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蘇瑞堯 讓機器人有觸覺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2019-09-14 14:00
原見精機,一家 25 人的新創公司,投入近 10 年時間,從製程、感測器及相關軟體全部自主研發,生產的「安全皮膚」,讓向來由歐洲、日本掌控的工業機器人大廠,都願意共同合作。這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
南港路一處工業園區內,貌似一般辦公區域處卻放置著好幾台機械手臂,員工匆忙來去,忙碌異常。這裡是原見精機的廠辦,他們正忙著擴充產線,挪出空間用作生產基地,因應未來訂單成長所需。原見精機董事長兼策略長蘇瑞堯(上圖前排左 3)表示,透過客戶具體的回饋,可以感覺工業機器人協作化應用的市場正在發酵,面對豐富的未來,我們已做好準備、並著手擴建,將,預計 2019 年年底完成。
原見精機的核心技術為機器人觸覺感測,將裝有感測器的「皮膚」以外掛方式安裝於機械手臂上。在人機協作的安全設計上,觸覺感測是現今機器人應用中還未發展成熟的市場,商機潛力大。原見全球首創機械手臂「安全皮膚」產品,已獲多家國際知名的機械手臂大廠青睞,並和許多重量級客戶合作開發,包括 ABB、川崎(KAWASAKI)、三菱電機(Mitsubishi)、FANUC、EPSON、佳世達等。
「過去機器人沒有觸覺,碰到沒反應;現在,人一碰,機器手臂就停住,就可以確保安全。」蘇瑞堯解釋。
不做 me too 的事
原見精機於 2017 年從工研院新創成立,雖然成立時間不算長,團隊其實已經奮鬥了將近 10 個寒暑。蘇瑞堯回憶,2010 年,當他還在工研院任職時,某次赴日看展,一家廠商的觸覺感測技術吸引他的注意,進而觸發他的靈感:人與機器人既然在同一個空間工作,倘若機器人有靈敏的「皮膚」,可以偵測跟物體的碰觸,便能提高人的安全性。
蘇瑞堯開始蒐集機器人觸覺的相關資料,發現雖有論文提及機器人觸覺,但始終沒有看到成品,這代表沒有廠商真正做出來,讓不想做「me too」產品的他大為振奮,「既然方向是對的,就應該去做。」他把機器人觸覺皮膚技術作為創新前瞻科技計畫的題目,一頭栽入研究機器人安全皮膚的世界。
不研究還好,一研究竟然發現,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可讓機械手臂應用的感測器,「沒辦法,只能從頭自己做」蘇瑞堯腳踏實地從製程設備開始建起,接著又面臨電路開發、演算法等挑戰,前後花了 5 年,感測器技術才總算成熟。為了讓機器人觸覺更有市場性,研發團隊把感測技術與皮膚的概念融合在一起,「安全皮膚」於焉誕生。
將安全皮膚安裝在機械手臂上,機器人立刻擁有靈敏的表面觸覺,無論任何碰撞角度,機械手臂都能快速偵測到撞擊,並立刻自動停止,有機械手臂的工廠,就無須再受限於柵欄隔離,實現人機協同作業。
儘管研發的 5 年間,曾遇到計畫到期,沒了金援,甚至原本的團隊成員也被借調支援其他計畫。但蘇瑞堯始終看好機器人觸覺感測技術的發展,為了證明大家的眼光沒有錯,團隊成員白天接其他計畫,晚上下班後再繼續奮戰,是最辛苦的一段時間。
有了技術與產品,技術出身的蘇瑞堯考慮到:團隊都是研發工程師,沒有人擅長客戶開發、市場推廣,倘若產品開發出來之後要賣給誰?他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現任原見精機總經理盧元立,盧元立曾在知名電子業大廠任職,豐富的產品開發、市場推廣經驗,正是蘇瑞堯渴求的人才。
打開市場 邁向國際
著眼於台灣並沒有機器人產業,主導權在歐洲、日本,盧元立與蘇瑞堯開始繞著地球找客戶、找資金。除了到各國參觀機器人展之外,更走訪多家研究機器人觸覺的大學、研究機構,也拜訪各國機械手臂大廠,以尋求新的市場商機。
2016 年自動化商機開始大幅成長,機器人市場起飛,蘇瑞堯正式提案成立新創公司。2017 年 11 月原見精機正式成立,目前公司已擴大到 25 人。
蘇瑞堯說,他很幸運是在工研院進行創業,讓團隊能享有跨領域的資源,得以「軟硬整合」完成產品開發。觸覺感測對現有的機器人大廠算是新的領域,大廠的員工的專長多在機構和控制器,較少接觸機器觸覺、感測相關領域,這反而成為原見精機的獨家優勢。不僅如此,由於來自工研院,加上工研院主管、同仁主動牽線,很多外商大廠都願意和原見精機進行商務洽談。
