視角看方法論需完善。14 年10 月上證綜指2300 多點時市場分歧再次加大,《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鮮明指出,市場短期波折源於心理,牛市未變。15 年來《越過山丘,美景盡收——金融繁榮到實體改善》、《資金入市詳解1-4》、《走向共和》從金融實體關係、資金入市、風格角度再次闡述此輪牛市的邏輯、特征,《市場的幾個認知陷阱》回答了市場的疑慮,《邁向新高》提出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將齊創新高。
增量資金入市的三大邏輯被強化。14 年7 月增量資金入市,是本輪牛市起點,12 年12 月-14 年中創業板的結構性行情是牛市“引橋”,他們是轉型的未來、方向,好比02-05 年機場、港口是05-07 年牛市“引橋”。增量資金入市源於三大動力:起點是利率下行、催化劑是改革加速、防護欄是穩中求進,詳見《撥云見日》、《旭日東升》。大類資產配臵轉向股市不會輕易結束,當前中國居民財富配臵中股市占比僅3%,遠低於美國的29%。近日市場再創新高是因為這三個要素正在強化:第一,財政部萬億存量債務臵換有助利率中樞下行,17 日央行逆回購招標利率下行10bp,利率下行趨勢更明確。第二,上海、安徽等地國企改革提速說明改革進程正在加快。第三,英國等歐洲多國近日宣布申請加入亞投行,穩中求進的轉型之路推進。此外,“兩會”期間央行、證監會等領導對股市表態均積極,證監會3 月20 日新聞發布會稱“近期股市上漲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反映,有其必然性與合理性。未來股市的平穩健康發展,對於增強經濟發展信心,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意義重大。”管理層對股市態度積極有助提升風險偏好。往年3、4 月市場多變盤,原因無外乎政策從緊和經濟增長回落。今年一方面宏觀政策偏積極,已經降息2 次、全面降準1 次、15 年財政赤字率調高至2.3%,總理說工具箱里工具還很多,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增長預期本來就低,一致預期1、2 季度GDP 同比7.1%、6.9%。
2、大數據顯示,資金入市才開始
增量資金入市的趨勢已經確立。14 年股市最大的變化不是指數漲多少而是生態環境變化,由存量博弈市變為增量趨勢市。我們用幾個代表性的指標測算到底多少資金流入,證券市場交易結算資金銀證轉賬(代表散戶資金)、融資余額(代表杠桿資金)、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份額(代表機構資金)、滬股通流入額(代表外資),幾項14 年7 月以來凈增長分別為20147、9329、468、1223 億,總計31168 億,同期A 股自由流通市值增長82921 億,比值為37.6%。15 年以來各數據為分別為13680、3397、1412、477 億,總計18967 億,比自由流通市值增量為54%。
熱情仍在早中期,資金入市才開始。上文數據可見,入市的新增資金主要來源於散戶、杠桿資金。證監會3 月20 日新聞發布會上提到,15 年來自然人投資者交易金額占全部交易金額的90%左右,這個比例高於07 年來的均值84%,兩組數據互相驗證。《15 年規則之資金入市詳解1-4》中我們詳細分析了潛在的入市資金規模、資金入市的節奏特征。當時總量上我們測算潛在入市資金約5 萬億,市場驚呼過於樂觀。現在對比看,我們當時5 萬億中對個人投資者的儲蓄搬家保守測算1 萬億,而15 年來銀證轉賬凈增長已經1.368 萬億,可見5 萬億的預測仍是低估。換個角度,從資金入市節奏和熱情分析,之前報告我們分析指出,現階段的增量資金主要是個人投資者中的大戶、超級大戶(賬戶規模1 億以上),他們多是男性職業投資者,善於用融資等杠桿工具,因此當前主要是“大叔”入場,代表中小投資者的“大媽”(賬戶規模50 萬以下)才開始慢慢入場。對比當前市場與09 年8 月4 日、07 年10 月16 日上證綜指高點時,全部A 股PE(TTM)分別為19.9、36.1、53.5,年化換手率分別為387%、489%、903%,交易活躍度(單周參與交易的賬戶數/總賬戶數)分別為12.5%、19.2%(07 年無此數據)。市場面數據可見市場的熱情還處於早中期。
3、積極擁抱牛市
牛市要積極。貨幣、財政政策偏松對沖經濟風險,且市場對經濟下行預期充分,地方債務臵換、改革提速、政府鼓勵呵護股市積極發展,多方面因素將助推大類資產配臵繼續轉向股市,市場將向著更高、新高邁進。上證50、中證500 股指期貨交易合約4 月16 日正式掛牌交易,不會改變市場原有運行趨勢,海外的歷史可驗證。歷史數據顯示,牛市中(如05 年6 月-07 年10 月、08 年11 月-09 年月)基金收益率低於上證綜指,而熊市中(如09 年8 月-12 年12 月)、震盪市中(如12 年12 月-14 年7 月),基金收益率戰勝指數。究其原因是,專業投資者選股能力強,而牛市中因市場情緒高漲,個股之間漲幅差異小,過於注重基本面反而容易錯失機遇。
價值成長輪漲,短期略偏價值股。我們一直強調增量趨勢市里價值成長唇齒相依、輪番上漲。以14 年7 月作為行情起點,上證50、創業板指、中證500、中證800 漲幅大體均衡。價值股如利率敏感的金融地產、成長股如創新方向的互聯網先進制造是全年主線,二者前期輪漲后已重新趨於均衡。未來行情望類似14 年7 月-11 月的共和特征,考慮到前期成長股表現更為醒目,預計短期價值股略占優。而且金融地產行業基本面有新亮點,從近期股市成交兩、融資余額增長來看,預計券商3 月份業績同比、環比均大幅度提高。本周開始地產月度累計銷售首次轉正,多地二套房公積金首付比例下調至20%,銷售恢復望繼續。
主題仍看大上海、大環保。自我們3 月4 日報告推薦以來,大上海組合表現優異。上海是經濟重鎮、股市票倉,從自貿區到國企改革,改革轉型中上海已在發揮領頭羊、試驗田作用。伴隨國企改革提速、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方案出臺以及迪士尼的開業,大上海主題將持續發酵。個股如國企改革的申達股份(行情600626,問診)、申能股份(行情600642,問診)、隧道股份(行情600820,問診)、上海三毛(行情600689,問診),產業升級的上海機電(行情600835,問診)、華昌達(行情300278,問診)、愛建股份(行情600643,問診),產業園的張江高科(行情600895,問診)、市北高新(行情600604,問診),迪士尼的豫園商城(行情600655,問診)、美盛文化(行情002699,問診)、春秋航空(行情601021,問診),詳見《大上海專題系列1-4》。“水十條”仍將有望催化環保板塊行情,且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十三五補貼、充電樁、電動大巴政策、深圳大巴招標等也有望陸續落地。公司如東源電器(行情002074,問診)、比亞迪(行情002594,問診)、多氟多(行情002407,問診)、拓邦股份(行情002139,問診)、松芝股份(行情002454,問診)、萬邦達(行情300055,問診)、首創股份(行情600008,問診)、碧水源(行情300070,問診)、理工監測(行情002322,問診)、興源環境(行情300266,問診)、南方泵業(行情300145,問診)等。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