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台灣錢淹腳目 金融業掌握轉骨契機大解析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21-01-31 12:58
台灣錢淹腳目,超額儲蓄已突破新台幣 3 兆元,且高資產客戶數量增長速度以年平均成長率 9% 增加,顯示出台灣藏富於民。雖然金融業去 (2020) 年大賺 6756 億元創歷史新高,但是展望未來,隨著全球資金鏈重組,金融市場的面貌將有極大改變,台灣金融業更應趁此利基,掌握轉骨契機,打造資產管理中心不能一直只是口號。
據中國信託銀行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聯合發表的《2020 台灣高資產客群財富報告》,台灣高資產客戶數量增長速度以年平均成長率 9% 增加,由 2017 年 31.49 萬人成長至 2020 年 41.17 萬人,資產規模總值由 2017 年新台幣 18.06 兆元增加至 2020 年 25.85 兆元,平均年成長率高達 13%,顯示台灣高資產客群已相當具有規模。
台灣大企業不缺資金,但是大多把錢交給國外的資產管理業來決定去處跟用途,讓台灣成為資金淨流出國家,主要是金融商品的多元性仍不足,在資產管理上,以鄰近的香港、新加坡為例,金融商品蓬勃發展,除了私募股權基金外,還有避險基金、對沖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等,台灣的金融監理至今仍採行「正面表列」,對高資產客戶多元化資產配置來說,還有極高比例的固定收益商品需求未能被滿足。
不只商品面,這幾十年來台灣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金融人才,舉例來說,早在二十幾年前金融股輝煌時期,台灣的 CB 或 ECB 設計發行便已是世界頂尖水準,而當年發行 GDR 或 ADR 的績優電子廠,也吸引許多國際資金投資;金融業高層表示,台灣金融人才的累積能量不輸科學園區,但卻沒有一個好的產業發展策略,導致許多金融優秀人才外流至香港、新加坡、甚至中國。
但從美中貿易戰到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產業供應鏈重組,資金外流再掀起移動潮,以台灣外匯存底丶台幣價格丶外國直接投資 (FDI) 以及台股連創新高等變化來看,不難發現台灣正吸引著國際資金的關注;金融業高層表示,政府應該先從開放提升多元化的金融商品與環境開始,讓人才願意停泊在台灣,便能產生正向循環。
近一兩年,政府已經讓台商資金回流的稅務有特赦優惠,去年又開放 OBU 不再僅限外國人開戶,這樣可以讓 OBU 來服務匯出境外的國人財富。除了這些政策上的開放,制度修改與產業環境匹配也是很重要的。
進一步來看金融業支撐產業一直有「抓大放小」的問題,主要是台灣利差低,使得銀行不敢承擔過大風險放款給有資金需要、但風險相對較高的新創產業及中小企業。
舉例來說,光是護國神山台積電一家公司的資本支出就占了台灣產業資本支出的 8 成,顯示集中度非常高,但是,除了台積電,包含台灣中小企業接班、轉型併購以及培養我國未來產業發展,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推動,對於產業的資產管理重要性在此再度顯現;台灣雖然很小,但可以從台灣單一城市、園區逐步產生資產管理產業聚落為起點,透過資產管理為產業來保值財富。
相較台灣半導體生態系、資通訊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已扮演重要角色,台灣金融產業進展相對有限,除了透過法規修改讓更多元的商品規劃可以破繭而出,加速數位戰略的深度與廣度也是課題,即使傳統仰賴顧問專家的私人銀行業務,也面臨數位化轉型的需求,未來將有更多客戶希望能透過數位金融體系支援。
整體來說,如何趁此資金氾濫與大遷移的機緣,發揮台灣資金鏈的力量,對於上任進入第二年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而言,作為主管機關是時候盤點還有哪些可開放的項目,從國家政策戰略性下放資源,才能助攻金融業的資產管理產業有效發展,金融業要轉骨不能靠口號,國際機構投資人願意把錢交付給台灣資產管理業者管理才是實質目標。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