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公司破紀錄剔除7停牌股 全屬中資民企 涉機構狙擊股東糾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7-03 07:52
近年中資股接連爆煲,恒指公司昨(2)日公布,鑒於部分股份持續停牌,旗下恒生綜合指數和恒生環球綜合指數同步剔除7支支成分股,創下相關指數自2001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剔除,其中不少屬中資「基金愛股」,例如先後遭沽空機構狙擊的桑德國際(0967-HK)和天合化工(1619-HK)、爆出股東糾紛的山水水泥(0691-HK),以及一度陷入破產危機的佳兆業(1638-HK)均齊齊被踢走。
香港《明報》報導,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發展主管黃偉雄昨日回應本報指出,此次恒生綜合指數和恒生環球綜合指數均一次剔除7支股份,為歷來最多。他又介紹道,其實環球綜合指數只是在綜合指數基礎上加上一些外國公司,兩者頗有重合之處。
他強調剔除股份數目破紀錄,同時也與指數成分股增加有關。恒生綜合指數2001年創設時僅約200支成分股,時至今日已接近460支。基數增加是導致剔除股份增加的原因之一。
他同時透露,按例公司停牌1個月已經可以剔除,但現時執行已有所寬鬆,若到3個月仍然無進展,才會最終除牌。此次被剔出的7支股份當中,停牌時間最短的山水水泥4月16日停牌,停牌時間最長的桑德國際3月16日停牌。
事實上,7支被剔除股份中,清一色為中資民企,當中以四環醫藥(0460-HK)和天合化工市值最大,分別達為457億元和290億元(港元,下同),屬於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此兩間公司加上桑德國際今年都是首次延遲業績公布。
天合化工同樣遭遇沽空機構匿名研究(Anynomus Analytic)指控財務數據造假,公司曾公開駁斥,惟至今未能復牌。四環醫藥則是未能與審計師就入帳方式達成共識,導致延遲業績公布。
桑德國際是大陸污水處理龍頭民企,2月突遭沽空機構阻擊,質疑其誇大收入、重複入帳、提前入帳,桑德前後發出三次公告澄清,唯全年業績前夕突然停牌,表示需要更多時間向獨立核數師提供所需資料。
除了被指數據造假外,中資企業問題還涉及政治風險和股東糾紛。佳兆業遭深圳國土局封鎖多個樓盤,大股東郭英成失聯,白武士融創(1918-HK)高調收購,最後郭氏回歸,力拒收購,劇情起伏。
山水水泥主要股東中國天瑞(1252-HK)指前者公眾持股量不足,要求罷免包括山水董事長兼總經理張斌在內的多數董事,並委任七名來自中國天瑞的新董事。(接下頁)
[NT:PAGE=$]
恒指公司今次破紀錄一次過將7支停牌剔出股環球綜合指數,事實上,根據規定,成分股股份一旦停牌超過一個月,已可以觸發被剔出相關指數,惟恒指公司指出目前為有彈性地執行,只會在停牌超過3個月時,才考慮落實剔出。
目前恒生指數旗下擁有逾10個系列指數,一般會根據市值、成交額、從事行業及上市資歷等因素,決定是否納入各項指數;同時指數會定期作出檢討,根據同樣指標進行估算,考慮是否剔出相關指數。
不過,除定期檢討外,據恒生指數公司網站資料顯示,包括恒生指數、環綜指等所有指數,倘任何一支指數成分股連續停牌一個月,亦可觸發將該股從有關指數中剔除,只有在「非常特殊情況」下,如該成分股被認為極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復牌,始有可能獲保留在指數內。
恒指公司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其做法亦不會太過「死板」。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發展主管黃偉雄表示,一般情况下,均不會在1個月時間屆滿時,立即將該股從指數中剔除;公司將因應其停牌原因而給予時間,通常1個多月,最多不超過3個月。
近年A股是否獲納入MSCI指數,多次惹起爭議,其中主要爭議是外資買賣A股仍有不少限制,但亦有市場人士憂慮,不少基金是以追蹤指數運作,但以近年中外上市的中資股卻頻頻「爆煲」,有基金經理坦言認為,倘若日後A股獲納入MSCI,一旦出現問題,受影響的投資者亦會更多。
有資深基金經理坦言,上月初MSCI決定暫時不將A股納入指數,令一些追蹤MSCI的基金不必將A股放入其投資組合中感到「鬆一口氣」,他指A股上市民企不乏爆煲事件,不排除亦是MSCI其中一項考慮因素,同時他指基金界亦擔心,以現時A股已不現實的估值,倘若獲納入MSCI,大量資金的流入將令A股泡沫更多。他指出,業界現時認為A股投機味道較重,其估值亦見過高,即使有基金買入A股,其比例也不多。
不過,君陽證券行政總裁鄧聲興則認為,雖然大陸民企頻頻出事,但MSCI是希望將整個股市納入指數,而上證綜合指數本身以國企為主,因此「爆煲」風險較低。他又提到,A股若不獲納入MSCI,主因還是環繞其流通量不足的問題,受大陸資本帳管制所限,不由外資買賣,所以不宜加入大型指數。
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出,追蹤指數基金也會憂慮中資股爆煲,但他認為A股之所以未獲納入MSCI,主因應是買賣A股不方便,加上政策朝令夕改,不夠透明,並非成熟股市。他又認為,若股份獲納入指數成分股,其實本身爆煲機會較小。
資料來源:香港明報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