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政治局會議: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路透周四分析文章稱,中國中共中央政治局周四召開會議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提出要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定向調控力度,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並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分析人士解讀政治局會議時普遍認為,二季度中國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是相對有效的應對手段,同時在融資難融資貴未獲明顯改善之時,降息等貨幣政策工具仍將推出。
據新華社報導,政治局會議認為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相符,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形成之中,但外部需求收縮,內部多種矛盾聚合,經濟運行走勢分化,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
“要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會議表示。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和研究員朱振鑫認為,從強調“高度重視經濟下行壓力”、大篇幅講穩增長的思路等信號來看,4月政治局會議可能成為宏觀管理從“供給收縮”轉向“需求擴張”的重要分水嶺,經歷兩年的政治整頓之后,政策重心開始重回經濟建設。
“中央的宏觀管理思路已經出現重大轉折,摒棄過去兩年的‘總供給收縮’,轉向‘總需求擴張’,而總需求擴張的主要思路是中央貨幣寬鬆+地方基建托底。”他們在政治局會議后發布解讀報告稱。
會議強調,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總體思路,並詳細指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增加公共支出,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握好度,注意疏通貨幣政策向實體經濟的傳導渠道。
同時,會議稱要注重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認真選擇好投資項目,做到有市場,有長期回報。要整體推進財稅、金融、投融資體制改革,解決好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市政項目、實體產業部分資金循環不暢問題。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章俊認為,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特別是基建投資的力度是相對較為有效的手段。近期,中央在加大推進包括ppp在內的新的投融資方式是在實際操作層面的具體反映。
民生證券的管清友等則提出,貨幣寬鬆周期遠未結束,但將逐步進入下半場,上半場主要解決了銀行間利率(r007已穩定在3%以下),下半場主要目標是解決實體利率;在財政政策方面,中央已經關注到積極財政不積極的問題,強調“增加公共支出”,調動各方積極性。地方政府可能改變過去兩年“消極怠工”的休眠狀態,掀起繼1992年南巡、2003年區域振興、2009年四萬億之后的第四次基建投資熱潮。
二季度經濟下行壓力仍大
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速創六年新低,勉強落在年初設定的目標7%,分析人士多認為,考慮到房地產投資仍處於低谷,政策效應要逐漸發揮,二季度經濟依然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一季度經濟增長勉強7%,盡管與全年目標差不多,考慮到房地產投資不振,以及世界經濟復甦緩慢,二季度如果無其他措施,經濟下行的壓力仍會很大。
他認為,從政治局會議看,政策基調並沒有太多改變。“要通過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拉動增長,考慮到時效性,投資是更有效的方式。”從地區來講,包括一帶一路、京津冀等;從內涵來講,除了前期的鐵公基之外,要突出地下管網、環保、新能源、資訊產業。此外,融資成本居高難下,要堅定不移的降息,還應有1-2次降息。
民生證券預計2015年要完成7%的gdp目標,基建投資增速至少要達到25%,規模達到14萬億,這意味著后三個季度的基建投資將較一季度明顯回升。其中“鐵公基”和水利環保是主要增長點。
“為了實現今年政府制定的7%的增長目標,中央政府有必要在二季度加大政策支援的力度,從而確保在一定程度上扭轉經濟持續下滑的勢頭,在二季度末實現企穩回升。”摩根士丹利的章俊表示。
他認為,和以往有所區別的是,預計即將出臺的是一整套有規劃的政策組合而非單一和零散政策,包括貨幣財政以及產業政策,政策之間是互相呼應和協調,以期發揮政策的最大效應來應對經濟增長下滑的嚴峻局面。
政治局會議還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表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會議強調,要堅持協同發展、重點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進。要嚴控增量、疏解存量、疏堵結合調控北京市人口規模。要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