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鉅亨新視界

【邱志昌專欄】異軍突起的金融類股!

首席經濟學家 邱志昌 博士 2022-04-07 07:00


壹、前言
(圖一: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日線圖,鉅亨網)
(圖一: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日線圖,鉅亨網)

2022 年開春至今,台股加權股價指數最高點為 18,619.61 點,是為 2022 年 1 月 5 日,最低點為 2022 年的 3 月 5 日,股價指數為 16,764.78 點;台股只有在 2021 年底至 2022 年初,因為元宇宙與電動車等題材,演出較好的行情。在已經早知道的利空中,通膨的嚴肅程度有點超乎預期,Fed 出乎預料之外的嚴肅公開談論,壓抑了第一季台股指數表現,加權股價指數最高與最低點相差 1,854.83 點;外資在第一季總計拋售、賣超台股 4,625.87 億元。但是當加權股價指數由 16,764.78 點開始回彈之後,外資並沒有大力回補。

判斷未來等於為股市算命,登天難、選股更難;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火,煙幕彈瀰漫了台股真實面貌。近期投資人驀然回首發現,原本被當成為「存股」的金融類股,在聯準會升息預期下,竟成為 2022 年第一季,是最穩健的投資標的。尤其當我們檢視 3 月 31 日,外資買超的個股之際,很顯然外資操作的買盤集中在金融股上。當天外資買超個股為:台新金、中信金、開發金、新光金、第一金、兆豐;而投信買超個股中也有中信金、兆豐與長榮航。可見法人機構有志一同,使得金融類股突然顯得突兀、躍上檯面。是甚麼動機、讓這些機構投資者同時買進金融類股?

(圖二:隱含代表股市熱絡與否的金融類股,鉅亨網)
(圖二:隱含代表股市熱絡與否的金融類股,鉅亨網)
貳、不是證券市場熱絡、也非投資收益優越、而是利差增加!

是因為股市熱絡、帶來交易手續費收益?還是產業景氣仍高度成長?企業的資本支出會再大幅擴張?還是預期金融業務獲利,將會再節節升高?而金融業務又有多少?貸款?理財業務?我們也可一一檢視;如元大金。自 2021 年 4 月 19 日、也是台股集中市場、歷史最大的成交金額 6,300 多億元之際,股價指數在 17,700 多點以上,元大金股價從 26.4 元 / 股開始,至今仍然原地踏步;至今仍為 26.4 元 / 股,呈現中期盤整現象;最高股價為 27.8 元 / 股,就在 2021 年的 7 月 14 日。顯然本波的金融類股多頭行情,應非來自於有價證券股票次級市場交易熱絡。那其它金融股的買盤,又是來自於甚麼動能?真有原因?這檢視金融類股、各個個股的走勢便可以區別分辨。

(圖三:這波金融股價上揚顯然非來自金融投資,鉅亨網)
(圖三:這波金融股價上揚顯然非來自金融投資,鉅亨網)

金融業的原物料是存款人資金,且營業的也是資金放款,因此法令對金融業監理也較為不同、配股配息相對保守;以 2020 年獲利豐盛的富邦金為例,其 2021 年自結獲利為每股稅後 EPS 為 12.49 元 / 股,但是投資者對其現金股息的期待,似乎尚未帶動股價預期表現。這就可以看到金融類股的獲利,並不是完全來自於金融操作,因為金融操作的風險不小,每次系統性風險發生之際,多得擔待些投資帳面損失。例如在 1997 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不少金融機構中箭落馬;而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 (Global Financial Crisis),多數金融機構也受到傷害。回顧多年前,在開放銀行業後、台灣有 10 家所謂新銀行如大安、華信、大眾、與中興、萬泰銀行等,多曾遭遇、面對逾期放款風險。

(圖四:曾經在消金與連動債風暴中受傷的金融股,鉅亨網)
(圖四:曾經在消金與連動債風暴中受傷的金融股,鉅亨網)

