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看好中國資產!小摩、百達等外資齊喊進A股:估值見底 長線資金是市場壓艙石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11 10:30

中國 A 股三大指數今 (11) 日開盤集體走低,香港恒生指數開盤也同樣開低,但在關稅戰烏雲持續壟罩下,不少外資仍對中國市場的成長前景抱持樂觀態度。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表示,中國市場表現相對強勁且財政空間充裕,為貨幣與財政刺激提供了充足空間。在全球市場中,中國、英國及印度表現相對強勁。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盧伯樂及多元資產高級策略師賽雅倫表示,由於擾動因素持續發酵,大幅改變了股票、債券及貨幣等資產的短期前景,投資者應考慮降低風險部位。
摩根資產管理表示,宏觀上,中國正處於週期復甦起點,川普關稅政策對全球貿易格局帶來挑戰。從政策面、資金面、投資人情緒等因素來看,目前 A 股基礎仍較好,待風險集中釋放後,市場可望重拾升勢,依然看好中國資產的長期投資機會。
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周二 (8 日) 表示,目前 A 股市場處於較低的估值水平,為其提供了抵禦下行風險的保護墊。從 2025 年全年的角度來看,長線資金將在監理機關的引導下,持續穩定流入 A 股市場。保險公司、公募基金與社保基金在 2025 年可望分別為中國股市帶來人民幣 1 兆元、5900 億元與 1200 億元的淨流入。
孟磊說:「長線資金作為市場的壓艙石,其管理風格穩健、投資期限長的特點能在一定程度上平穩股權風險溢價。在極端的市場情況下,中央匯金等機構持股規模亦有進一步提升的能力。」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也表示,短期內市場波動性仍會維持在較高水平,而 A 股更具韌性,可將其視為用於對沖或分散風險的配置選項。
類股方面,瑞士百達資產管理認為公用事業和電信業者憑藉防禦屬性、服務導向及估值水準偏低,近期可望跑贏大盤,非必需消費品和科技板塊相對較為脆弱,前者受制於消費者購買力存在不確定因素,後者則由於週期敏感性相對較強。
富達國際基金經理 Ian Samson 表示,過去兩年,中國通訊產業業績大幅成長,許多企業都處於通訊科技和 AI 的技術前沿,保持強勁發展勢頭。目前美國同業正處於下行趨勢之中,反觀中國的通訊業則處於上升階段。目前,儘管許多企業的股價已經出現上漲,但相同的業績成長趨勢在美國或歐洲市場相關標的估值往往會高很多,加上由於許多通訊服務企業的內需傾向,有望免受擾動因素的直接影響。
高盛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勁津認為,A 股的策略性配置機會優於港股,在產業配置上繼續偏向消費累死,並優選 AI 受益品種、面向新興市場的出口企業以及現金回報主題。
摩根資產管理也表示,短期震盪下,可關注部分產業在風險規避下可能出現的錯殺機會,包括部分供應鏈全球無備份且下游利潤率高,有較高議價空間的鋰電、高端消費電子等個股,資本支出預期不受影響的新興產業如 AIAIS、機器人等,以及資本支出預期不受影響的新興產業。
- 瞬息萬變的經濟局勢該怎麼面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