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新創獲得場域,企業得以成長 企業垂直加速器,催生新創獨角獸

哈佛商業評論 2019-08-03 13:01


為養成新創獨角獸,台大創創業中心由主任李吉仁和執行長曾正忠領軍,推動「企業垂直加速器」,獲得友達光電、玉山銀行、遠傳電信、富盈數據、東方線上、雜學校及添翼文創等七家企業贊助,推動這項全新的模式。

文/張彥文


新創企業在全球巍然成風,尤其在科技和網路的推波助瀾之下,現在創業不再需要土地、資金、廠房等傳統資本,只要找到一個獨創的商業模式,就有機會長出一隻獨角獸。

也因為有了優步(Uber)、Airbnb 這樣的典範,現在的新創市場上靈感滿溢。但要創業成功,光有靈感絕對不夠,能創造持續性的獲利模式才是王道。

那麼,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市場的接受度是第一優先,」台大創意創業中心(簡稱台大創創)執行長曾正忠說,很多創業者都覺得自己擁有創新的技術或獨特的產品,就迫不及待想創業,但其實關鍵在於,「客戶和市場的想法是否和你相同?」

曾擔任台灣飛利浦策略長、元大創投副總的曾正忠指出,很多新創一開始想的方向都不一定對,必須靠不斷挖掘客戶和市場的痛點,並採用創新的方法解決。

這是一個持續驗證的過程,所以新創最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實際測試的場域。

垂直加速,

企業尋找成長動能

但還沒有找到市場的產品,要怎麼測試市場反應?台大創創推動的「企業垂直加速器」,是一個目前在全世界剛剛興起的模式。運作方式是由企業提供驗證新創理念的場域,也希望新創能成為未來企業成長的動能。

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商業競爭的模式大幅改變,現代企業已經不能固守過去的獲利模式,必須要不斷尋找未來的成長動能,也就是新事業的發展。

以往這項工作是靠內部研發推動,雖然成功率不高,但一百個點子當中只要成功一個也可以接受。但現今外部環境變化劇烈,只靠內部創新緩不濟急,導入外部創新成為潮流。

因此,若能針對企業的未來發展策略,找到一些方向接近的新創事業,直接提供他們實戰的機會,試著將對方「養大」,就是一個互利的做法。

台大創創自去年中開始,由中心主任李吉仁和執行長曾正忠領軍,開始推動企業垂直加速器,僅一年多的時間,就得到友達光電、玉山銀行、遠傳電信、富盈數據、東方線上、雜學校及添翼文創等七家企業的贊助,在國內推動這項全新的模式。

具體做法是每六個月為一期,一開始參與的企業,先提出他們需要的發展方向,也就是訂題目,台大創創中心會將這些題目提給國內外相關的新創公司,同時開放報名。

之後會由企業與台大創創共同檢視新創公司,經過雙方討論後,挑選出最適合的三至五家,開始進行半年的「養成計畫」。

由於這是一個全新的嘗試,台大創創的角色就變得非常重要。要讓這六個月發揮最大的效能,關鍵就是要讓企業了解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

企業必須由上而下

建立新創機制

「台大創創不是單純的橋梁角色,這裡面是有一些 knowhow(專業知識)的,」曾正忠強調,要讓垂直加速器順利運行有幾項重點:第一,一定要在企業內部建立一個機制,像是什麼時候該開什麼會?有哪些部門的主管與會?所有策略都要先擬訂好。而且不是管理階層發個通知就行了,要把所有的一級主管拉進來形成共識,知道公司未來成長的方向。

第二,要與相關部門及人員的 KPI 結合,從最高決策部門來重新訂立,而且目標不能只有今年的業績或產品,必須要結合企業長期的策略。否則大家只會虛應故事,也容易讓新創企業孤立無援。

第三,企業一定要為新創設立專責的部門來協助對接,甚至在每個與新創接觸的部門都設定專責窗口,「否則新創企業會有打不完的電話,運氣好找得到人,可能還可以活久一點,不然很快就死掉了。」誰負責?流程怎麼跑?通通白紙黑字講明白。

當然,新創這邊也需要尊重大公司的運作法則,有些事就是得照規則走。因為新創大多組織扁平,員工人數不多,老闆說一聲所有人跟著做,會比較不習慣大企業的流程,這些都需要雙方磨合及溝通。

垂直加速器推動至今,參與的企業雖然動機不同,但都從中得到不少收獲。

友達光電》從 B2B 走到 B2C

以面板大廠友達來說,他們在台大創創推出垂直加速器之前,就已經成立了新事業暨投資管理總部,由副總經理楊本豫負責。

過去友達的發展軌跡,就是做垂直分工、大量生產、複製,然後用成本效益吃下全球的市場。但這種做法的黃金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友達希望能夠接近終端的消費者,因此成立新事業部門進行價值轉型。

目前友達的新事業部門主攻四個項目:智慧零售、大健康事業、智慧製造、循環經濟,「其實這些已經超出我們原先累積的核心能力,所以我們必須把尋找技術、人才的觸角往外延伸,」楊本豫強調,友達在尋找創新動能時,若想靠面板本身的演進是不切實際的,必須延伸觸角,跟新創團隊了解最新的技術、想法。

以智慧零售為例,友達於 2018 年 3 月收購美國數位顯示看板系統、內容整合商 ComQi。該公司的客戶包括 GAP、H&M 等服飾品牌,以及美國高速公路的連鎖服務超商等等。因此,友達就會與市場行銷相關的新創結合,發展像是人臉辨識、消費軌跡,或是客戶關係管理(CRM)的功能,這些領域對硬體大廠來說相對陌生。

