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雜誌

如何聰明地失敗

EMBA雜誌 2023-11-30 10:32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

九○年代,美國禮來製藥公司(Eli Lilly)花了超過十年的時間,以及大筆的經費,研發肺癌新藥愛寧達(Alimta)結果在臨床試驗中沒有過關。

哈佛商學院教授艾德蒙森(Amy C. Edmondson)指出,雖然試驗結果令人失望,但也值得讚許。因為從實驗跟結果學習,是科學家讓自己進步的好方法。

她在今年九月出版的新書「正確的錯誤:失敗的科學」(Right Kind of Wrong)中指出,愛寧達是個「聰明的失敗」的好例子。就像發明大王愛迪生(Thomas Edison)的名言:「我並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

艾德蒙森指出,人們傾向於盡一切努力避免失敗,對所有的失敗一視同仁,覺得失敗是負面的經驗。但是有一些失敗確實是比其他失敗聰明,它們具有價值,因為會迫使我們去走不一樣的路,指引我們朝成功而去。

就像愛寧達,一開始的失敗讓禮來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法。公司小心地檢視臨床試驗的數據,結果發現,新藥其實對有些病患有用。至於沒有用的病患,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缺乏葉酸。

針對葉酸成份,公司重新調整新藥,結果通過了臨床試驗。後來愛寧達變成為公司賺進幾十億美元的成功產品,幫助了無以計數的肺癌患者。

艾德蒙森研究失敗相關心理學已經超過三十年,她分析,「聰明的失敗」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 實驗發生在全新的領域。實驗從一開始的目標就是創新,而非僅止於翻新既有的事物,像是模仿一個市面上已經存在的產品。

2. 提供朝著想要的目標前進的機會。實驗是思考過的,而且是刻意安排的,如果成功了,會獲得獎勵;如果失敗了,也不是毫無意義。相較之下,有些失敗則只是因為粗心大意造成的。

3. 實驗奠基於現有的知識。在事前有先做好功課,行動本身可以合理預期可能會成功,而不只是碰運氣。

4. 萬一失敗,實驗不會耗損過量的資源。舉例來說,公司先推出產

來源:《EMBA 雜誌》44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EMBA 雜誌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