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政策對沖后的中國股市分析
鉅亨網新聞中心
在中國,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政策層面上消息頻出,多空交織。周五“禁傘”、鼓勵融券,周六緊急安撫表示無需過度解讀,周日期盼已久的降準以超預期的“下調1個百分點”落地,不少市場人士紛紛表示,“劇情緊湊,跌宕起伏”。更有段子笑稱,這個周末,A股在不開盤的情況下,用意念完成了一次至少三百點的V型震蕩。
結合此前一天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的動作看,這種多空對沖的色彩更加濃烈。上周四(4月16日),肖鋼分別到訪了中金所和申萬宏源證券公司。在中金所,肖鋼見證了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的上市,並提醒投資者切實做好自身交易管理和風險控制;而在申萬宏源證券公司,在聽取了申萬宏源名為《什麼驅動了資金?》的彙報后,肖鋼表示,“這次牛市超過上次,但希望更慢更長!”再加上周末的政策調整,周一(4月20日)開盤后的市場表現,變得更加撲朔迷離與難以預料。
如若不拘泥於短期波動和日內走勢,從趨勢性的特點看,市場在以下幾個方面具有共識:一是A股當前這輪牛市,系出政策牛,中央不斷推出新的改革與政策,催化了不同的市場題材,輪番推動股指走高;二是牛市與經濟基本面脫,一季度經濟探底,GDP只有7%,創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但卻這並不妨礙市場節節走高;三從資金面看,股市的走強與資金的槓桿化密切相關。據估計,融資業務以及場外的傘型私募配資規模已經達到1.73萬億和5000億左右,另外券商的股權質押業務規模也已經達到7000億元,這些槓桿化資金所生的交易額占比居高不下,是驅動本輪牛市行情的主要內在動力之一,形成了區別以往A股牛市的顯著特點;四是牛市中不乏內幕交易與市場操縱這些違法違規行為,而由於監管的滯后性,一時間難以得到有效治理。典型的例子是全通教育,一季度凈利570萬,但股價的接連飆升卻令投資者們凈賺170億。這種脫離基本面的瘋漲已經呈現出明顯的泡沫化特徵,破裂只是個時間問題。
從歷史上A股市場的走勢看,過去7次大牛市,在觸發見頂因素上,有4次是“流動性枯竭或大規模股票供應”,另外3次是由於“嚴厲的監管”。A股歷史上最大的牛市——2007年的6124.04點,正是在平安、浦發天量再融資,以及中石油天價上市聲中,最終掉頭向下、潰不成軍。此情此景,市場需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盡可能避免市場在走到盡頭之后的“硬陸”。如肖鋼主席在申萬宏源所表示的,希望牛市更慢更長。但在經濟與股市背離、槓桿化資金驅動市場走強的雙重作用下,這番願望雖好,未必能真的兌現。一份調查顯示,融資客戶高倉位持股的傾向更高,可供騰挪的相對有限。如果市場出現明顯下跌,賬戶維持擔保比例突破追加保證金的紅線(150%),很可能在短期內無法周轉而被強制平倉。換言之,一旦要追加保證金,距離平倉已然不遠。與快速且無調整上漲相對應的,很有可能是同樣快速的單邊下跌,且從台灣及香港地區融資融券發展的歷程看,高槓桿下的快速下跌將是十分殘酷的,意味很多投資者只能被迫斬倉出局,而不像以往那般,被套了之后還能熬,等待下一波牛市解救。
在牛市中,市場總會盲目與過分樂觀,這在金融史上屢見不鮮。這也令中國的資本市場改革迎來佳的時間窗口,需要在牛市氛圍、市場具有賺錢效應時,加快改革進程,加強市場監管,避免錯失良機。關鍵的改革主要有三項,一是新股發行注冊制,擴大市場供給,將流動性導入實體經濟;二是國內外市場互聯互通,引入更多更成熟的投資者,降低市場的投機性;三是完善市場交易機制,提升市場運行效率與質量。這些改革目前都有相當的進展,年內有望迎來突破。而在監管方面,維護“三公”將是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需要嚴厲打擊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切實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以此觀之,“慢牛”的主動權,其實掌握在監管部門的手中。
經過激烈的政策對沖后,周一(4月20日)的市場走勢備受各方關注。從更長的周期看,如何在政策牛市中完善市場制度建設,強化對於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可能才是促進市場“慢牛”的主要動力,主動權掌握在監管部門的手中。
(來源:FT中文網 注:安邦諮詢公司是中國內地一家獨立智庫機構,專注於財經與公共政策研究。本文只代表該機構觀點。)
- 千元即可入手高評等基金,退休帳戶上路囉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