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創新研發做產業前鋒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19-08-25 12:00
工研院日前歡度 46 週年院慶,經濟部長沈榮津、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執行秘書蔡志宏、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均蒞臨致賀。數 10 年來配合政府政策、作產業火車頭,始終如一的工研院,今年在院慶現場展出響應政府「5+2 產業創新計畫」及「新南向政策」等多項成果,展現旺盛創新研發能量,也是近期台商回流的強力後盾。
為台灣產業轉型與經濟起飛扮演重要角色的工研院,今年邁入 46 歲了!工研院院長劉文雄在院慶典禮致詞表示,去年 4 月接任院長後,一直帶領院內積極朝 3 個發展方向:「第一是研發要以市場為導向;第二是持續扮演產業與學界、台灣與國際間的橋樑,第三是支持產業轉型升級,成為產業界堅實的夥伴。」1 年多來,工研院主動瞄準市場與產業需求,著重價值的創新,也展現出具體的成果。
創新技術 展現「5+2」與新南向成果
院慶當天也舉辦「突破競爭.邁向新藍海」特展,對外展示近年工研院創新研發實績,充分體現政府推動「5+2 產業創新計畫」成果。像是工研院與紡織大廠儒鴻共同開發「超臨界流體染色與機能化同步技術」,成功以二氧化碳替代水作為染色介質,並將染色與添加機能兩道工序合而為一,估計每年可節省約上億噸水量,二氧化碳還能循環回收利用,落實永續概念,帶動傳統紡織業者成功轉型升級。
「綠能科技」中的「染料敏化電池」,僅靠室內照明的微弱光線就能發電,可應用於像是電動窗簾、電子時鐘與桌曆、溫濕度感測器等生活用品,還有內嵌染敏電池的發電桌,供電給各式行動裝置。在全球節能減碳的風潮下,這些前瞻技術已成為新世代最具潛力的綠能科技之一。
台灣每年生產稻米百萬噸以上,碾米後的大量廢棄稻殼難以處理,工研院開發出「節能型生物炭技術」,將不易分解的稻殼轉化為稻殼炭生態材料,用以改善土質,協助花蓮返鄉青年「天賜糧源」團隊整體銷售增加 1.5 倍;稻殼炭的副產品稻醋液也有防治病蟲害的功能,為「新農業」開啟無限商機。
「生醫產業」方面,工研院與國際生技製藥大廠默克集團合作,共同打造實驗室,為台灣培育高階製藥人才、引入前瞻製藥技術與開發先進製程,對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大大加分。此外,「智慧機械」展出「高負載/高續航力商用無人機」,可載重 40 公斤飛 20 公里,已協助枋寮果農載運芒果,減少運送時間並減低耗損率;「晶片與半導體」方面,「Micro LED 透明顯示技術」已實際技轉廠商,全球首創可直接移轉至 PCB 基板的 Micro LED 顯示模組。
在響應新南向政策上,工研院亦致力將研發成果輸出東南亞市場,例如「木質纖維素解聚產醣技術技術」授權馬來西亞台商全宇生技,將廢棄油棕果串變身有價醣類;「生物網膜(BioNET)技術」應用於廢水處理,協助馬國處理工業廢水,以技術實力強化新南向戰略布局。
台灣科技發源地 工研院實力備受肯定
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表示,工研院是公認的台灣科技產業發源地,曾孕育台積電等具創新性的公司,由於在台灣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秘密能得到保護,是值得信賴的夥伴,因此美國對台科技投資正在飛速成長。「美國非常驕傲能夠將台灣,尤其是工研院,視為我們共同打造數位新世界過程中,最密切的一大合作夥伴。」行政院科技會報執行秘書蔡志宏表示,政府在「5+2 產業創新計畫」中,每部分都需要工研院大力協助,如今在許多領域工研院已繳出亮麗的成績單,未來會持續支持工研院的研發與創新,作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的領頭羊。
經濟部長沈榮津也肯定劉文雄帶領工研院的用心,他指出,工研院研發議題是以產業需求為依歸,擔負帶領產業轉型升級的使命。他進一步表示,46 年來,台灣產業成長歷經幾波轉型,工研院始終扮演關鍵角色,帶領國內產業突破邁進,「面對數位經濟與永續發展的挑戰,希望工研院持續作為提升台灣產業競爭力的領頭羊,為台灣締造下一個經濟奇蹟。」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2 期 2019 年 08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指標剛跌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