除了開發商品之外,原見精機另一項重大任務在於邁向國際。盧元立說,在走訪各國向業界與 ISO 專家請益以後,發現只要符合國際法規,製造業興盛的台灣,是最能整合出人機協作解決方案並且輸出國際的地方。於此同時,2018 年 2 月,政府修訂一項人機協作的規範——只要遵循國際 ISO 標準相應的風險控管機制,人可直接與機械手臂共同協作。顯示台灣正在接軌國際,而如何整合不同產業的應用方案就更顯重要。
例如:因從未接觸過安全皮膚概念的產品,客戶會不明白:「安全皮膚所扮演的腳色是什麼?」、「可以如何增加產線效益?」等等。但,無人化工廠彈性效率不足的消息漸出,人機協作方案轉變為最佳解決途徑,這也是安全皮膚獲歐日大廠青睞的主因。
因是創新的產品,要找尋相應的製程也相對困難,原見精機完全 MIT,踏實的每一步讓產品更加穩健,通過各項安規檢驗。原見精機是全球第一個研發出機器人觸覺技術的廠商,蘇瑞堯與盧元立都希望將技術留在台灣,讓觸覺成為機器人的「標配」,讓台灣在全球機器人產業占有關鍵一席!
業師觀點:擴大技術應用領域 提防低成本替代方案
撰文╱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吳清炎
高科技產業的常見特徵有三,分別是「市場不確定性」、「技術不確定性」以及「競爭波動性」。簡單來說,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充滿各種高度的不確定性,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可能就此顛覆該產業原有的生態系,電腦資料儲存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原見精機創辦人蘇瑞堯多年前看中人機協作的產業趨勢,認定「機器人安全皮膚」是未來人機協作中的必要裝備,此後便投身研發此一技術並成立公司,他的策略是以提早掌握客戶需求,在「下一個路口」等客戶上門。
如今原見精機已初步站穩腳步,有遠見並堅持到底的蘇瑞堯董事長居功厥偉、令人敬佩。不過從上述高科技產業的 3 項常見特徵來看,這樣的創業理念不見得能獲得每個人的認同。由於高科技產業發展預測不易,客戶何時會走到這個「路口」難以得知,甚至有可能永遠都不會走到這個「路口」,這是原見需要注意的風險之一。
該公司目前的月產能為 20 套,預計今年 9 月時擴增為 100 套,在這樣的產能條件下,營收便能支持一家 25 人的公司,可以推估每套「機器人安全皮膚」的價格與獲利必然很高,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會吸引其他廠商加入競爭,原見精機必須防範在先、預想對策。
波特的五力分析可以協助企業了解目前所身處產業的競爭態勢,原見精機或許可以藉此找出公司未來可能的發展策略。像是從「購買者議價能力」來看,該產品目前的購買者是具研發實力的跨國企業,面對這樣的買家不太容易一直維持高獲利,甚至是取得長期訂單,因此尋找該產品技術新的應用領域,擴大買家基礎,減低對目前買家的依賴程度是個方向。
在「潛在競爭者威脅」方面,由於本產品有明確的市場需求以及高獲利,容易吸引潛在競爭者加入,建議構築完善的專利防衛,不委外生產關鍵零組件。若非委外不可,則需採取措施防止關鍵零組件從供應商處外流,另外採用留才措施預防技術人員被挖角等等。
而在「替代品威脅」方面,需特別注意是否可能有其他更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出現,建議可以致力降低產品成本為未來的競爭做好準備,甚至是將「機器人安全皮膚」納入產業標準,也是一個可以努力的目標。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2 期 2019 年 08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白宮變天!美股前景佳 惟須留意三大隱憂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