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失控:全球蕭條的種子正在發芽嗎?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特約
如果“市場”是被操縱的,使得經濟脫離真實的市場估值,那怎樣才可能會使其重新掛鉤,促使現實記錄的數字與目前的“市場”相吻合呢?最靠譜的方法莫過於全球信貸和債務的減速,這預示著將逐步推翻金融操縱荒謬的結論。操縱不可能因此停止,但對這些數字信心的喪失(連同基於這些錯誤的信號導致的經濟管理不善)即將迫使市場重設和重估一切。這最終將導致全球陷入持續時間和深度均不可測的蕭條時期,直到經濟恢復平衡。
麥肯錫公司最近發布了一份題為“債務和去杠桿化”的報告。報告顯示以美元計算,全球債務占gdp的比例繼續增加。在全球范圍內,債務持續增長,仍高於經濟活動動力的增長速度。
但是,麥肯錫也留下了更多的干貨,比如當前全球宏觀經濟放緩因素的詳細介紹。
實事求是地看,讓我們先從全球債務和全球gdp入手。如下圖所示,債務持續增長快於經濟潛在增長。
經濟數據圖
通過下面的圖表,快速瀏覽一下全球債務的四個來源:家庭、政府、企業和金融。四個來源全部都在增長,只是某些來源增長的更快。
經濟數據圖
但是對比增長率百分比和以美元計算的債務增長速度會有不同發現。下面的圖表顯示,全球債務從00 - 07年增長了63%,但在最近的七年增長率放緩至40%…而以美元計價這兩個時期的債務增長幾乎相同。
經濟數據圖
下面的圖表是四個來源的信貸和債務增長的分解。
經濟數據圖
經濟數據圖
經濟數據圖
經濟數據圖
00 - 07年時期全球經濟增長的信貸/債務是由家庭和金融債務支撐的,兩者幾乎增加了一倍。
對於通縮和蕭條的長期擔心或許會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中央銀行家和政府試圖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但看起來不可避免。目前,全球信貸流動和債務急劇減速,幾乎所有的信貸導致產能過剩。
或者更簡單地說,在這個世界上,經濟增長取決於前所未有的信貸和債務,產能過剩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信貸沒有持續升級,沒有持續增長或流動的信貸和債務,需求下降、產能過剩造成經濟衰退。如果衰退一再減少信貸和債務,最終在不平衡的需求下,大蕭條是不可避免的結果。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 海景、醫療兼備!6月說明會解鎖理想生活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