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書單〉開發金張立荃:《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在QE泡沫中突圍重生
鉅亨網記者陳蕙綾 台北 2021-02-13 17:00
去 (2020) 年,一隻黑天鵝「新冠病毒」使全球癱瘓,開發金 (2883-TW) 資深副總暨發言人張立荃為鉅亨網的讀者推薦丹尼爾.施德特 (Daniel Stelter) 所著《後疫情時代的新經濟》,一同探討在全球央行大吹 QE(寬鬆貨幣政策) 泡泡之際,如何掌握新冠經濟 (Coronomics),突圍重生。
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以後,全球央行就大舉採取貨幣寬鬆政策,張立荃表示,這或許對救市很有幫助,讓世道不至於發生 1933 年的經濟大恐慌,因為貨幣寬鬆政策不會面臨斷崖式經濟修正,但它最大的問題點就像是人病危,用葉克膜維持生命,卻沒有改善它的健康狀況。
然而就在美國還未停止貨幣寬鬆政策,還未恢復經濟本身自立自強階段時,卻又發生新冠疫情,打亂了全球央行的「局」,寬鬆貨幣的規模更勝以往,前所未見「直升機式的大撒幣」規模,讓原本預期要大幅修正的資本市場屢創新高,有錢人成為 Speculator(投機者),所以全球股市、房市與經濟脫鉤,經濟本質並未改善,各主要國家的負債比例仍不斷攀升。
面對這樣的經濟現況,張立荃說:「貨幣寬鬆究竟可不可能無止境地吹泡泡上去,而不會破?還是遲早會破?」這應該是有理性的人都會問的問題。
作者施德特是活躍在歐洲商業諮詢顧問領域的德國經濟學博士,曾任職於波斯頓顧問公司,對債務、總體經濟有獨特看法,在 2014 年曾出過一本《21 世紀的債務論》,針對 21 世紀的資本做出許多精闢的批評和看法,張立荃想了解疫情後全球的債務問題、狀況、未來發展與解決方案,因此選擇了這本書。
本書以歐洲經濟為主體,旁徵博引豐碩的數據資料、事件與學理,張立荃舉例,施德特在分析疫情以及各國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影響後,認為歐元區是高風險區塊,看到各主要國家負債比例不斷攀升,但是歐元區每個國家狀況都不盡相同,例如,歐洲四豬的負債比例都超過 150-180%,德國經濟狀況則比較好,負債比相對也較低,如果要以相同基準因應,就產生不公平,歐元區內部也因此出現政治緊張。
此現象不只發生在歐洲,全世界都有此問題,身在後疫情時代,每個國家因為貨幣寬鬆政策,導致資金氾濫,作者施德特認為,壓低利率的救市政策雖然意圖刺激消費投資,但主要效果卻變成鼓勵信用投機與槓桿操作,例如「只要股息收益率高於銀行利率,承擔更多債務就會帶來回報。」
因此相較於不受銀行青睞的一般大眾,有能力借到錢的一方,具有壓倒性優勢,他們藉由 easy money 進行更投機的投資進入股市、房市,賺更多錢,沒錢的人則陷入失業的惡性循環,形成富者更富、貧者更貧的兩極化不公平困境,造成階級的緊張,在在突顯 QE 泡沫底下潛藏的問題。
施德特書中給出建議,新冠疫情雖然造成嚴重的經濟災難,卻也讓我們進入全新的經濟與金融階段,他稱之為「新冠經濟 (Coronomics)」─這個詞由「冠狀病毒 (Corona)」和「經濟 (economics)」組合而成。而企業能否在後疫情時代勝出,取決於在變局中如何迅速調整自身、找到新商機並從中獲益。
張立荃說,在新冠疫情變化中,確實看到轉機,台灣目前經濟狀況在全世界中還算不錯,主要原因是我國有 3C、半導體產業發展,在全球許多國家都鎖國鎖城之下,通信軟體、電腦設備的需求都加速提升,因此成為台灣一大優勢。但是,也因為鎖國鎖城,造就遠距上班,新管理模式在國外正如雨後春筍地發展,台灣反而因為疫情沒那麼嚴重,在管理層面的改革與進步,相對跟全世界比起來則較為落後。
張立荃對此感到憂心,當國外正以新的商業模式變成工作常態時,工作效率也高於傳統之際,一旦等疫情過去,全世界恢復正常,我國的工作效率、生產力就可能輸人家一大截。他指出,要能撐住泡沫不會破掉,就要靠經濟的生產力和韌性,在轉變的過程中,我們是否夠創新、有沒有跑出更具有生產力的商業模式來支撐經濟成長,將是未來的關鍵。
除了宏觀的經濟角度,在這本書中也呼應到開發金的疫後營運戰略,張立荃表示,去年底,開發金新總經理龐德明上任,便認為對遠距上班要未雨綢繆,因此該金控便積極盤點要做到居家辦公所有該有的配備安排、人員管理,並且進行測試演練;再者是加速數位化,唯有不斷鏈又數位的生產力,能將使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波段回檔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