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醫師×保險聯手打造抗癌奇蹟

現代保險雜誌 2021-03-30 09:19


文●楊佳真、邱建文

錢非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尤其在健康拉警報時,更能體會箇中滋味。


癌症,是威脅台灣人性命的最大殺手,儘管有健保撐腰,但抗癌療法推陳出新,比起以往亂槍打鳥,最先進的標靶藥物及微創手術等新武器,訴求精準治療,鎖定癌細胞一擊必中,副作用越來越少,傷口也越來越小,替病患及家屬捎來一絲曙光。

然而現實是,每一回的搏命嘗試,都可能讓患者傾家蕩產,「有錢判生,沒錢判死」似乎也是醫界常態。

人亡,或家破人亡,難道只能二選一?

其實,保險業者已陸續推出「罹癌一次給付型」及「標靶藥實支實付型」保單,相較早期分項給付的防癌險,保額更高、限制更少,還能針對時下新療法對症下藥,實用性大加分。當癌症已從絕症成為慢性病,防癌保單當然也要跟著進化。

本期癌症專題,邀請多位癌症權威醫師,以及設計癌症保險的業者,針對男女性專屬的攝護腺癌與乳癌,分享第一線最新的抗癌療法,如何精準擊殺癌細胞?

當然最重要的,預防勝於治療,哪些人是罹癌高危險群?幾歲可以做公費篩檢?

哪些最新儀器能精準揪出病變因子?本期專題一次告訴你!

抗癌超前部署
標靶用藥搏生機

當癌症始終高居國人死亡第一位時,標靶藥物就像沉浮死亡之海的救生圈帶來希望。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去(二○一九)年癌症就醫者有七十五.七萬人,健保醫療支出超過一千一百億元,其中藥費四百二十七億元,而標靶藥就有一百七十一億元,佔四○%,這還不包括健保未給付的標靶藥。

然而,標靶藥並非所有癌症都適用,即使用得上也非常燒錢,非一般民眾的經濟能力所及。究竟使用標靶治療必須具備什麼條件?而使用標靶藥不需住院,醫療險或癌症險會理賠嗎?若理賠,又足以支應標靶藥的高額費用嗎?標靶藥物的發展現況如何?保險業的商品研發能否跟上醫療科技的腳步?

罹癌年輕化
提早篩檢和儲備保險

分析國人罹癌原因,不妨從台灣就醫人數的癌別排名來看,乳癌、大腸癌、肺癌分別高居前三位,其中又以乳癌、大腸癌成長最快,「可見和生活型態、環境污染有關。」兩位醫師不約而同指出,西化飲食多脂肪而少纖維,肺癌又和空氣品質有關。

而從年齡層來看,癌症死亡年齡的中位數為六十九歲,但發生年齡則有年輕化的趨勢,尤其十五至二十四歲、二十五至四十歲的兩個年齡階段,增幅都超過二五%。

「由於政府推動篩檢措施和民眾自我健康意識的提高,使癌症篩檢普及,而更見罹癌人數年年攀升;年輕族群接觸資訊較多,對癌症的警覺日益增高,也真實反映了罹癌年齡下降的趨勢。」新光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徐培菘表示,肺癌也趨向年輕化,肺癌之所以嚴重在於早期並無症狀,等有症狀就診時,往往已是第四期,因此提早篩檢更有必要,特別是高風險族群。

他指出,肺部功能二十五歲就開始退化,四十歲進入高風險,而三十~四十歲的肺癌患者持續增加,更需提早健檢和調整生活習慣,且平時需關注身體健康,「千萬別以為年輕就是本錢,不要等咳了三周才去看診,以免造成遺憾。」

此外,女性乳癌發生年齡的中位數雖然是五十五歲,但是三十~四十歲所佔比例亦有增加,自我篩檢更不容忽視。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呂隆昇表示,二十五~五十歲年輕族群癌症風險意識提高,則可望提高治癒率,因為「比起六十~七十歲的罹癌患者,不論是晚期癌症或難以根治的癌症的治癒率都來得高」。他強調國外已將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癌症防治視為重要議題,因為年輕族群有更長的人生要走,不僅花費的照顧資源比年長者高,支持系統也較弱;而根治後存活,也可能因部分身體機能喪失,長期的生活問題也較多。

台灣癌症基金會癌友服務組主任游懿群,曾協助過最年輕的癌患是一位才十九歲的高中生,她感慨地說起這個年輕人第一次治療後的分享「因爲沒及早做好準備,現在已經被列入高危險群而無法投保。」言談中盡是無奈與無助。沒想到今年他又被發現得了第二個癌症血癌,衝擊之大不言可喻,年輕族群真的要提早具備健康觀念和儲備保險。富邦產險個人保險商品部資深經理謝坤成也指出一項統計數據顯示,罹癌年齡已往前縮短十六年,且每四分四十二秒就有一人罹癌,癌症時鐘年年快轉且年輕化,民眾更須超前部署癌症險。

癌症慢性病化
治癌也有抗藥性

 世界衛生組織於十幾年前重新定義癌症為「一種慢性病」,呂隆昇補充說明,由於醫療技術進步,有的能根治,有的獲得長期控制,這些都稱為「癌症存活者」。

「但癌症慢性化要看是哪一種癌症,」徐培菘以肺癌舉例,由於一經發現就是後期,而第四期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一○%,如果是第一期開刀切除,存活率約八○%,但有二○%在一年後復發,須再後續治療。

總之,治療技術雖不斷精進,至今仍難擊退高居第一大死因的癌症。誠如呂隆昇所言,「癌症是多種細胞增生的集合,且來自於體質和環境的交互作用;而文明的發展日益複雜,身體的挑戰只會更多。 」

徐培菘也補充,「即使有新藥和新技術的進展,也未必獲得控制,就像高血壓不是只用一種藥就可控制;很多癌症藥物也都有控制期,之後產生的抗藥性,就算改用第二線或第三線藥物,效果也未必如之前好。」

 

來源:《現代保險雜誌》 38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現代保險雜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