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貿易失衡 恐為美中衝突布局?

鉅亨網編譯陳宜伶 2020-06-17 13:40


新冠疫情對美中兩大經濟體的傷害程度不一,使兩國貿易衝突再度升溫,美國消費者捨棄中國產品之際,卻反而削弱國內製造業,並導致負債增加。

週一 (15 日) 中國統計局公布 5 月份製造業生產約年增 5%。去年 12 月到今年 2 月間,製造業因疫情而下滑 近 20%,如今幾乎完全收復失地。


統計局也報告最新零售支出總額,顯示 5 月份年減近 3%,扣除生鮮雜貨和汽油項目後,零售支出較去年 12 月疫情爆發前下滑約 8.5%。

儘管中國製造業產值基本上已經恢復到疫情爆發前水平,但消費者支出卻仍然低迷。

生產和消費失衡

產量增加、消費下降之間的不平衡,勢必會改變中國貿易平衡。製造業出口大致持平,進口額大幅下滑,導致貿易順差激增。

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 Brad Setser 指出,5 月份中國製造商輸往美國與歐洲的出口總額與 2019 年 5 月一樣多;而從美國和歐洲輸往中國的進口額依然低迷。

因此全球需求下滑並未打擊到中國生產商,有部分原因是由於中國消費者支出下降所致。

反觀美國製造業出口降幅遠大於其製造業進口幅度,而後者的降幅卻遠低於美國對進口產品的需求。

根據聯準會 (Fed) 與美國普查局 (Census Bureau) 公布的最新數據,美國消費支出回升的幅度遠遠超過工業生產,與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

扣除油價、食品雜貨等項目後,美國 5 月零售支出僅比 2 月份疫情爆發前的高峰值低約 9%,儘管中國復甦時間更長,但兩者零售支出與其峰值相比,跌幅相去不遠。

若撇除疫情衝擊最大的餐飲業支出後,這一數字差距會更大。在扣除油價、食品雜貨、餐飲酒吧等項目後,5 月份美國零售額僅比 2 月的峰值低 3%,但中國這一指標卻比 12 月峰值下滑近 5%。

不過,美國製造業還未完全從低谷中恢復,5 月份許多金屬、機械、電器設備以及半導體等次產業的產量均低於 4 月,5 月製造業生產增幅主要由汽車工業驅動,其次是飛機、零件。

5 月份非能源工業生產 (不包括公用事業、採礦、油氣鑽探和煉油) 比 4 月份增長 3.6%,但較 2 月份下滑 16.5%,而中國的數字差距更大。

甚至在疫情尚未出現在武漢前,中國經濟就不時出現消費不足和生產過剩的情況,由此造成的失衡以過剩債務和去工業化的形式,傾銷到世界其他地區。

近幾個月的數據顯示,美國製造生產商若持續付出不成比例的成本,這些失衡只會加劇,使美中貿易衝突進一步升溫。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高盈餘高毛利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