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在通貨緊縮警報下該如何投資?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人在通貨緊縮警報下該如何投資?
中國央行行長已拉響通貨緊縮可能到來的警報。如果通貨緊縮發生了,中國人該如何投資?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每個表態都會引發市場的高度關注,特別是近期對通縮的表態出現微妙的轉變。
近日,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博鰲論壇上表示要警惕通脹下降過快,引發通縮,不利於經濟發展。去年11月,中國央行已經通過兩步降息,並采取其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
而在今年全國“兩會”回答媒體關於通縮的問題時,周小川曾表示,會持續關注物價的變化。
有專家分析說,周小川的“口風之變”,說明央行正在高度關注通縮風險,政策面肯定會有一些調整,會有進一步寬鬆政策的舉措;此番言論是非常重要的鴿派信號,歷史上每當一位央行行長如此強調通縮風險時,都意味著一連串強有力的寬鬆政策將至。
目前,國際學界對“通貨緊縮”尚未達成完全一致的定義,但普遍認為:通貨緊縮就是物品和服務的貨幣價格普遍、持續地下降。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就像硬幣的正反面,英國《經濟學人》曾如此定義:因為商品的價格受質量提高和功能改善的影響,通貨膨脹小於1,就是通貨緊縮。
根據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3月前三周主要食品價格數據,多數分析人士預測,3月cpi環比可能持續下滑,通縮風險仍需要關注。
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春節假期結束需求減弱,天氣轉暖蔬菜供應增加,3月前三周主要食品價格普遍下降。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金融研究中心團隊綜合判斷,3月cpi同比漲幅可能在1.1%-1.5%之間,取中值為1.3%,比上個月小幅回落。
而上周公布的工業經濟數據顯示,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大幅下滑至-4.2%,創2012年2月以來新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小幅下滑至2.9%,創2009年以來新低,印證工業經濟開局不佳。
同時,匯豐制造業pmi指數也更新階段低點,匯豐3月中國制造業pmi預覽值為49.2,降至11個月新低,其中就業指數從2月的49.8降至47。華安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受投資下行、產出放緩等影響,企業用工意愿下降,部分企業春節前放假較早,而節后開工較晚,均反映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而政府最關心的指標之一就是就業,這一指標出現惡化,將成為政策寬鬆的直接推手。
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很大。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日前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5年會”上表示,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困難比去年多,政府要主動作為,使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松緊適度。更加注重新導向調控,努力完成今年的任務。
在匯率政策方面,今年來人幣明弱暗強,人幣兌美元雖累貶約0.2%,但兌歐元卻大升逾一成。中央要維持人幣一定程度強勢,因要以行動證明不加入貨幣戰,避免招致以鄰為壑、輸出衰退的批評,亦藉人幣兌美元外的貨幣升值,助推人幣國際化。
惟其他國家央行仍不斷狠踩本國貨幣匯價,以輸出通縮,人幣繼續這種明貶實大升的態勢,中國將無異成為全球主要通縮輸入國,陷更不利境地。在中央已敲響通縮警鐘下,人幣匯價或有需要較明顯地走貶,如兌美元再貶值2%左右,才有望紓緩源源涌入的通縮重壓。
中國央行行長已拉響通貨緊縮可能到來的警報。如果通貨緊縮發生了,中國人該如何投資?
面對可能出現的通縮風險,投資者的投資重點應該有所變化。理財專家指出,投資者在緊縮預期下可以加大債券類產品的投資,包括國債、企業債、債券型基金。
分析認為,通貨緊縮有增加債券價格的趨勢。投資者傾向於購買債券抵御價格變化的影響。
在通貨緊縮期間,任何有利息的政府債券都能帶來超過通貨緊縮率的回報。這種正收益增加了對債券的需求量,因此會使價格上漲。
民生證券首席規則分析師李少君表示,從短期來看,由於通縮意味著實際利率的下行,因此債券類資產可以獲得資本利得的收益。。
不過,李少君同時也表示,對於權益類資產而言,通縮往往意味著產品價格停止上漲甚至下跌,因此企業會逐漸收縮投資,對權益投資而言是偏負面的,但在當前情況下,中國應對通縮是有充分經驗和政策儲備的。因此,在貨幣政策、財政投入和政府主導的基建等投資均有隨時加碼的可能。
由此來看,當通縮預期明確、政策發力可期之時,就能夠看到未來物價拐點的可能,彼時也就是權益投資最好的時點。所以,短期內應該加大債權類產品的投資,但更應關注政策發力及對物價的影響,擇時轉向股權投資。
楊德龍也認為,在通貨緊縮的經濟形勢下,投資者投資債券收益的確會更好。“由於央行可能會降息或者降準,利於債券利率的下行,而債券價格會上漲,因而投資債券是一個更好的選擇。”楊德龍說。
而實際上,在2月12日,央行開展了1600億元逆回購,其單日資金投放量創下了1月22日本輪逆回購重啟后的新高,單周凈投放資金規模也創下逾一年的新高。
股票,有機會也有風險。如果按照傳統的經濟危機的定義,就是生產過剩而造成通貨緊縮。還記得在政治課本中美國資本家往海里倒牛奶的情景么?
