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發稅收紅包〉超徵稅收不等於經濟紅利 今年景氣變數多稅收恐不如預期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19-01-08 21:37
政府將近兩年超徵稅收視為經濟成長的果實,打算將 106 年、107 年兩年的歲計賸餘約 386 億元,用來照顧經濟弱勢族群,遭外界批評是政策買票,但實際上我國今 (108) 年舉債預算 1,285 億元,若將前兩年的歲計賸餘優先用來照顧弱勢,萬一今年因景氣變數,導致稅收不如預期,恐讓政府面臨錢不夠用窘境。
日前市場盛傳,政府打算以發放現金的方式,將歲計賸餘用來照顧弱勢,消息一出,引來輿論砲轟是政策買票,行政院今 (8) 日緊急滅火,說明「歲計賸餘相關規劃」將用來促進經濟發展與照顧弱勢,絕非外傳發放現金。
根據政府規劃,政府原本規劃將過去兩年的歲計賸餘用來「發紅包」,但照理說,歲計賸餘應該用在彌補歲出歲入差短,以降低舉債支出,如果將歲計賸餘全用來補助經濟弱勢,未來差短恐怕只能向後代子孫拿錢。
過去幾年受惠於景氣復甦與稅制改革等因素,讓政府稅收連年超徵,外界更經常高喊「還稅於民」,要求政府應將超徵的稅收退還給民眾,但事實上超徵是指當年度實徵稅收大於預算數,這兩年因股市活絡、企業獲利增加,確實帶動稅收成長,也讓歲計賸餘明顯增加,但這不代表政府有「財政盈餘」。
根據統計,到去年底為止,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還餘額仍高達 5.3 兆,國人平均每人負擔債務 22.7 萬元,如果再加上潛藏的債務,估超過政府債務恐高達 16 兆。
此外,今年度還有部分支出尚未列入估算,包括納保法基本生活費額度拉高,稅損將增加至 42 億元;以及鼓勵老舊大貨車汰舊換新,提高減徵貨物稅可能造成的稅損,若加上美中貿易戰、景氣衰退等因素,恐導致今年稅收減少,以此來看,現在恐怕不是政府將歲計賸餘用來照顧弱勢族群的理想時間。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