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全球首波碳關稅2023上路 為何這家台南傳統產業應變速度比遠東、台塑還快?

今周刊 2022-01-01 11: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今周刊)

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12 月,北風吹拂,剛過了胡麻盛產季的台南西港,農地休養生息。然而,在當地建廠近一甲子、以生產白膠聞名的南寶樹脂,上上下下正忙成一團。


現場氛圍略顯緊繃,來自與時間賽跑的壓力。再過兩周,一套能計算廠區碳足跡、花費八十萬元的軟體,就要安裝在南寶旗下 11 座廠。接著,最慢 2022 年 3 月底,他們就要盤點完這些工廠的碳足跡,然後逐一申請國際認證。

這個近 100 天的大作戰,源自一個讓眾人跌破眼鏡的承諾:2021 年 6 月,資本額僅 12 億元的南寶,竟率台灣化工業之先,第一個承諾要在 2050 年達到碳中和,比規模大它 800 倍的台塑集團、500 倍的遠東集團,都還來得快。

複製 24 年前淘汰賽經驗
早就成立製鞋台灣隊

「客戶那邊,遲早會要求的。」南寶執行長許明現緩緩說出身為 Nike 供應鏈一員的他們,願意「超前部署」的第一個理由。

雖然台灣人對南寶的印象,是兒時美勞課人手一罐的白膠,其實,該公司四成營收來自黏合運動鞋底、鞋身的「鞋膠」,該產品不僅市占居全球之冠,更是運動鞋霸主 Nike 的第一大供應商。

南寶明白,儘管之於客戶,自己是中間還隔了製鞋廠的第二階供應商,尚未被強制要求減碳,但許明現說:「這只是時間早晚,我們不可能置身事外。」何況,還有第二個理由──那是 24 年前,一場殘酷的供應鏈重整。

1997 年,Nike 在幾乎無預警的情況下,宣布自家鞋膠材質將從有環境疑慮的油性膠,換成無毒性的水性膠,霎時,數量達十多家、遍及各國的鞋膠供應商,因為拿不出水性膠,大舉退出供應鏈,來自台灣的南寶卻在這波震盪中挺住,沒被淘汰。

原因,就在 1990 年,南寶接觸到低刺激性、高環保性的水性樹脂後,有感於「這個時代一定會來臨」,於是投入開發。

不過,擁有水性的技術,只是挺過第一關,考驗仍未結束,「當時 Nike 是從簡單的鞋型先用(水性膠),再慢慢導到難的鞋型。」眼看技術跟不上的對手接連被淘汰,當時南寶董事長吳政賢身處的南寶研發團隊,決定找來製鞋廠寶成、豐泰,及鞋材廠三芳,在對手還沒意識到「團結力量大」之前,搶先組成「台灣隊」。

經過 3 年,南寶終於在這場淘汰賽中生存了下來,Nike 供應鏈原本近 20 家的鞋膠供應商,也縮減到僅剩五家,南寶就是靠著這一役,奠定現在第一大廠的地位。

面對新趨勢,如果不提早布局,一旦典範轉移,變成你得追趨勢,此時被淘汰的風險也越大。吳政賢說,「所以我們一定要走在前面,讓別人跟著我們,這樣才會有話語權。」

歐盟將課碳稅  衝擊五大產業
美、日可能跟進  台企不能再蹉跎

如同南寶執行長許明現所言,所有企業被捲入這場碳中和的風暴裡,將只是「時間早晚」而已。那麼,如果一家中小企業想要提前因應,該怎麼做呢?或許率全球之先課徵碳關稅的歐洲,可作為台灣的一面明鏡。

在歐盟 2021 年 7 月公布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N)草案裡,首先,有關碳排量的申報,是以「產品」為單位,而非以「企業」為單位,並且,申報的頻率也不是 1 年申報 1 次,而是每 1 季、即 1 年 4 次,「它要你拿出連續(碳排)數字,而不是 1 年碳排多少。」友達前總經理、零碳大學校長陳來助指出。

其次,草案規定,從 2023 至 2025 年的過渡期開始,輸入歐盟的列管產品,每季都申報的碳排量,都得涵蓋直接、間接的排放數據,「也就是說,CBAN 不只要你盤自己的碳排量,還逼你去盤、去要上下游供應鏈的碳足跡。」安侯永續發展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解釋。

面對碳中和趨勢,台灣 149 萬家中小企業,沒有誰是局外人。「無論是零碳或是數位轉型,台灣中小企業遲早都要面對,早做一定比晚做好。」陳來助認為,利用轉型墊高競爭實力,反而成為突圍困局的武器。

來源:《今周刊》 第 1306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