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院三種模式爭先賽 同質化困局成障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30 10:52
本報記者肖玫麗深圳報導
互聯網醫院如雨后春筍般湧現。
12月28日,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首個落地項目——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南醫大深圳醫院)正式開業,並推出移動互聯網醫院,實現國內首個移動設備預約掛號服務。
記者梳理髮現,國內互聯網醫院共有三種模式:網絡醫院、下實體互聯網醫院、移動互聯網醫院或者雲醫院。分析人士指出,國內的互聯網醫院尚處於同質化探索階段,以預約、掛號等周邊服務為主,真正進入診療環節還面臨政策限制以及醫院間的利益分配問題。與此同時,醫保支付依舊是互聯網醫院落地的最大掣肘。
對於同質化的問題,金蝶醫療總經理陳登坤認為:“移動互聯網醫院的差異化在於,它是醫院自身向外的延伸,所以移動互聯網醫院的定位是可信的醫療服務。一開始大家都做同樣的事情,才能有企業和醫院跑出來形成自己的定位。”
互聯網醫院再添一員
南醫大深圳醫院的移動互聯網醫院,從立項到上線僅花了兩周時間。南醫大深圳醫院院長廖四照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通過互聯網在醫護人員和患者之間架一個橋樑,檢查預約因為是國內首個,還是需要進一步磨合。‘互聯網+’現在非常熱門,我們也會繼續完善互聯網醫院。”
據了解,移動互聯網醫院是南醫大深圳醫院和金蝶醫療共同搭建的私有雲服務平台。患者通過關注其微信公號,就能訪問患者移動服務平台,獲取“智能導診、預約掛號、門診付費、檢驗/檢查報告、住院每日費用清單”等服務。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醫院還率先開通了移動預約醫療設備檢查的服務。
陳登坤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只能預約醫生,現在可以預約檢查設備,適用設備預約的患者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複診,另一種是定期檢查,慢性病、複診、定期檢查等人群都適用。”
此外,該移動互聯網醫院的優勢還在於完善的診間支付,這要求廠商既要懂醫院的內部流程、信息系統,也要打造移動端的良好體驗。而國內大多數三甲醫院在探索互聯網轉型時,由於醫院內部的信息系統難以打通,難以實現移動端的診間支付。
“相比之下,深圳醫院在成立的同時推出互聯網醫院,讓PC端和移動端的系統廠商都遵循同一個標準,要實現診間支付以及接下來的對外連接就比較簡單。診間支付的好處就是患者的花費明細很清晰,也不需要重覆的掛號繳費。對醫院來實現了資金流的直接對接也節省人力成本,使得財務數據更準確。”陳登坤進一步道。
跟其他互聯網醫院一樣,該移動互聯網醫院也面臨醫保支付尚未打通的困擾。南醫大深圳醫院信息諮詢部部長王逸興告訴記者:“各地的政策設計方案不一樣,有的地區允許線上機構對接醫保。深圳對醫保的接入的要求比較高,但是我們會繼續協調。我們的互聯網醫院接下來會在各個領域找一兩個優秀的平台合作,它的定位就是以患者為中心,圍繞患者的需求來延伸。”
需打破同質化困境
除了移動互聯網醫院,國內還存在兩種互聯網醫院模式,一種是以烏鎮互聯網醫院為代表的下實體互聯網醫院,主要依靠遠程診斷的運營模式。病人可以在網上完成掛號、預診,根據病情,再找到合適的醫生對病情進行提前診斷。需要當面診斷的部分,則由當地醫院醫生對病人進行面診、檢查檢驗,再將診斷結果傳回到網上平台,由線上的專家醫生進行複診判斷。
北京鼎臣醫藥諮詢負責人史立臣認為:“通過遠程醫療來開處方其實早就有了,烏鎮互聯網醫院亮點在於它由國藥來配送藥品。不過烏鎮的模式很難複製,遠程醫療涉及利益分配的問題,醫院之間本身就是相互獨立的,上級醫院和基層醫院的管理和利益也很難分清,基層醫院也會擔心三甲醫院搶了他們的患者。”
而另一種則是以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為代表的網絡醫院,它則是採用“醫院+藥店”的模式,醫院與連鎖藥店合作,通過視頻會診的方式進行在問診並開處方。患者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就地購藥或者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另外,包括BAT在內的社會資本也早已瞄上了互聯網醫院,但是大多數是圍繞醫生和患者的周邊服務,並未真正涉及核心的診療流程。
“衛計委的政策規定遠程醫療必須由醫療機構來做,所以互聯網醫院的主體只能是醫院,但是醫院本身打造互聯網醫院的動力是不大的,所以整體來看現在還是處於同質化探索的階段,以預約、掛號等周邊服務為主。”史立臣告訴記者,互聯網醫院要想真正落地,應該由政府牽頭,形成一個區域的醫療資源共同體。或者由民營資本收購三甲醫院,然后去對接基層醫院資源,形成自己的醫療集團。
而陳登坤也認為,互聯網醫院不是要替代醫院,而是把醫院的服務延伸到移動端,使得患者和醫院快速的交互。“未來的趨勢是前端的延伸,比如諮詢、院前分診。另一個是向后延伸到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連接不是目的,要做到增值服務。”他。
(編輯:賈紅輝,郵箱:jiahh@@21jingji.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