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看好未來兩年金融投資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5月26日,在個人高階客戶金融服務領域享有盛譽的招商銀行和全球領先的管理咨詢公司貝恩公司聯合發布《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這是繼2009年、2011年和2013年三度合作后,雙方第四次就內地高階私人財富市場所做的權威研究。
報告指出,2015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千萬人民幣以上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已超過100萬人,全國個人總體持有的可投資資產規模達到112萬億人民幣。中國私人財富市場持續釋放可觀的增長潛力和巨大的市場價值,前景看好。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和深耕,私人銀行服務已深入人心,高凈值人群對私人銀行服務的信任和依賴度進一步增加。中資私人銀行在不斷探索境內高階財富管理市場創新服務模式的基礎上,也在積極加大境外市場戰略投入,致力於為中國高凈值人群打造境內外聯動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報告基於大量的一手調研和嚴謹的統計學模型,對中國私人財富市場、高凈值人群投資態度和行為特點以及私人銀行業競爭態勢進行了深入研究。
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突破百萬,七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高凈值人數超過5萬人
資本市場和新興投資產品拉動中國私人財富市場增長,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突破百萬
報告指出,2013-2014年,在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國私人財富市場的可投資資產總量和高凈值人群數量繼續保持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在資本市場回暖、新興投資產品不斷涌現的拉動下,2014年末中國個人總體可投資資產達到112萬億人民幣,相較2012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6%。2014年末,中國高凈值人群規模突破100萬人,相較2012年增長了33萬人,而相較2010年年底已經翻番。
綜合各項宏觀因素對中國私人財富市場的影響,報告預計2015年中國私人財富市場仍將保持增長勢頭,全國個人總體可投資資產規模預計將達到129萬億元,同比增長16%;高凈值人群規模將達到126萬人,同比增長22%;高凈值人群持有的個人可投資資產規模將達到37萬億元,同比增長17%。
中國私人財富市場持續釋放著可觀的增長潛力和巨大的市場價值,前景看好。
七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高凈值人數超過5萬人,中西部地區增長強勁
2014年末,全國共有7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高凈值人群數量超過5萬人,分別為 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和四川。其中,廣東的高凈值人數率先超過10萬人,達到13萬人;四川成為首個高凈值人群數量超過5萬人的內陸省份。
區域增速方面,中西部地區增長強勢,與沿海省份差距進一步縮小。2012-2014年高凈值人數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25%的省份集中於中西部,其中新疆、湖北和陜西三省高凈值人數年均復合增長率突破30%。展望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京津冀協同發展明確為區域發展的“三個支撐帶”,預計在政策驅動下中西部地區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將進一步快速增長。
高凈值人群境內外投資心態更加成熟,“財富傳承”重要性大幅提升;互聯網等創新型行業發展促進“新富人群”涌現
高凈值人群對實業投資觀點呈現分化,普遍看好未來兩年金融投資
《2015中國私人財富報告》顯示,在中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高凈值人群對國企改革、壟斷行業逐步向民營經濟開放、全民創新等對內深化改革政策,以及“一帶一路”、人民幣匯率國際化等對外開放政策尤為關注。整體來看,受訪高凈值人群未來1-2年內對實業投資的觀點呈現分化,約19%的受訪者考慮在未來兩年增加實業投資,約57%選擇保持,而有24%考慮減少投資。針對實業投資的不同領域,僅有不到10%考慮增加對傳統制造業的投資,投資熱情相對集中在創新行業和消費服務業,這客觀上符合政府希望積極引導創新型行業發展的導向。
與此同時,受訪人群普遍看好未來兩年金融投資。超過50%的受訪者預計未來一到兩年會考慮增加金融投資;另有約43%的受訪者表示會保持現有金融投資規模。
