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房產

劉世錦:預測明年后年房地產投資將出現正增長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聚焦多樣化普惠金融,助力創新創業”,7月1日,2015第三屆中小企業投融資交易會(以下簡稱投融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啟幕。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會長李子彬、中國入世首席談判專家龍永圖、知名企業家馮侖等嘉賓出席同期“小企業 大夢想”論壇並發表主旨演講。

本屆投融會為期3天,以“多樣化普惠金融+創新創業”為主題,匯集了150余家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地方產業園區、高成長型項目、海外招商引資項目等參展。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2萬余家企業和近3000余個優質項目前來參加對接洽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在大會發表主題演講時預測,明后年可能會看到房地產投資出現正增長,他表示,新常態不僅僅是增長速度的變化,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結構轉變以消費和服務業為主,內需起到更大作用。增長動力更多地依靠生產率提升和創新驅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不能因為增長速度下降就悲觀,這是規律性的。

以下為部分演講實錄:

劉世錦:大家現在最關心的是中國經濟形勢,2008年遇到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2009年實施4萬億的計劃,到2010年的第一季度達到一個高點,這時候可以看出中國經濟一直以來的態勢,到目前為止,到5月份,大家最關心的,中國經濟過去幾年的態勢怎么看。

我們看中國的情況,中國合資企業增長情況差不多,從全國各個省市還有自治區的角度上來算,我們算完之后得出一個結論,中國經濟到2015年,有很大的可能性會出現增長趨勢的回落。

現在大家可能關心的就是下一個階段增長的速度,是什么樣的走勢? 從去年七八月份以后,增長速度回落的幅度稍微有點轉換,今年一季度GDP的增長速度統計數據是7%,最近一兩個月的情況來看是下降的態勢。我們說高速增長表現中高速增長,那么中高速增長的“底”在什么地方,這是大家比較關心的。

有一個大概的判斷:會在今年之后,或者是明年要觸底,但是這個時候可能是困難最大,挑戰最多,也是嚴峻最多的時候。

我也用一個概念:“轉型再平衡”。過去10%左右的增長,從需求來講,已經是下降了,要轉型的過程。那么轉型要實現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條件,就是高投資要“觸底”,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高增長,它到底是怎么高增長的,有一些外國朋友說中國經濟很復雜,我說越看越糊涂。其實問題也可以相對簡化,中國經濟,高增長除了依賴高投資,因為我們消費總體上來講是比較穩定的。高投資,主要是有三項的過程,在過去的幾年,我們的基礎設施占投資20到25%,房地產25%,制造業30%以上,而制造業投資又直接依賴於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出口,剛才我講的這三項結合起來可以解釋中國投資的85%以上,所以中國的高投資要處理,高增長要處理依賴於高投資,而高投資要處理,通俗的來講就是三只靴子要落地,第一只靴子我們的出口,已經落地了,在座的有一些企業家們,可能是看出口,今年我們的出口大幅度回落,上年5月勉強保持一個增長。去年我們是2.7%,但是我們過去的話可能是20%,今後中國出口速度能到5%,今年定的目標是6%,今年要實現的6%的目標還不是很大,今後即使在比較好的情況下,在5%到10%之間就是一個相當好的狀態。是不是國際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了像美國、歐洲、日本等等,正在逐步的走出來,但是無論如何國際形勢,實際上對需求並沒有發生特別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出口為什么下降這么多,很大程度上是我們自身的競爭力水平下降,隨著要素成本的上升,土地、勞動力、環境、匯率的上升,還有我們出口競爭力有所降低,所以我們以后的出口,好的情況下就是5%到10%,基礎設施,實際上已經是觸底了,有些增長高一點,但是政府拉動增長,這個是一個有利的抓手。

剩下的就是房地產,我們經歷過這么多的高速增長,去年出現了一個回調。這個回調,我估計在這個會場,或者在附近的這個會場開會,包括房地產的這兩年都講,說房地產的回落,只是一個周期性的,短期的回落,但是我們的判斷呢,相反,我們認為是一個歷史性的條件,原因是什么,房地產70%左右的我們的城鎮居民的住宅歷史需求增值,是1200到1300萬戶,這個數據一達到,就呈現一個回調。

現在有些專家經過分析指出,東北地區的房地產的這個經濟低迷,增長速度低,和中化工業的回調有關,和房地產的低迷有關,而房地產的低迷和人口的進流出有關係的。

我們可以看到,全國的情況差別還是很大,一線城市總體上比較穩定,或者是往上走一點,但是在二三線城市,房源確實多了,兩三年就可以買一座房子。房地產總體來講,希望能不能穩住,不讓它下降太快,還有一個探討的過程。房地產如果攤到底了,中國經濟高增長的點,是否還可以到來。

第二個就是我們研究過剩的產能,需要退出和重組,我們的需求下來了,搞設施建設,用什么東西,鋼鐵、煤炭、鐵礦石、石油、石化、水泥、建材等等,過去從2002年經濟呈高速增長,主要是重化工業在增長,但是現在需求也在往下走,下降幅度大的就是行業,但是這些行業下降的幅度還不夠,就呈現嚴重的產能過剩,鋼鐵、煤炭,很多地方的價格,已經落好的,就很好的這個企業,甚至是行業里面最好的這個企業都快虧損了。

所以在討論一個問題,中國經濟是不是要通縮就是這個價格的增長,我們的這個工業市場價格連續38個月的增長,那么這個增長跟美國的通縮是一回事嗎,根本不是一回事,這個是因為我們30多年的,特別是中國經濟30多年高速增長之后,出現龐大的這個產業,他的產能過剩,這個產能如果不和需求相匹配,需求下來以后,你產能也要往下減,剛才我講的幾大行業,你不減少20%到30%,去產能的話是達不到平衡的達到平衡以后,價格才可以恢復增長,企業才可以盈利,政府才有財政收入。

所以這個經濟,第二個點,就是我們去產能,研究過剩產能的必須,去年和今年前5個月,全國增長最低的這些地方,就是產能嚴重過剩。

第二個條件就是新的增長動力成長,像服務業體現價格創新這些等等。

我剛才講,這幾個條件,從中國來看,這個是我們要達到的所謂的這個底部,新的均衡點,投資10%左右,到5月份的時候,已經接近這個數字了,房地產的投資呢,去年是12%、13%,今年我們估計會在5%以上,7%或者是8%,但是今年一到四月份已經降到5%或接近零增長,所以房地產投資能不能保持一個正的增長就已經很不錯了,像基礎設施15%,制造業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出口5-10%。

今年我們政府定的經濟增長速度是7%,這個目標還是可能實現的,但是難度比較大,什么時候達到這個均衡點,可以去看投資,特別是房地產的投資基本上穩定了,大家注意房地產投資,我先說一個預測性的話,明年后年你可以會看到房地產投資,會出現一個正的增長。什么時候能夠穩下來,企業的盈利才能下來。

新常態不僅僅是增長速度的變化。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結構轉變:消費我和服務業為主,內需起到更大作用。增長動力,更多地依靠生產率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目標,更多重視增長質量和校醫,速度服從質量,體制轉型,有效政府加有效市場,數量擴張型轉向創新引領型,我們現在要產業升級,提升產業的產量,那些高附加值的那些企業進來,去年中國的對外吸引外資的數量排在全世界還是第一位的,所以中國經濟的這個發展前景,不能因為增長速度下來了大家就悲觀了,這個是規律性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