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向跨領域人才招手
鉅亨台北資料中心 2019-03-09 12:37
文╱沈瑜
數位科技日新月異,未來客戶跟銀行互動最多媒介不一定是分行,可能是網站或手機;金融人才也不再局限於金融專業,將有更多跨領域的人投身 FinTech (金融科技)市場。
為了解台灣跨界人才進入金融業發展現況,《遠見》進行「FinTech 人才需求大調查」,從銀行、保險、金控中,發現至少有 31 家金融業者,已成立金融科技∕數金相關部門、或有從事金融科技/數金相關業務。
調查結果發現,四成二受訪者回答,FinTech 人才目前僅占企業總人力 1%~5%; 但 36.8%數金部門人才中,非商管系畢業占 41~60%,以資工相關系所畢業生最受歡迎,社會人文及數理化並列第二。
這些跨界人才實務上遇到什麼困難?又激盪出什麼火花?《遠見》走訪中國信託銀行、凱基銀行、新安東京海上產險、南山人壽、王道銀行等相關部門員工,聽聽他們怎麼說。
鏡頭前刷臉一秒登入網銀。
線上三分鐘,就知道申貸利率。
兩小時班機延誤,理賠自動通知……。
十年前聽到這些技術,你可能會瞠目結舌。曾幾何時,這些金融科技已存在你我周遭。
過去幾年來,金融業大舉發展 FinTech,需要的人才也大大不同了。不再只需要傳統財金與管理相關科系人才,而急需資訊工程、甚至人文社會領域的人才。
美國摩根大通銀行董事長暨執行長傑米 · 戴蒙(Jamie Dimon)曾說:「矽谷的人來了,他們每個人都想要在銀行業分一杯羹,且都願意嘗試投入新的領域。」原本感到害怕的金融業,應變之道就是,「把他們(矽谷人)都納入旗下!」
為了了解台灣其他領域人才,進入金融業發展的現況,以做為金融業界、學界與一般求職者參考,《遠見》進行「FinTech 人才需求大調查」,從銀行、保險、金控中,發現台灣至少有 31 家金融業者,有成立金融科技∕數金相關部門、或有從事金融科技∕數金相關業務。
《遠見》以這 31 家為樣本做問卷調查,總共回收 19 家,回收率 61%。包括中國信託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玉山銀行、王道銀行等主要業者,都有回函。
四成二金融企業 FinTech 人才僅占 1~5%
FinTech 人才目前占這些金融企業總人力比例約多少?結果占比偏低,有四成二占比僅 1%~5%;也有 26.3%的占比為 11%~15%。比例仍不高,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但,若只針對數金部門詢問,會發現這些公司中,36.8%的數金部門,非商管科系員工比例高達 41~60%。
其中又以資工相關系所畢業生最受歡迎,已是數位金融最主要戰力;再來是社會人文及數理人才並列,占 57.9%。
這些數金部門的人才,也有很高比例由其他產業轉入。三成三的數金部門,61%~80%的員工來自非金融業。
用職業軌跡來看,資通信科技業仍占大宗,為 84.2%。第二高是一般商業,占 63.2%;第三高是服務業出身者,占 21.1%。
其實跨界人才已愈來愈深入金融業。國泰金控過去 10 年非商管背景人才,已占全公司 1∕4,職務範疇分散於數位金融、儲備幹部(MA)、行銷企劃等領域,其中學歷背景以電機資訊學院與工學院為居多。
以玉山銀行數位金融處來說,就有來自電腦、晶圓、社群平台、也有過去是旅行社,還有法律人才及念新聞出身等。
金融科技潮 讓冷門科系翻紅
發展數位金融需要理工人才,容易了解,但為什麼需要社會人文學科的人才呢?對此,玉山銀行數位金融事業處副數金長劉美玲解釋,冰冷的科技,常常需要人文闡釋,添增暖心、關懷,產品與服務才更加鮮活有溫度。
這一波金融科技浪潮還掀起一股冷門科系求才熱潮。譬如人類學系,過往可說求職困難重重,現在有望翻轉。人類學家艾瑞克.沃爾夫(Eric R. Wolf)曾描述人類學是「最具科學性的人文學,及最具人文性的科學」。
因為人類學能解析人類語言、手勢、情緒等,可應用在人機介面和使用者經驗上,像微軟、英特爾都有人類學家的加入,不排除金融業也對更多領域人才求賢若渴。
不僅如此,金融業還出現了新的職務,如 AI 倫理學家。IBM 全球業務諮詢服務事業群副總經理蕭俊傑說,當人工智慧只講求產值與效能時,就需要 AI 倫理學家的判斷,以防 AI 將有道德風險的資料也納入演算。
金融法規嚴、易觸法 最令跨界人才受挫
不過,金融界進入門檻不低,跨界人才適應的了嗎?據這次調查,跨界人才最感到挫折有兩項,包括「金融法規嚴格,易觸法」與「金融知識不足」,第三是 47.4%「公司內部規定多」。
劉美玲表示,金融業是「管理風險的信用事業」,比其他產業更重視顧客資料保護、消費者權益,但跨界人才過去沒有被這樣要求。
為了資安,許多金融公司擋住外部信箱連結,員工上班時間不得上 YouTube、FB、LINE 等,有的公司還不得使用隨身硬碟,刷卡都要檢查是否挾帶不該攜出的資料。這對於需要使用各種軟體套件的科技人來說,就要在「夾縫中求生存」,只能使用公司規定可用的,或是一而三、再而三的與資安、法遵等部門溝通,找出最佳解決方式。
