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美國製造業回流是「致命幻覺」?美資深業者批川普關稅只會讓經濟惡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4-09 19:50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美國製造業回流是「致命幻覺」?資深業者批川普關稅只會讓經濟惡化(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宣布對外國進口商品實施高額關稅,目標是將製造業帶回美國,重振國家經濟。然而,擁有 15 年製造業經驗、曾在中國工廠工作、並與多國供應商合作的美國消費品公司 Viahart 執行長哈特 (Molson Hart) 卻發表長文,直言這些關稅政策不僅無法達成目標,甚至可能使美國經濟更加惡化。

這位精通中文、經手數千萬美元跨國採購的資深業者強調,所謂「關稅能救『美國製造』」不過是危險的幻想。


哈特在文章中提出了 14 個主要原因,闡述了關稅政策為何難以成功,並分析了若美國真心想重振製造業應該怎麼做。以下是其核心論點:

1. 無法抵銷美國高昂的生產成本:哈特以蘋果 iPhone 為例,即使加徵 54% 的關稅,進口成本上升,但相較於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極高成本和薄弱的供應鏈,企業和消費者仍然會選擇在中國生產。在美國製造 iPhone 的成本甚至比在中國加上關稅後還要高。蘋果等企業為了利潤,仍會選擇中國製造,「美國工廠」只是空談。

2. 美國的工業供應鏈薄弱:哈特指出,美國擁有優秀的消費品供應鏈,但工業級的供應鏈,尤其是電子元件等,嚴重不足。以 iPhone 為例,其螢幕、外殼和電子元件主要依賴亞洲工廠。即使加徵關稅,從亞洲採購這些零部件仍然比在美國重建供應鏈更便宜高效。缺乏關鍵零部件的供應,再高的關稅也無法讓製造業回流。

3. 美國缺乏製造業的技術和 know-how:哈特認為,製造業的複雜性被嚴重低估,如果美國連相關技術都無法掌握,再高的關稅也無法催生「美國製造」。他以自己的玩具公司為例,生產塑膠玩具所需的模具維修技術在美國幾乎失傳。一旦模具損壞,只能從中國訂購或送回維修,嚴重影響生產。即使有無限資金,美國也無法在短時間內複製台灣在半導體製造上的技術優勢。

4. 美國勞動力的有效成本更高,且素質參差不齊:哈特坦言,中國勞動力不僅成本較低,且工作效率、紀律性和專業素養更高。他列舉了美國工人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例如工作態度、技能不足等。相較之下,中國工人更願意長時間工作,且具備更好的基礎數學能力和工作技能。哈特強調,中國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一製造強國,憑藉的是工匠精神、專業實力、以及對勤勞致富的信仰,加上一流的基礎設施。

5. 美國基礎建設落後,無法支撐製造業回流:哈特指出,美國的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無法應對大規模製造業回歸的需求。自 2000 年以來,美國人均發電量幾乎沒有增長,而中國則增長了 400%。若要重啟製造業,美國的電網、公路和港口將面臨巨大壓力。建設新的能源基礎設施(如核電廠)在美國成本極高。

6.「美國製造」需要漫長的時間:哈特根據自身經驗指出,在美國建立一座工廠至少需要兩年,投產後還需 6 到 12 個月才能達到全效運轉。這還不包括建設配套基礎設施所需的時間。他諷刺地說,等到「美國製造」真正開始時,可能又要選新總統了。

7. 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和複雜性阻礙投資:哈特批評政府朝令夕改的關稅政策讓企業不敢輕易在美國進行長期投資。他舉例說明關稅政策的頻繁變動和不明確性,使得企業難以預測成本,猶如賭博。這種不確定性已經凍結了商業活動。

8. 大多數美國人並不喜歡製造業的工作:哈特認為,許多支持關稅政策的人並未真正體驗過製造業的艱辛。他分享了自己在中國工廠短暫工作的經歷,強調製造業工作的辛苦和枯燥。大多數美國人追求的是更輕鬆的工作和更高的生活品質。

9. 美國既缺乏足夠的勞動力,也缺乏相關技能:哈特指出,在美國失業率相對較低的情況下,並沒有足夠的勞動力來填補潛在的製造業崗位。更重要的是,美國還面臨產業工人和管理人才的斷層。當人才流向高收益的金融等行業時,很難指望他們轉向製造業。美國試圖帶回的是中國已經不想要的低價值製造業。

10. 自動化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哈特反駁了透過自動化取代人工以降低成本的想法。他指出,中國每年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是美國的 7 倍,且成本更低。許多製造業的精細工序目前仍難以自動化。作者預測,美國的創新速度可能趕不上中國工業機器人湧入美國市場的速度。

除了以上十點,哈特還提到美國高度訴訟的商業環境、關稅執行的不均和易被操控、以及關稅結構上的缺陷等問題。他特別強調,對生產所需的零組件和機器徵收與最終產品相同的關稅,將會先讓美國製造商破產。

哈特預測,目前的關稅政策是「史上最糟糕的經濟政策」,若不迅速改變,將導致美國經濟衰退,全球化進程也可能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繼續。他憂心忡忡地表示,自己正「眼睜睜地看著美國全速衝向經濟災難」。

儘管如此,哈特也提出了美國為何需要重振製造業的三個原因:增強國家實力、促進創新、以及為擁有空間智能的人提供發展機會。

對於如何真正帶回製造業,哈特建議美國應該優先解決勞動力效率低下的基本問題,例如提升數學教育和改善醫療體系。他主張專注於美國在高階製造、農業和創新方面的優勢,並採取更精準的關稅政策,例如對最終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對出口商退還進口關稅,並更嚴厲地執行針對外國公司的關稅。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