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540人第二大部門卻戰績最弱,新主帥拚率隊換腦!一紙改組命令,真能讓華碩找到轉型方向?

今周刊 2023-06-25 10:0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今周刊)

撰文 ‧ 侯良儒

時隔 5 年,連續兩季度虧損的華碩,再次進行組織改組,近年幾乎原地踏步的商用產品事業,成為這次被調整與檢討的焦點。

一艘迷航的大船,將船員打散、撤換大副,真的就能導向正軌嗎?

6 月 12 日,全球第五大筆電品牌、第一大主機板廠的華碩,連續被爆出組織大整併、高層異動、裁員八百人的傳聞;面對消息飛竄,逼得雙執行長許先越、胡書賓,在 3 天後緊急召開一場 30 分鐘的閉門記者會,卻引爆網路社群諸多「華碩同學會」群組,罵聲連連。

連串的新聞事件,讓外界霧裡看花:明明,華碩還是一家股價逾 3 百元、市值超過兩千三百億元的公司,今年第一季更超車宏碁(Acer)、搶下全球個人電腦(PC)第五大廠,它,究竟何以至此?

筆電市場量縮  娛樂需求減緩

原因,就在於它身處的產業,正面臨 2020 年以來最低迷的時期。研調機構顧能(Gartner)統計,從去年第二季起,全球筆記型電腦的出貨量,已呈現連續四個季度負成長,尤其在最近兩個季度,衰退幅度更雙雙近 30%,而華碩也在過去兩季,呈現連續虧損。

「需求疲軟、庫存過剩、宏觀經濟惡化,導致今年出貨量衰退,」研調機構 IDC 分析師烏伯尼(Ubrani)指出,通路的高庫存現象,將持續到今年年中,「甚至,可能會延伸到第三季度。」

量縮之外,質,也在改變。「未來的筆電市場,商用機種的價值會愈來愈高,也是量的主要來源,」一名外資分析師表示,消費者正回復到疫情前的使用情境,也就是,筆電是用於「生產力」,情境,就是辦公室等商業領域,至於對應到「娛樂」需求的消費性機種,「人們會選擇買手機,而非消費性筆電。」

這個變,就與華碩這次的整併組織,有最直接連結。

在這次整改裡,華碩將占營收三分之二的系統事業群,精簡為三大部門:其中,消費型桌機、一體機,被併入「商用產品」部門,並交由「手機產品」部門總經理張凱舜兼管,而先前是單獨部門的電競產品,則被合併至「消費產品」部門。

將過去以消費性產品為主的單位、「化繁為簡」為三大部門,目的,就是要把分散的資源集中化,尤其是商用產品——這項華碩在同業裡最「弱」的領域。

「商用這塊,我們還不到 10%(營收與出貨量),外部(全球)市占率也不到 5%……。」胡書賓面對《今周刊》提問坦言,然而,他同時也透露了另一項資訊,華碩的商用電腦團隊其實高達 540 人,「是我們內部的第二大事業部。」

用數一數二多的員工人數,繳出僅僅 3%的市占率,也是其商用電腦部門,這次「換帥」的主因。

成立迄今 5 年的華碩商用電腦部門,先前皆由集團全球副總裁林宗樑領軍,然而,從這次的人事命令,該部門主管改由張凱舜兼任,不難看出,這次整改擘畫者、也是該公司董事長施崇棠的「急」。

因為,對比聯想、惠普、戴爾等全球前三大筆電商,各家每年的筆電出貨量,有超過六成是商用機種,當中,戴爾更逾 7 成;而戴爾去年第四季財報也揭露,該季的消費性機種衰退四○%,但商用機種僅下滑 17%,足見這項產品抵禦通膨、對抗消費性市場劇烈波動的力量。

至於華碩的最大競爭對手宏碁,近年在教育筆電布局有成下,商用機種占比從 2014 年的 35%,至今也接近 5 成,而華碩,則如前述僅 10%,進展微乎其微。

來源:《今周刊》 第 138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今周刊》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科技新貴帶老婆孩子吃迴轉壽司「一盤 60 元太貴不准拿」!明明賺很多,總覺得不夠用... 金錢匱乏感 3 種解方

不敢接單!為何車險公司不願接受特斯拉車主的保險?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