因為只要出現疏漏,主管機關動輒罰款 100 萬元、500 萬元,客訴更是金檢項目之一,裁罰愈多、金檢分數愈差,還會限制海外投資、業務拓展,這是其他行業沒有的「待遇」,外界恐難以想像金融業步步為營的心態。
當調查問到原金融人,跨界人才加入帶來什麼挑戰?有 52.6%認為,新創團隊容易牴觸風控、法遵。
過去在廣告業服務、現為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新創發展中心產品總監呂貴琮也有深刻體悟,許多立志做一翻天大事業的跨域人才,進入金融業,卻發現好多限制擋在前頭,但是不用沮喪,只要能撐大現有框架,就很了不起,日後的市場自然會遵循你衝破的戒律,推展產業的進步。
安排實作訓練 到基層補足相關知識
跨界人才另一挫折是對金融知識不足。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富蘭克林金融科技開發中心前執行長蔡宗榮就分享,曾有一位來自異業的業者臨櫃辦理支票存入時,櫃台承辦人員提醒他「背書」(執票人在支票背面簽名擔保支票付款),他一聽愣住,想說怎麼突然叫我問「背書」,就問「背哪一段?」令承辦人員哭笑不得。
蔡宗榮建議,應先安排實作訓練,讓跨界人才到基層「轉一圈」,培養金融業的 sense。
以玉山銀行為例,不少數金處同仁都從基層營運客服做起,因為要發展數位服務,必須先「接地氣」,了解客戶。
以前在保養品產業、現為安聯人壽數位策略創新部資深副總經理陳俊宏表示,開發人員剛開始對商品不了解,也不知道顧客需求,但是開發頁面時,又必須將顧客需求切成不同數位介面上的功能按鈕,只好四處請教,做中學也是最快上手的方法。
再來,令跨界人才不能適應的是「公司內部規定多」,由於金融業強調專業、信任,長久以來上班都是穿西裝、套裝或制服,但是非金融業出身的人,多半很抗拒每天一絲不苟、繃緊神經的穿著。
「科技人來面試,都會問,一定要穿制服嗎?」過去在 HTC、現為中國信託銀行數據研究發展中心副總經理宋政隆分享,一聽到要穿西裝,很多面試者就面露難色。
最近,中信已針對非營業同仁穿「正式服裝」解禁,「現在我們可以大聲說,來中信,不用穿西裝也沒關係!」還有一點,金融業是朝九晚六、且要坐在辦公桌,對於某些習慣彈性上下班、工作形式自由的行業來說,也不太適應。
凱基銀行創新科技金融處副總經理李玉琪就提到,他們與政大及新創公司合作 AI 專案,對方就反應,有時候他們靈感一來,半夜 12 點還在挑燈夜戰寫程式,想找個人問,但是因為公司法定 5 點 45 分下班,彼此工作時間難配合。
空間配置上,就有部分金融業數金部門,也學習新創公司。譬如安聯人壽數位策略創新部,就是開放式辦公室,且不固定座位,還設有許多投影螢幕及吧檯,方便隨時開會、散會。
但仍有近七成金融業表示,不會為了跨界人才而修改內規。
溝通亦是一項考驗,有 63.2%企業表示,跨界人才加入,導致文化適應與溝通困難。蔡宗榮提到,曾有一家銀行以較高敘薪聘用來自讀大數據、電商平台的跨界人才,然而半年後就離職了,原因在於,主管的目標與命令,他聽不懂,主管則認為,我都給你高薪,你卻遲遲沒有產出,雙方「相看兩相厭」,最終黯然收場。
劉美玲則表示,科技人才有時候講話很直,讓人感到不舒服,「你這口氣是在指揮我嗎?」但是科技人可能只是為求達成目標,單純地想用最直接的表達方式交流,並沒有惡意。
金融業需才孔亟 最愛大數據、AI 人才
金融科技浪潮下,金融業會徵聘更多跨界人才嗎?據調查,預計未來一年內,47.4%金融業在聘用新人時,FinTech 僅有 1%~10%會聘用跨域人才。
而最需要的 FinTech 人才為具備大數據專長,第二是人工智慧,第三是社群行銷。
而企業最想增聘的人才為資通信科技,其次是一般商業人士,再來是娛樂藝文。
最後,問到非金融人才加入,能帶給金融業最大好處是什麼?提升數位轉型效率、產出更多數位金融商品與服務、提升創意文化,排名前三大。
陳俊宏表示,跨域人才思惟異於傳統保險業,譬如「保單資訊」,傳統保險人只會想到身分證、保單號碼、要保人等。可是跨界人會想到,為什麼保單資訊不能是 LINE、FB 帳號密碼,不是對客戶更方便嗎?雙方多激盪,應可提升創意。
那麼,該如何留才?曾在德州儀器擔任資深工程師,現為政大科智所兼任助理教授,並創辦「知識力專家社群」平台的曲建仲指出,要有升遷機會及被重視的感覺,才容易招攬跨界人才。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Ferdinand Drucker)曾所説:「我們必須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人的一生都得學著適應不斷改變的世界。」金融業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
來源:《遠見雜誌》 2019 年 3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遠見雜誌》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