這是由於當時萬泰銀行,在 1999 年引進了「喬治瑪莉現金卡」,而在兩年後、2001 年獲利達到最顛峰;2001 年之後多家銀行也紛紛跟進。但到 2005 與 2006 年時情況急轉直下,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現金卡債風暴漸漸形成。當時全台灣約有 80 萬人因拖延現金卡的債務,因此受到銀行徵信與法律部門追討。這 80 萬人大多是「以債養債」、辦理不少張新現金卡去借出資金,而後來面臨銀行追討債務時;再到其它銀行辦現金卡,從 ATM 取出現金、還掉之前的幾張現金卡債。但畢竟借錢容易,還錢困難,這樣不斷循環、最後終於不支。

當時以現金卡從 ATM、自動提款機提出來的錢,平均利息每年利息高達 20%。以每張現金卡可提領 20 萬元的小額貸款,每人所擁有的現金卡可達 5 張;則最高的卡債可達 100 萬元。2005 年時台新銀行第一季,就因卡債放款金額、被持卡消費者逾期未還;累積要提列增加無擔保放款、190 億元的備抵呆帳;信息公布後股價大跌。現金卡風暴之所以形成,是因為借錢太方便,消費者一有需求,從提款機就可以借錢。有不少年輕人為消費、或經營小企業的資金調度,也會陸續從各銀行辦出數張現金卡,後來累積少則 10 萬元、多則數十萬元的卡債,最後因為入入不敷出、終於成為逾期貸款、最後變成為呆帳。

肆、結論:本波金融類股是存放款利差擴大
(圖五:本波段以利差收益為主的金融股之一,鉅亨網)
(圖五:本波段以利差收益為主的金融股之一,鉅亨網)

現金卡債的逾放與呆帳,演成消費金融違約風暴,不少家銀行為追討現金卡逾期貸款,甚至不得不到不擇手段地步;當時還演成社會事件,成為立法院的熱門話題。為解決現金卡風暴,立委紛紛提出各種方案為消費者解套,而幾家剛成立的銀行逾期放款甚至達 5% 以上,造成金融機構經營風險。政府為解決這系統性風險,還降低了銀行營業稅率,甚至還免除營業稅,及拿出金融業安定基金、鼓勵國營銀行或是民間大銀行,併購這一些受害於逾放呆帳風暴的銀行;後來有些遭到金融安定基金拍賣處理,有些則被現在的銀行與金控併購。

(圖六:本波段股價表現最佳的利差收益金融股之一,鉅亨網)
(圖六:本波段股價表現最佳的利差收益金融股之一,鉅亨網)

當今金融類股看似適合短期價差操作,也可能會成為長期多頭主流類股之一。當前金融類股價上揚來自於:存放款利差的增加。自 2020 年 3 月 Fed 無限量 QE 政策執行後,產業對於資本支出的增加,當然大多由金融控股公司,銀行體系擔任主要提供者。由於資金的利率成本低廉,因此放款大幅成長,但 2020 年在電子半導體股價氣勢磅礡淹沒下,金融股價緩緩上揚並未受到特別矚目。但在 2022 年 3 月 15 日確定升息一碼後,以存放款為主的金融控股、或是銀行股價卻早就默默漲出一個亮麗身段,這種的現象分別為發生在聯邦、玉山、永豐金、中信金、兆豐等股價身上,其中以兆豐的股價最為顯著。在 Fed 確定持續升息、預期 FOMC 利率中位數將到達 1.9%,此一邏輯似曾相識;與疫情解放開封後、對旅遊與客運航空的預期似乎是相去不遠,這是短期、還是中長期現象?

(聲明:本文為財務理論與市場的融合描述,非投資建議書,不為任何引用本文為選股抉擇者、與投資損益背書。)

 

鉅亨贏指標

了解更多

#穩定獲利股

#指標剛突破

#波段上揚股

#動能指標上漲股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