目前就有一家透過垂直加速器與友達合作的新創公司:透過人臉辨識,依據年齡、性別等人口變數,提供購物的建議,例如一個 25 歲的女性消費者,就會接收到服飾、彩妝這類的建議。而且透過大數據的蒐集,建議會愈來愈精準。

第二個例子是關於大健康事業,幫養老機構做數位轉型,提供資通系統的軟硬整合。因此友達就跟一個製作心跳偵測器材的新創團隊合作。這個團隊的成員包括聯發科的工程師和大型醫院的醫師。而且友達目前在大陸已經有養老機構軟體建制的委託案在進行,就可以成為這個新創團隊絕佳的驗證場域。

與新創團隊合作,還讓友達找出一些過去難以想像的新發現。

像一家做影像人流分析的新創公司,可以協助零售業者了解什麼時間、櫃位來了什麼樣的客人,因此可以產出重要的商業情報資訊,讓零售業提高來客數、轉換率和客單價,讓友達可以真正進到軟體服務業的思維。

雜學校》創新教育的平台

雜學校是另一個有趣的例子,目標是希望透過垂直加速器,打造一個教育產業的創新生態系。

雜學校創辦人兼執行長蘇仰志曾說過,「為了不把學校砸了,所以我創辦了雜學校。」希望打破現有教育體制的框架,創造一個多元學習的平台。成立四年,在創新教育領域已經打響名號,一年一度的「雜學展」也已成為亞洲創新教育的最大展覽平台。

和台大創創合作推動教育創新生態系,蘇仰志認為重點就是創造產業,讓教育事業能獲利。但這項工作沒辦法靠公部門推動,所以他要依靠垂直加速器這樣的平台,協助更多的新創集結。

目前與雜學校合作的新創一共有五家,包括把教室移到大自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接受親子教育的「小人小學」;運用遊戲化、視覺化來教大人和小孩程式設計的 CodingBar;結合武術和中國文學,引導孩子體悟動作與文字之間意境關聯的「武林文創」;還有「課外通」,讓家長在安排孩子的課外活動時不用搜尋到天荒地老,一個網站幫你全部找好找滿。都是創意十足又兼顧社會需求的教育新創事業。

富盈數據》新創養成新創

富盈數據是鴻海集團子公司,成立僅二年半,成長迅速,今年的營收預估可以超過四億元。

富盈數據執行長陳顯立,之前只是協助台大創創擔任新創導師,直到二個月前,才正式加入贊助企業的行列。

富盈數據的核心能力非常單純,是透過廣告和用戶經營等做法,達到網路流量和內容變現的公司。陳顯立說,其他的他們都不做,因為「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

但在擔任導師的過程中,陳顯立發現很多新創團隊有很好的點子、研發和技術能力也都很強,但欠缺了一個啟動的觸媒,也就是市場的驗證。而富盈所擁有的豐富流量資料,正是最佳的素材。

對富盈來說,流量資料提供給一個人跟一百個人用的成本是相同的,更可以藉著與新創合作的過程,找出一個對於資料科學、商業應用等過去從來沒想過的角度。

舉例來說,有一個做頭皮護理、減少落髮的新創公司,產品和技術都非常專業,卻不知道怎麼找到需要的消費者。

取得富盈的數據後,這家公司就可以了解在網路上搜尋和閱讀掉髮、生髮相關資料的消費者是誰?在哪裡?動機目標是什麼?

有了這些資訊,業務推廣就容易許多、市場接受度明顯改變。

因為生髮的產品在市面上很多,如果能夠先掌握一批潛在使用者,就可以去找通路,像是美容院尋求合作機會,成功的機率就大得多。

東方線上》

提供新創爆發的火種透過數據解析消費者樣貌和趨勢的東方線上,參與垂直加速器的初衷與富盈數據十分類似。

同樣擁有大量生活和市場的資訊,東方線上的出發點是互利共榮,大家一起把餅做大。

和詹宏志共同創辦東方線上的執行長蔡鴻賢指出,只有台灣的經濟不斷發展,東方線上的業務才能成長。這些新創正是這片土地的養分,那為何不把自己的資源分享出來,讓彼此都能獲益。

除了數據本身,東方線上還有數據分析和融合的技術,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或業態提供給各類新創公司,同時也可以得到他們的回饋意見。

「有時候只要加一點火種,新創就會爆發開來,」蔡鴻賢說,東方線上想做的,就是加速的角色。「行動貝果」是一個合作實例,這家公司的的核心技術是 AI 數據分析系統,可以把原來需要六個月進行的數據分析過程,縮短到二週左右,是很獨特的 IT 技術,結合東方線上在產業和資料應用的大數據,就可以取得實際而有效的分析結果。

雖然各家企業和新創合作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遠傳執行副總暨財務長李聖? 強調,企業必須要確保在合作的過程中,盡到最大的努力去創造足夠新創發展的空間,包括各項資源、可以想像的應用場景等等,千萬不能因為缺乏想像力而錯過讓新創成功的機會。

新創養成當然不容易,但如果能夠創造一個好的機制,讓企業和新創同時得利,就非常值得期待;而且只要未來能出現成功的典範,就會促使更多人參與,創造更大的效益。

 

來源:《哈佛商業評論》 2019 年 8 月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哈佛商業評論》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偏強機會股

#波段上揚股

#極短線強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