如果是那樣的話,所有東西的價格都在下降,股票也不例外,可以想象如果一個家庭連生活都出現問題,肯定會把資本市場上投資的資金撤出來,那樣就將造成股票進一步下跌,如果這個邏輯鏈成立,再加上投資者的恐慌心態,在通貨緊縮時期購買股票就等同於購買毒藥。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美國資本市場大幅下瀉,最高的跌幅超過80%。
但是在此后的80多年里,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出現過很多次通貨緊縮時期,而股市並沒有像邏輯中所推導的那樣單邊下跌。
比如在1950年,美國在戰后經濟的發展有點過快,在1950年經濟萎縮,當年cpi為-2.08%,而當年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漲幅卻達到22.6%。
雖然在2002年的通貨緊縮中標準普爾大幅度下跌超過20%,但是總的來說,根據leutholdgroup對1872至2002年間各個中度通貨膨脹和中度通貨緊縮階段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進行的考察,他們發現輕微的通貨膨脹並不會毒死券商和分析師,在物價跌幅平均處於0至2.4%的年份,股市的年回報率為相當不錯的14.6%。
此前,在中國,通貨緊縮和資本市場的漲跌顯得關係並不緊密。
在有資本市場后中國出現了兩次通貨緊縮:第一次是亞洲金融危機后,1998年4月至2000年1月cpi連續22個月同比下降;第二次是2002年3月至2002年12月出現連續10個月的下跌。
在兩次通貨緊縮中上證指數分別上漲了23%和下跌了10%左右。
如果有個心理素質強健而且喜歡鉆牛角尖的投資者在貫穿這次超級通貨緊縮的5年中,一直持有手中的股票的話,在這次通貨緊縮結束時還會有超過9%的收益率,而且其中沒有包括股票分紅的部分。
雖然這5年的收益率只有這么多,但這也足以證明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通貨緊縮並沒有那么可怕。這種股市對通貨緊縮的偏樂觀反應很可能與各國政府奉行的凱恩斯主義有關。
因為在通貨緊縮期間政府加大了市場的流動性,這些資金不一定真的用於實體投資,有很多回流入資本市場導致市場活躍。
當然其中也有例外,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自從1986—1990年日本經濟高度繁榮的“平成景氣”時期以后,它就一直籠罩在通貨緊縮的陰影里,日經225指數從1990年最高的近40000點一直下跌到現在的不到8000點。
如果在這種情景下想從股票市場賺到錢簡直太困難了。不過相信有力的中國政府不會讓經濟不景氣轉成日本式的慢性病。
針對通縮期內諸如信托產品、大宗商品。一位供職於中融國際信托的資深人士表示,今年房地產信托仍然存在一定的發展潛力。“在整個信托資產規模中,房地產在所有領域中占比最小,僅10.03%,整體風險並不大。”
上述資深人士表示:“再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2014年下半年,房地產限購、限貸相繼取消,樓市松綁邁入新階段。因而,作為房地產行業的重要輸血頻道,房地產信托未來依然有無限前景。”
上述資深人士同時認為,作為新熱點的證券投資信托也值得引起市場的關注。“在房地產信托、基礎產業信托受到市場和政策影響較大的情況下,證券投資類信托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是順水推舟的結果,且隨著市場對資本市場的看多預期,預計證券投資類信托還將繼續發力。”上述資深人士稱。
此外,北京一位理財分析師認為,若未來繼續降準,將緩解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負債端面臨的資金壓力,將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等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預期收益率走低,因而選擇購買期限較長的類固定收益產品能夠較好鎖定收益。
