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型基金管理資產超過主動型 成本是最大原因
鉅亨網編譯張祖仁 2019-11-07 10:20
專家認為,在目前這種市場環境下,有關被動型投資與主動型投資的爭論最終歸結到一件事上:手續費。
根據晨星公司 (Morningstar) 的數據,今年 9 月,包括 ETF 和共同基金在內的被動型基金在管理資產方面超過主動型基金,當月底被動型基金的資產總額約為 43.7 億美元,而主動型基金約為 42.7 億美元。
晨星公司報導,總部設在美國的主動管理型的股票基金在 9 月也連續第 8 個月出現資金流出,並補充說,自 2014 年 3 月以來,這些類型的基金僅出現 2 個月的資金流入。
全球首屈一指的 ETF 專家之一、ETFGI 創始人 Deborah Fuhr 表示,「人們已經發現,很難找到能夠持續交出超額收益 (Alpha) 的主動型基金。」
Alpha 指的是一種擊敗大盤回報的特定投資策略。
Fuhr 說:「即使今年出現超額收益,那麼明年或次年大概就不太可能繼續出現。」
Fuhr 表示:「如果以美國大型主動型基金來看,平均而言,10 支中有 7 支主動型基金績效不會超過標準普爾 500 指數;這個比例放諸四海皆準。」
因此,她說,投資人正在轉向成本較低的產品,這些產品看似不太熱門或專注於產業,但不太可能損害其長期收益。
Fuhr 說道:「投資者了解到,從長遠來看,買進低成本產品可以帶來更好的回報。」
Fuhr 指出:「因此,如果很難找到能夠持續達成超額收益的主動型基金,那就去買 ETF 這樣的指數產品,或是能夠追上大盤並透過資產分配獲得超額收益。許多人使用 ETF 來衡量國家、產業、區域的重要性,並由此產生超額收益,這是一種槓鈴投資法。」
Fuhr 說,儘管它們並非全都是被動型工具,但 ETF 為投資人和資金管理者提供了更具成本和稅收效率的方式,以獲取更多利基或精選的配置,從而部分解決了高成本且通常表現不佳的主動型基金固有的問題。
她指出,「相較於主動型,投資 ETF 總是有些不錯的優點,但如果你無法像主動型共同基金那樣創造超額收益,那麼也不必然會成為優秀的 ETF 經理人。」
她說:「這就是為什麼當 Amplify ETF Trust (YYY-US) 成為市場上第一支主動型 ETF 時,市場一片質疑,我們為什麼需要主動型 ETF?」
「現在,我們卻的確看到許多資產管理人認為需要制訂 ETF 投資策略,因此,許多人開始考慮,我該投資哪支 ETF?哪種類別才有意義?因此他們也跟上了潮流。」
Stuart Frankel 機構交易總經理 Steve Grasso 同意 Fuhr 偏好被動型基金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我認為這個觀點很重要:這與手續費有關,而其中很多東西都與如何可以獲得最便宜的執行力有關。」
「如果選擇的股票不好,那麼最好就不必支付一大筆手續費用。整個市場向被動型投資轉移的趨勢,都與手續費有關。」
DataTrek Research 聯合創始人 Nick Colas 也表示,投資人轉進被動型基金也有很大的原因。
這位數據專家說:「最大的問題是,當共同基金在 1980 年到 1999 年間成長茁壯時,標普 500 指數的年複合成長率是 18%。」
「而在過去 20 年中降至 6%。因此,從結構上講,有三分之一的回報是得自 1980 年代初期,這就是為什麼被動型投資較佳的原因,起碼不必支付負擔不起的高額手續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