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技術與資訊〉淨零永續引領三大價值鏈重組
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 2022-02-06 11:21
撰文/陳怡如
疫情、暖化、科技戰;塞港、通膨、晶片荒,送走不平靜的 2021 年,2022 年的產業前景如何?工研院「眺望 2022 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日前登場,因應全球 2050 淨零碳排目標,大會以環境永續為題,點出四大國際趨勢,並提出全球三大價值鏈重組方向,指引產業掌握嶄新年度的重要趨勢,以利全球策略布局。
疫情與極端氣候,在過去兩年成為各國政府亟欲克服的挑戰,然而,兩大議題卻也是全人類所面臨的重大考驗,無人能置身事外。工研院 IEK Consulting 每年都會提出值得臺灣產業關注的重大議題,今年的主題是「鏈國際:強韌協創,永續共榮」,主要探討疫後新常態下,將如何鏈結國際,強韌供應鏈,並跟地球永續共存。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所長蘇孟宗指出,在強韌與永續的主題下,有四大國際趨勢值得國內產業關注。
四大趨勢強化國際鏈結
首先是數位轉型。今年疫情依舊是影響全球生活和經濟的主要因素,雖然帶來不少衝擊,但也加速了數位科技的應用,許多企業都已持續推動數位轉型。
第二是產業生態鏈重組。從美中貿易戰到現在的科技戰,已形成兩大科技強權陣營,連帶引起全球產業生態鏈的重組,以前是在低生產成本國家集中生產,未來將迅速改變為在主要消費國家內就地生產。
第三是重振在地經濟。近年來,歐洲國家在地經濟面臨挑戰,年輕人失業率持續攀升,連美國也因經濟和國安需求,提出「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政策,顯示重振在地經濟已是各國政府的施政重點。
第四是淨零碳排。目前已有 130 多個國家相繼宣示 2050 年將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未來 30 年全球將形成與之相關的新生態鏈、新商業模式和新布局的機會。從這四大趨勢來看,「臺灣不可能置身事外,我們必須成為友好國家的關鍵夥伴,未來國際鏈結的需求勢必會更加重要,」蘇孟宗說。
零接觸經濟持續發燒 帶動跨域創新
聯合國氣候峰會帶動淨零永續議題持續延燒,引發全球價值鏈的重組。蘇孟宗表示,未來全球價值鏈重組的三大方向,第一便是疫情趨動「零接觸經濟」的成長。疫情過後,全世界的生活和消費行為轉變,帶動遠距會議、線上學習、遠距醫療、外送平台和運動科技等五大領域的零接觸商機,2025 年總產值可望超過 8,000 億美元。
零接觸經濟下有五大產業值得關注。受惠 5G 和 AI 的高效能運算需求,全球晶片需求強勁,臺灣半導體產業連續 2 年成長超過兩位數,今年產值更首破新臺幣 4 兆元關卡;電動車也是後勢看漲,全球電動車銷量成長 9 成,車用電子市場規模也突破 2,300 億美元;電動車也帶動智慧座艙興起,全球車用面板產值朝百億美元邁進。而臺灣的電子零組件產值合計也有新臺幣 2.5 兆元,機械產業已成為為臺灣重要的兆元產業。
第二是「跨域創新」,將加速產業框架與應用情境。蘇孟宗特別點名近來正夯的「元宇宙」熱潮,未來人們能以虛擬化身,生活在線上世界中,「其實不該用虛擬來稱呼線上,因為線上很多東西像是線上購物、線上會議等都是非常實際的生活型態,未來應該是『網實合一』才對,」蘇孟宗說。
元宇宙概念爆發,未來科技朝向前瞻投影、顯示技術及多元 AIoT 智慧感知設備發展;商業模式則是網實合一的營銷行為,強調內容共創、智財治理,首波應用會先在娛樂媒體、建築營造、半導體設計、3D 深度學習開發等領域發生,「從技術面到商業模式,再到未來跨域應用,元宇宙的影響無遠弗屆。」
蘇孟宗也指出,3GPP 已將非地面通訊納入行動通訊標準,2022 年低軌道衛星寬頻服務將進入商轉,未來透過低軌道衛星和行動通訊、無線通訊結合,將實現陸海空無縫鏈結的「萬物聯網」應用情境,加強元宇宙基礎,而網路資安也將成為未來產業的焦點。
打造淨零生態鏈 創造自身價值
第三是「淨零生態鏈」,「這不只是電力跟製造生產議題,最終是轉型跟商業模式的改變,」蘇孟宗表示,要打造淨零生態鏈可從 4 個方向切入,一是新的電力供應,結合再生能源和儲能設備,逐步開創減碳商機;二是新的生產策略,發展先進材料和先進製程,符合全球永續指標;三是新的轉型哲學,透過「數位」和「綠色」,同步啟動企業雙轉型;四是新的商業模式,打造再生供應鏈,邁向循環新經濟。
「國內產業習慣從標準題目尋求標準答案。雖然『2050 淨零碳排』這個題目是別人訂的,但在產業面和生活面該怎麼做,並沒有標準答案。希望臺灣能在這個大題目之下,學習如何自己命題,從成本競爭轉為創造價值。30 年後,我們的下一代能看到臺灣怎麼命題,看臺灣怎麼幫助全世界做到 2050 淨零碳排。」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59 期 2022 年 1/2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利率避險神器!活用利率期貨交易策略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