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近期高舉的金融供給側改革:去槓桿、調結構
鉅亨網編輯江泰傑 2019-04-18 17:30
近幾年中國政府針對各產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如鋼鐵、水泥、煤等產業,這些產業主要都是供給嚴重過剩,已經衝擊到國家經濟穩定,面臨不得不改革的必要性。
而金融穩定更是一國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因此中國供給側改革也逐步擴大至金融產業中。
至於為何要推動金融業供給側改革,從量的角度來看:
去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 7.68%,雖該數據已出現下滑,但仍明顯高於歷史水準,且近十年來該數值成長約 34%。
與其他已開發經濟體相比,美國的歷史高點為 2016 年的 7.7%,日本則是近十年一直保持在 6% 以下,再加上這些國家金融服務是全球性,而中國主要集中於國內市場,因此更突顯中國該數值偏高,暗示著中國金融業供給過剩。
此外,中國居民債務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從 2006 年 18.5% 暴增至 2017 年 77.1%,高槓桿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償債壓力,進一步抑制消費投資,導致消費水準和再融資能力受限。
若從結構角度來看:中國金融資源分配極不均衡。金融資源大多集中在國營企業,加上國營企業最大問題在於營運效率不彰,因此過多資源集中在國營企業上,則顯示中國整體資金應用效率低落。
其次是資產泡沫膨脹。資產價格上漲使得金融機構承擔的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同時上升,進而威脅金融安全。資產泡沫一旦破滅將引發連鎖反應,也經常成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開端。
金融供給側改革慢慢顯成效
對於上述問題,中國政府已經針對性的進行控管,而在連續兩年的改革之下,銀行業總資產成長已經減緩,並趨於穩定。去年中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年增率 6.4%,處於歷史偏低水準。
此外,為了預防資產泡沫所帶來的風險,銀行也刻意減少房地產方面的放款,從 2016 年以來,中國上市銀行的住宅抵押貸款成長率快速下滑,從 2016 年第二季年增約 17%,直到目前已下至 7%~8% 之間,且房屋貸款在貸款總額中比重也保持穩定,基本位於 20% 附近。
最後,銀行業配合中國政府支持小型企業政策,已擴大對小型企業放款。2018 年中國小型、微型企業貸款餘額達人民幣 33.49 兆元,占各項貸款餘額的 23.81%。
貸款利率方面,去年第四季銀行業新發放給小型、微型企業貸款平均利率為 7.02%,較前一個季度下降 0.8 個百分點,其中,18 家主要商業銀行更較前一季下降 1.14 個百分點。
這已符合金融供給側改革中,中國政府要求銀行業增加小微信貸放款規模,並降低小微信貸利率的方針。
金融供給側改革對銀行的影響
首先,就是銀行業為配合中國政府政策,擴大對小型企業的放款力道,大部份上市銀行在公布 2018 年年報時,都針對小型企業放款方面做出戰略上的調整。
此外,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動,客戶對於金融的需求更趨多樣化,以往高同質性的競爭環境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商業銀行必需根據供給側改革的要求,結合適合自身發展策略,訂定新的營運方向。
而對於那些小型企業來說,由於取得銀行資金更容易,對於營運穩定度將大為提升,也有利於銀行減少發生壞帳的風險。
最後,中國金融供給側改革不斷進行,中國人行利用各項貨幣工具及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擴大對小型企業的資金支援力道,使資金有效的深入實體經濟內,而非堆積在貨幣市場,或是擴大資產泡沫上,這也是中國政府實行金融供給則改革的另一方式。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