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亞洲國家外匯存底創7年新高 有望避免「縮減恐慌」重演

鉅亨網編譯張博翔 2021-06-16 11:28


亞洲新興經濟體累積的外匯存底已創下近 7 年來最高水準,若美國聯準會 (Fed) 在今年下半年逐漸收緊超寬鬆貨幣政策,這些國家將擁有因應市場波動的強大緩衝。

截至 5 月,亞洲快速成長的新興經濟體央行外匯存底達 5.82 兆美元,創 2014 年 8 月以來高點,若不考慮中國的外匯存底時,亞洲其他新興國家央行存底仍達到 2.6 兆美元的歷史高點。


ING Groep NV 駐馬尼拉經濟學家 Nicholas Mapa 表示,雖然外匯存底成長有一部分反映美元疲軟和出口大幅成長,但央行也正在刻意為後市做準備。

Mapa 說:「新興經濟體肯定從過去經驗吸取教訓,他們對已開發市場央行的貨幣政策反轉更有所警惕,以及了解聯準會縮減購債、升息可能產生的潛在影響。」

儘管市場預計聯準會將在周三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 (FOMC) 會議上維持鴿派的展望,但經濟學家表示,美國加速復甦意味著 Fed 需要提早放出政策轉向的訊號。目前南韓、紐西蘭央行已表示,兩國經濟改善可能證明升息是合理的。

縮減恐慌

2013 年時任聯準會主席柏南奇 (Ben Bernanke) 釋出聯準會將開始縮減資產購買計畫的訊號,在亞洲市場掀起軒然大波,被稱為「縮減恐慌」(taper tantrum)。

當時海外投資者紛紛逃離,債券殖利率飆升,迫使央行動用大量外匯存底以保護本國貨幣。殖利率走升引發貨幣波動並推高亞洲地區的借貸成本,導致資金流出,不利當地市場。

加拿大豐業銀行亞太經濟主管 Tuuli McCully 表示,任何暗示聯準會實施縮減購債的跡象,都將考驗一國家包括經常帳餘額和外匯存底在內的防禦措施。

McCully 表示,亞洲各國存在顯著差異,有些國家更容易受到金融市場波動和資本外流影響,例如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兩個國家的外匯存底覆蓋率低其他國家。

不過,這一次亞洲央行可能有較強的防禦能力,由於美元疲軟和資金流入增加,中國 5 月份的外匯存底達到 3.22 兆美元,為 5 年高點。

印度也曾是縮減恐慌的重傷者之一,目前則已累積創紀錄的存底,超過 6000 億美元,該國央行總裁 Shaktikanta Das 表示,這些存底將有助於讓印度免受負面外溢效應影響。

菲律賓則預計今年外匯存底將達到創紀錄的 1140 億美元。

我國 5 月份存底增加至 5429.8 億美元,略低於 2 月的紀錄。南韓則上升至 4564.6 億美元的歷史紀錄。

印尼 5 月由於清償外債,使外匯存底自歷史高點降至 1364 億美元,為五個月以來新低,不過該國將在聯準會會議後宣布利率決策,預計將採取行動保護受打擊的印尼盾,以免受進一步外流影響。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