楊德龍則表示,對於保守的投資者,可以投資一些貨幣基金股票型基金。
謹慎貸款類消費。毫無疑問,隨著經濟形勢的日益嚴峻,出口的衰退,企業的不景氣,甚至倒閉,如果現在還處於貸款買房買車的人,將來會面臨巨大的還貸困難。另外,如果你欠了30萬元,而物價在下跌,那么你要償還的債務本來可以換來更多的商品和服務。
如果你不得不承擔一些債務,那就盡可能縮短借款期限。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建議說,如果投資者預期會出現通縮,那就還清抵押貸款,投資於較長期限的債券。“不要把自己鎖定在一個較高的貸款利率中。”
黃金值得擁有嗎?分析師們說,黃金被許多投資者視為抗通脹的武器,但其實也能用來對付通縮。政府往往印更多的鈔票來應對通縮擔憂,從而引發未來的通脹恐懼,推動黃金價格上漲。
樓市或有投資機會。一般而言,通縮意味著大宗商品、房地產和其它硬資產的價格會出現下跌。2014年,中國房價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均出現了普遍下跌。
興業銀行(601166,股吧)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就表示,過去15年那樣房地產價格高速上漲同時投資也快速增長的黃金時期已經結束了。
最新數據顯示,房地產投資持續下行,1月30城市高頻跟蹤的房地產銷售套數和面積同環比均大幅走弱,1月萬科和保利公布的銷售額同比均出現負增長。房地產投資還有持續下行的壓力。
不過投資者應該注意的是,在通縮環境下,政府會采取一些措施刺激房地產以求拉動經濟,這可能將推動房價上漲。
30日,央行、住建部、財政部、國稅總局等部門分別下發房地產新政以穩定樓市增長,包括二套首付降為40%,首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降為20%,二套房公積金貸款首付降為30%;此外,個人出售2年以上住房免征營業稅。
至此,加上上周剛剛落地的國土部與住建部發布的新政,中央方面對樓市已連下三劑猛藥。
政策形成的“組合拳”大大超乎此前的預期。多位業內人士認為,政策肯定會對市場起到明顯的推動作用。
房地產專家分析,樓市組合政策已經出臺,利好將在近期顯現。今年普通住宅的漲幅可能達10%以上。
從樓市新政的調整來看,首付比例的下調,將極大減輕居民首付負擔,有助於進一步釋放剛性需求,穩定房地產價格的走勢,並帶動總需求的企穩回升,緩解庫存過剩的問題,短期內有望提振房地產市場,因此對優質的地產企業將形成重大利好。
房地產的松綁將有助於房地產等基建項目開工量上升,拉動工程機械行業整體回暖,此外隨著“一帶一路”等新政策的相繼出臺,基礎建設及工程機械板塊等將直接受益。
通縮風險下,現金為王。雖然投資者持有現金並不能獲得太多利息收入,但物價下跌相當於現金增值。另外,銀行存款也是不錯的選擇,盡管利率一降再降,但起碼可保住本金不受損失,這在通縮時代就算賺了。
另外,投資者在存款時也應注重技巧以規避隱形損失。在選擇存款期限的時候,最好選擇短期存款,不宜選擇中長期存款。因為一旦國內經濟復甦,利率上攀的可能性較大,所以不宜把自己套牢。
如果是長期的持續現金流,投資者則可以試試“存款定投”。“十二存單法”和“階梯存款法”兩種方式就不錯。
十二存單法是將每月工資的10%至15%存入一年定期,每月都這么做,一年下來就有12筆一年期定期存款。那么從第二年起,每個月都會有一筆定期存款到期。如果到期的錢暫時不用,則可以加上新的錢繼續做定期。這樣能保證手頭上既有活錢用,又能享受到定期存款的利息。
階梯存款法則適合已有一筆固定資金的投資者。例如一筆10萬元的資金,將其均分為5份,按1、2、3、4、5年的期限存5份定期存款。第一年過后,把到期的1年定期存單續存並改為5年定期;第二年過后,則把到期的2年定期存單續存並改為5年定期。
以此類推,5年后,5張存單都會變成5年定期存單,但每年都會有一張存單到期,並且都能享受5年定期的高利率。
或者,借此機會,以全球的視角進行資產設定。畢竟,資本愿意棲息和滯留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財富需要落腳的地方。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