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無法置身事外 魯比尼:美國早已加入貨幣戰爭

鉅亨網李家如 綜合外電


末日博士魯比尼指出美國已加入全球貨幣戰爭(圖:AFP)

末日博士魯比尼指出美國已加入全球貨幣戰爭(圖:AFP)


全球許多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正面臨國內需求疲軟,使得官方決策者企圖透過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帶動經濟成長與就業市場。而這有賴於貨幣貶值與傳統與非傳統貨幣政策,以達成目的。

末日博士魯比尼在最新專欄文章提到,自年年初以來,全球各地有超過二十多間央行繼歐洲央行與日本央行之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在歐元地區週邊國家必須採取貨幣貶持策略,減少外部赤字與促進經濟成長。

但量化寬鬆政策引發的貨幣疲軟,進一步提升德國國內經常帳戶盈餘,去年佔德國國內生產總值高達8%。而其他歐元區核心國家也是如此,導致歐元區整體失衡情況越來越嚴重。

在日本方面,量化寬鬆政策為安倍經濟學三大改革方案的第一箭,此方案推出後導致日元大貶,貿易盈餘跟著提高。歐洲與日本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導致美元面臨強大升值壓力,這也使得如澳洲、加拿大等先進商品出口國,以及新興市場紛紛貶值貨幣,抵消出口下滑對經濟成長與就業帶來的影響。

而美元相對新興國家貨幣也出現升值,這些國家的經濟與金融較為脆弱。甚至就連中國去年也暫時允許人民幣兌美元走低,若接下來經濟情勢繼續不振,中國政府甚至可能再放手讓人民幣進一步走跌。

起初,美國官員對於美元走強並不怎麼擔心,畢竟美國經濟成長比起歐洲和日本好的多,甚至有望支持今年國內經濟成長逼近 3% 水準。原先認為油價下滑與就業機會增加將可帶動可支配收入與消費,除了能源行業以外的資本支出與住宅投資將加速增長。

但現今的情況看起來有點不一樣,美國官員對匯率的緊張情緒越發明顯。美元升值幅度已遠超預期,今年第一季顯示,匯率對淨出口、通膨與經濟成長的影響已比決策者的統計模型更為迅速。此外,美國所期待的強勁國內需求也未能實現,第一季消費疲軟,資本支出與住宅投資同樣走弱。

結果是,美國已加入這場「貨幣戰爭」,以防美元進一步升值。聯準會官員開始公開談論美元是影響淨出口、通膨和成長的原因之一。美國當局更開始批評德國與歐元區的弱勢歐元政策,而非採用擴大內需做法。口頭干預之後,緊接著將是政策行動,因為經濟成長趨緩與低通膨將讓聯準會零利率政策退場時間比預期更慢。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