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觀察〉公股銀頻繁招募新血 背後潛藏的競爭力危機

鉅亨網記者郭幸宜 台北 2021-02-16 18: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公股銀近年來幾乎年年招募新血,填補人力缺口。(鉅亨網資料照)

每年年底到翌年第一季是各家銀行招募新血高峰期,而觀察近幾年銀行徵才的重點職缺主要以一般行員、理財專員為大宗,且年年釋出缺額動輒 300-400 名,除了為填補退休人力缺口,原因恐怕與巨大的行銷壓力有關,不過年輕員工卻有高離職率,恐更不利提升公股銀行競爭力。

以官股行庫來說,扣除金融海嘯與去 (2020) 年疫情衝擊外,近幾年獲利幾乎年年創新高,員工除了 4.6 個月的年終基本盤外,還可以額外領取超盈餘獎金與員工酬勞,考績優等的員工年終有望上看 7 個月以上,雖不及科技業或民營銀行豐厚,但也讓許多上班族欣羨不已。

按理說,公股銀行工作環境穩定,年終獎金優於多數上班族,理應是上班族嚮往的行業,但為何每年仍需費力大舉招募新血補齊人力,而年年招募年輕人加入,但員工平均年齡仍居高不下,平均年齡約落在 42 到 45 歲不等。

隨著市場利率不斷下探,讓過去主要靠放款利差支撐收益的公股銀行越來越無利可圖,為填補利差收益缺口,陸續將目標轉向消費金融賺取手續費收益,而為了衝刺消金,自然也讓員工行銷 KPI 越發沉重。

但比起民營行庫的「敢給」,公股銀行受限於預算有限,獎金往往不及民營銀行豐厚,在 KPI 壓力下,難以留住行銷好手,部份員工也因 KPI 壓力掛冠求去,導致公股行庫年輕員工流動率攀升,只好每年招募新血填補人力缺口。

銀行頻繁招募年輕新血,固然有助於強化戰鬥力,但要思考的是,如果年年招募新人,但卻無法留住年輕人,過於頻繁的高流動率恐怕將成為銀行競爭力的最大潛藏危機。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