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陳黎明: 互聯網和創新科技正重構企業價值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12-31 08:06
見習記者 許陽 上海報導
雖然從官方到民間,大數據及相關業的熱度在中國飛速提升,但大數據的應用與發展趨勢,以及隱私保護和安全問題,依然存在很多爭議。
為此,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了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陳黎明,他認為,互聯網和創新科技正在幫助中國企業重構價值鏈,大數據將是接下來重要的創新方向。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分析的主,也將影響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
用數據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21世紀:目前IBM公司本身業務也在轉型中,更多轉向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社交跟安全等領域。IBM的判斷是什麼?
陳黎明:目前我們有三個比較重要的判斷,或者企業當前最重要的三個使命。
一是用數據構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數據正成為新的自然資源,對於企業而言它是競爭優勢的基礎。全世界每天生的新數據量達到了250億千兆位元組;這其中80%都是非結構化數據;到2015年全球的數據分析市場將達到1870億美元。61%的IT支出將來自非IT部門,這意味CFO、CMO、CHRO等都成為了新客戶和買家。
二是通過雲計算構建通向新業務模式的途徑。雲對於全世界來都是一樁大生意,到2016年,將有1/4的應用會放在雲端,同時正在開發的軟件中80%是為雲量身打造的。
三是通過移動、社交構建一個全方位交互的企業。當前80%的成人一天22小時手機不離身,80%的個人願意提供他們的信息以得到個性化的服務,這裏面將改變公司的運作模式,IT預算逐漸走向這種參與型系統,50%的企業將25%的IT預算投入到參與型系統中,這個數字在過去的12個月中翻了一番。
互聯網和創新科技正幫助中國企業重構價值鏈
21世紀:互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物聯網等在中國都已經成為了熱門詞彙,您如何看待基於互聯網的創新對目前中國經濟的作用?
陳黎明:移動互聯網引發的創新和創業熱潮,以及以數字化跨界競爭為特色的新的行業變革,不是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全世界共有的現象。
互聯網和創新科技正在幫助中國企業重構它的價值鏈。舉個簡單的例子,原來的製造業只有通過它的渠道才能達到它的消費者,只有通過市場調查、渠道的反饋,才了解它的品的狀態,去洞察它的品。而今天的製造業,通過智能化品直面消費者,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數據化了。這背后的新的技術其實就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甚至認知計算。品的智能化離不開物聯網,直面消費者離不開移動計算;整個行為的數字化更需要互聯網+,這背后就需要一個強大的雲平台來支持這樣一個架構,需要通過大數據的技術來進行挖掘,進行整理,進而提煉當中的價值。有了這些技術,企業完全可以直接去面對消費者並從消費者那裏去獲得品的洞察,他甚至不用接觸到消費者,消費者在使用他的品的過程當中時時刻刻在反饋他品的數據,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整個價值鏈是被重塑的。
中國下一輪經濟的轉型和升級發展需要大力依靠工業和業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是行業和業互聯網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之一。大數據分析將賦予物聯網真正的力量。最大的發展機遇在於互聯網與業的深度融合,包括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以及對於各種行業、業數據的價值挖掘方面。而最大的發展機遇在於互聯網與業的深度融合,包括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
另外,大數據與行業深度融合,會是接下來一個重要的創新方向。有人下一個風口是傳統行業,我認為不是“傳統的”傳統行業,而是與互聯網、物聯網、尤其是大數據深度融合起來的新的傳統行業。大數據是一個創新催化劑,例如IBM正在做的車聯網、水聯網、能源互聯網等等,你會看到,大數據與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會促使傳統行業創新的大量湧現,會使很多傳統行業煥然一新。
大數據分析技術會迅速演進到認知計算階段,也就是利用人工智能的一些最新成果,使商業系統具備一定的人腦的能力,包括預測、推理和學習。這也是IBM大數據的戰略方向。
新商業模式將多樣化
21世紀:您對於“互聯網+”的理解是什麼?IBM將如何參與到“互聯網+”中,是否會選擇與地方政府進行合作?
陳黎明: “互聯網+”中的“互聯網”,不僅僅是我們平時所的“互聯網”,其中提到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船聯網、車聯網、大數據分析、雲計算,甚至還特別提出人工智能,這几乎就是當前整個 IT 業發展趨勢的巡禮。而且互聯網+的11個行動計劃,貫穿一個主思路,就是用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手機數據,在雲平台上實施數據整合,然后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來對數據進行深度的分析和處理,從而創造價值。
因此,對於“互聯網+”,我認為它代表了當前IT科技發展的方向。
但這也就意味,“互聯網+”的範疇要大於互聯網,要真的去理解這個“互聯網+”的實質,是綜合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社交、移動、物聯網等科技去幫助傳統業轉型升級的一套方法和觀點。
智慧城市建設的兩個問題:認真和開放
21世紀:IBM是否可能選擇與地方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到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
陳黎明:在中國智慧城市建設中,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個格局,政府做戰略規劃、進行必要的投入,企業和機構來做具體實施。現在也有 PPP 的模式,就是政府和企業建立合作機制來推進智慧城市項目。在這裏我反而想強調智慧城市建設中兩個問題,一個是認真,另一個是開放。
思路方面,我們在全球做了幾千個智慧城市的項目,發現一條主,就是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剛才我提到,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挑戰高於西方城市,所以怎麼在中國的條件下去把這個思路落實,解決問題,無論是技術上的難度還是制度上的挑戰,都是不小的。
第二個是開放。我是來自於IT業, 中國的IT業正是在開放與合作的前提下,有跨國IT公司的參與下才走到今天,才取得這樣的成就。今天我們談智慧城市,我認為我們不能夠閉門造車,與世界隔離。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國。(本報記者劉東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何苗。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xuyang@@21jingji.com;hemiao@@21jingji.com)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