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爛尾樓」集體復活!天津117+蜀峰468雙雙重啟 專家:中國盤活存量新政發威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2025-04-23 15:20

中國摩天大樓建設領域本月迎來久違的復甦跡象,天津 117 大廈與成都蜀峰 468 超高層的復工進程,標誌著沉寂多年的城市地標計畫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兩個曾因資金鏈斷裂陷入停滯的超級工程,近期在政策引導與市場力量共同作用下重獲新生,折射出中國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後的新動向。
天津 117 大廈的復工之路頗具戲劇性。這座建於 2008 年的建築曾以 596.5 公尺的結構高度位列世界第二,卻在 2016 年主體封頂後陷入漫長停滯。開發商高銀地產因資金鏈斷裂於 2020 年被中國信達起訴,2025 年 1 月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並指定清算組接管天津摩天大樓專案,上月初正式啟動全面復工。
根據最新施工許可,該項目將於 4 月 30 日重啟建設,工期兩年,合約金額 5.69 億元。這意味著這座曾被視為「爛尾標竿」的建築,預計在 2027 年重現天際線。
值得一提的是,117 大廈的頂層完全規劃為可使用空間,摒棄多數超高層依賴天線「拔高」的慣例。若僅以最高居住樓層衡量,117 大廈僅次於杜拜哈利法塔,位居全球第二。
在工程技術層面,117 大廈採用漸進收窄的巨型柱與轉換桁架構成周邊支撐體系,既滿足抗風抗震需求,又塑造出 9.5 高寬比的纖細姿態。若按計劃成功建成,將使得天津贏得兩頂摩天樓「桂冠」,一是擁有中國結構第一高樓、中國唯一擁有兩棟超 500 公尺摩天樓的城市。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塔樓總高度 530 公尺,為地上 103 層。
此外,幾乎同步啟動復工的成都蜀峰 468 項目,則展現出更明確的推進節奏。
綠地集團周一 (23 日) 正式宣佈,成都綠地蜀峰 468 超高層專案 (下稱蜀峰 468 專案) 全面重啟,預計 2027 年上半年可達到竣工交付條件。這個由綠地集團開發、規劃高度 468 公尺的西南第一高樓,自 2019 年因資金問題停工後,於 2024 年引進中國五冶集團作為合作方。今年 3 月獲得 38.66 億元施工許可後,工程已進入外框鋼結構安裝階段。
工程現況顯示,核心筒已達 444 公尺,外框鋼構完成 417 公尺,剩餘工程定義為「技術方案最複雜、施工難度最艱鉅」的收尾階段。
綠地明確表示,工程提速後將啟動全球招商,試圖將這個停滯十餘年的地標轉化為商業現實。
公開資訊顯示,蜀峰 468 專案主塔樓高 468 公尺,專案建築面積 36.28 萬平方公尺,共 106 層 (地上 101 層,地下 5 層),涵蓋城市觀光廳、城市會客廳、超五星級酒店、行政公館、超甲辦公大樓、國際會議中心等業態。
值得注意的是,摩天大樓復工潮並非孤立現象。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春節後已有武漢綠地中心、重慶陸海國際中心、寧波中心大廈等標誌性項目陸續宣布交付或進入招商階段,其中武漢綠地中心歷經 13 年建設,最終高度從計畫的 636 公尺調整為 475 公尺,成為華中之巔,重慶陸海國際中心在經歷三次開發商更迭後,終於完成 458 公尺塔樓建設,寧波中心大廈以 409 公尺高度刷新浙江天際線。這批項目的集體進展,與中央及地方政策導向形成共振。
政策層面的轉向為摩天大樓復工提供制度支撐。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盤活存量用地和商辦用房」,而超高層建築作為核心城市優質資產,自然成為重點對象。
市場信心修復在專案中得到具象體現。鏡鑑諮詢創辦人張宏偉指出,超高層計畫多位於城市核心地段,承載地方政府形象訴求與開發商資產沉澱的雙重屬性。目前復工工程普遍具備兩個特徵,一是地理位置優越,另一個則是屬於「停緩建」而非完全爛尾。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等專家分析,政策利好疊加經濟復甦預期,使得金融機構對這類優質資產重燃興趣,債務重組與資產重組成為可能。
然而,復工仍面臨多重挑戰。首先,建造成本持續攀升。以成都蜀峰 468 為例,剩餘工程需投入約人民幣 38 億元,而營運階段的維護成本更是天文數字。其次,商業市場供需失衡,戴德梁行數據顯示 2023 年一線城市 A 級商辦空置率達 18.7%,超高層工程動輒數十萬方的辦公空間面臨去化壓力。此外,營運模式轉型迫在眉睫,傳統銷售型思維難以適應自持營運需求,需引進資產管理專業團隊。
儘管存在不確定性,市場參與者已看到轉機。柏文喜強調,目前復工項目多屬「硬骨」,其成功運作將形成示範效應,為後續盤活存量資產提供操作範本。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延伸閱讀
下一篇