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總論篇》撥開迷霧 掌握核心環節  央行數位貨幣 開啟無現金社會

台灣銀行家 2021-03-09 08:51


撰文:黃崇哲

數位支付及電子錢包因金融科技快速發展而日漸普及,全球各國央行也紛紛發展數位貨幣,台灣當然也不落人後,但國人支付習慣短期內仍無法改變,試點及鼓勵使用電子支付也許是政府未來可努力的方向。


近來中國人民銀行大力推行數位人民幣(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DCEP),並展開迅速試點,引發國際熱議及新型態數位貨幣戰的疑慮。主權貨幣機構或各國央行發行數位貨幣有其必要性,也有助於提高社會效率與福祉,只是最終能否全面取代紙幣,是個有趣且值得思考的問題,除了貨幣發行機構背後的主權外,還包含人性與習慣需要考量。

主權是科技業者發行數位貨幣無法逾越的鴻溝

隨著金融科技浪潮,國際間產生許多數位支付工具與數位貨幣,許多科技公司搖身一變,成為掌握資源的金融新貴,更試圖打破傳統,以科技營造出新的金融典範與價值。例如當初臉書雄心壯志推出天秤幣(Libra,已更名為 Diem),最後卻被美國聯準會和歐洲央行打臉,凸顯出科技要取代金融的瓶頸。

回歸金融本質,貨幣必須具有三項基本功能:交易媒介、計價單位與儲存價值。便利商店集點數、支付寶、比特幣,以及臉書推出的天秤幣等虛擬貨幣,皆可用來交易。以比特幣為例,目前大多用於地下金融、地下匯兌及跨境交易。然而,若要具有價值儲存功能,除了必須先了解其儲存機制、第三方監督外,還會涉及國家主權及隱私權等問題。因此,比特幣虛擬貨幣在進入合法儲存的金融體系之前,頂多只是一個可供交易的資產,不可能取代現行法幣。

中國的馬雲就是用科技創造信用,讓原本互不認識、缺乏信任的交易兩造,透過他的第三方支付創造信用,概念上類似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技術創造信用。但重點是,信用創造最終將涉及國家主權,馬雲的金融科技便是發展到跨越國家主權的紅線,因此遭遇失敗。

何謂國家主權?簡單來說,家裡印表機列印出來的鈔票不算是錢,只有央行印製的紙鈔才是錢,這就是國家主權,而這也是阿里巴巴第三方支付平台觸及中國人行紅線的重要關鍵。換言之,科技可以解決金融問題,但是無法取代金融與背後的主權地位。

央行數位貨幣仍須面臨人性問題

事實上,非主權機構發行數位貨幣,最終都將碰到法幣地位的問題。而主權貨幣機構或各國央行發行數位貨幣,不但具有可行性且有其必要性,惟最終能否完全取代紙幣,還涉及人性與習慣的問題,值得深思與討論。

紙鈔具匿名性,民眾從 ATM 提領現鈔後,央行無從掌握其流向。若採用數位貨幣,因每個數位貨幣都有編碼,央行可輕易追溯民眾每筆交易紀錄,將對人性帶來莫大的挑戰。

此外,數位貨幣能否推動成功與社會大眾的支付習慣密切相關。2020 年,我國政府推出振興三倍券,原本設計數位綁定,希望提供民眾更便利選擇,但高達 92%民眾仍是領取實體三倍券,僅 8%綁定數位三倍券,顯示國人仍習慣使用現金而非行動支付。

由此可見,習慣仍是相當重要的因素,當前國人對於無現金的全面數位交易,尚未完全準備好,但這應該只是時間問題。5 年前,很難想像 Uber Eats 與 Food panda 會大為流行,其中金融科技扮演重要角色。隨著年輕世代的成長與金融科技的發展,相信總有一天會沒有紙幣交易。重要的是,當前央行發行數位貨幣的生態系並未形成,應該優先處理目前關鍵問題――電子支付體系碎片化,以提升整體社會效率。

優先整合國內電子支付工具

面對央行數位貨幣興起,台灣應走自己的路,無須擔心跟不上其他國家腳步,當前反而更應關注電子支付工具太過於多元化的問題。目前,國內電子支付市場仍處於競爭激烈的戰國時代,除了 Apple Pay、LINE Pay、支付寶、街口支付及台灣 Pay 等支付工具,就連悠遊卡、一卡通也開放可以轉帳。我們需要有整合性的支付平台,才能提升電子支付使用效率。

此外,現在百花齊放的電子支付工具讓人容易花錢消費,卻不易統計消費總額;若無法統一記帳,就難以規劃投資理財。再加上每個店家採用多種電子支付工具,無形中也造成浪費,對金融業與整體社會也將造成無謂的損失。因此,建議主管機關優先整合國內電子支付工具,才能提高使用效率,達到普惠金融目的。

以特定公共服務項目先試行

目前,中央銀行正在研擬央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並持續觀察他國央行進展情況。試點有其必要性,可考慮選擇與政府相關業務來試點,特別是已公開透明化且不易引起爭議的特定公共服務項目,例如繳稅、水電瓦斯、學雜費及搭公車之類,讓民眾先試用並可離線使用,藉以培養數位支付習慣。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值得思考的創新領域,政府可以考慮發行長照幣,讓照顧者購買,用以搭乘交通工具;又如稅務幣,讓民眾可預先扣繳所得稅款。若希望鼓勵國人養成電子支付習慣,這些創新的機會都是值得政府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最末,央行數位貨幣的推出,是金融科技潮流下的必然現象,民眾使用貨幣的習慣也會與時俱進,但金融與貨幣背後的本質無法改變。CBDC 浪潮的熱議,也讓我們在急起直追的路途中,暫停腳步重新省思貨幣的本質與處理問題先後順序,針對當前攸關社會效率與福祉的電子支付體系重整旗鼓,為開創新世代金融體系奠立更好的根基。我相信無現金社會終將來臨,但是…… 會在我有生之年嗎?(本文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

來源:《台灣銀行家》13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台灣銀行家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