“財富傳承”重要性大幅提升,高凈值人群關注精神財富的傳承
2015年調研顯示,雖然目前資本市場回暖,新興投資產品不斷涌現,但高凈值人群仍然希望將“財富保障”作為首要目標,在實現財富穩健增長的基礎上,順勢而為。與此同時“財富傳承”的重要性排序則從兩年前的第五位躍居到了第二位。在實現財富穩健增值的前提下,越來越多的高凈值人群開始系統性地思考和規劃如何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有效、有益地傳遞給下一代。
報告指出,“財富傳承”如今已成為高凈值人群普遍考慮的重要命題,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發展。高凈值人群希望精神財富伴隨著物質財富的一並傳承,在調研中,“腳踏實地”、“勤奮”、“拼搏”等個人品質和素質的傳承被反復提及。許多受訪者希望有規劃、有原則地將物質財富傳承給子女,同時期待他們培養起獨立自主的品格和能力,能夠正確地認識和運用家族財富,讓財富成為子女生活和事業的助推力。
高凈值人士境內外資產設定穩中求變,跨境投資需求更加多元
從境內資產設定來看,在2014下半年至今股市回暖的背景下,許多投資者調高了投資收益預期。包括債券、信托產品、銀行理財產品在內的固定收益類投資,在資產中的占比較兩年前有所下降。股票及股票類投資產品成為投資熱點,與資本市場相關的各類金融產品,包括PE、VC、定增等一級或一級半市場的投資比例也大幅提高。
境外投資的熱度持續上升,高凈值人群境外投資的目的從“分散風險”,開始向“主動尋求海外收益”轉變。固定收益類產品、股票和投資性房地產仍然會是境外投資的主要投資類別,然而與兩年前相比,股票等收益較高的權益類產品在境外資產中的占比有小幅上升。報告數據顯示,已擁有境外投資的高凈值人群占比從2013年的33%上升到37%。而談及未來境外投資的資產比例,已擁有境外投資的高凈值人士超過半數將會考慮增加境外投資,另有40%左右的人士預計該比例將大致保持不變。
互聯網等創新型行業發展促進“新富人群”涌現
近年來政府出臺的鼓勵行業創新等政策進一步激發了大眾創新的活力,並催生了許多基於互聯網技術或平臺的新型致富模式和“新富人群”的涌現。
這部分新富人群邁入高凈值人士行列的時間尚短,他們中大部分是因從事互聯網等資訊產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高階制造等創新型行業而在近幾年實現了個人財富的快速增長。從職業構成來看,以一代企業家為主,在新興行業通過自主創業致富;另外還有部分是職業經理人或企業高管。近80%的新富人群是50歲以下的年輕高凈值人士。在投資行為偏好方面,“新富人群”眼界開闊、思維活躍,投資風險偏好較強,也更易接受線上私人銀行服務。
私人銀行成為高凈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資理財渠道,中資私人銀行在加強境內市場專業化資產設定服務的同時,積極版面境外財富管理市場
高凈值人群與財富管理機構的信任合作關係深化,受訪高凈值人群對私人銀行服務的依賴度進一步增加
近來年,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發展迅速。隨著居民理財意識的逐漸提升和市場上財富管理產品不斷涌現,高凈值人士財富管理業務的滲透率也在逐年提升。
報告指出,受訪高凈值人士的財富管理業務滲透率從2009年的不到30%上升到今年的65%,表明高凈值人士已習慣於將大部分財富交給專業財富管理機構打理。其中,商業銀行以其綜合財富管理平臺的市場定位,多年來一直是高凈值人群最主要的投資理財渠道,管理著受訪高凈值人士一半以上的個人資產。
在境內市場,中資私人銀行不斷深化客戶關係,在提供專業化資產設定的基礎上,開始探索全權委派資產管理等創新服務模式
在境內財富管理市場,中資私人銀行自2007年誕生以來,經過多年的市場耕耘,一方面產品種類不斷豐富,服務體系逐漸完善,另一方面專業化資產設定能力不斷提升,並逐步積累了如家族辦公室等復雜財富管理經驗,與私人銀行客戶間建立起更為長期的信賴合作關係。
報告指出,私人銀行的競爭焦點從增值服務的品種和多樣化,逐步向打造專業化品牌、提供專業化資產設定服務建議轉變,回歸私人銀行的個性化和專業化服務本質。在這一背景下,國內部分私人銀行已開始率先探索全權委派資產管理服務的創新模式,並收到了積極的市場反響。
在境外市場,中資銀行持續加大戰略投入,著力打造境內外聯動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報告數據顯示,隨著高凈值人群投資移民以及境外投資經驗的豐富,近年來高凈值人士境外投資比例持續上升。在進行跨境資產設定時,品牌、專業性和產品是高凈值人士選擇財富管理機構的主要考慮標準。同時,高凈值人群也關注財富管理機構在語言和文化上的親近感。
為捕捉國內高凈值人群日益增加的境外投資需求、發揮自身在語言和文化親近感上的優勢,中資銀行私人銀行正在通過自建及借船出海兩種方式積極版面海外業務,並在人才、系統、產品及服務上進行戰略性投入,以提升境外市場服務能力。
中國私人銀行業現已進入逐步成熟的發展階段,未來財富管理的競爭也必將回歸提供專業化投資理財和綜合金融服務的本質。各類財富管理機構必須順應行業發展趨勢,不斷優化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持續建設拓展海內外平臺,為客戶提供值得長期信賴的卓越服務。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